思政教育2.0模式移动虚拟平台建构

2015-07-21 02:00招春袖陈颖容少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5期
关键词:工作坊辅导员思政

招春袖 陈颖 容少英

摘 要:互联网+思政教育,两者紧密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升级换代,催生思政教育2.0模式。移动工作坊:思政教育2.0模式的移动虚拟平台的建构,带来了传播模式的升级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在以覆盖面、参与度和贡献率的评估体系下,移动工作坊的成效明显。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育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30-02

Web2.0这个术语是由O'Reilly Media公司最先提出的。Web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一个总称。Web2.0的这个概念衍生出了各种2.0术语,比如创新2.0、政府2.0、企业2.0等。以Web2.0为代表的媒介的发展以及传播途径多样化,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学界多从分析Web2.0的特点及Web2.0时代下网络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出发,提出Web2.0时代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但Web2.0不仅影响思政教育,更是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升级换代,催生思政教育2.0模式。

1 思政教育2.0模式:互联网+思政教育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举措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1.0模式,而是通过线上引领和线下指导这两条主线来进行。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相结合,双管齐下,构建以学生党员、团员等高校学生为对象,线上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介为载体,线下以实体工作室为主要指导地点的虚实平台,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谓思政教育2.0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思政教育发挥虚拟平台线上引领的作用愈显重要。管理学院紧紧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一方面深化传统虚拟平台的内涵建设,牢牢把握辅导员博客、QQ、飞信等传播阵地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思政教育的微传播平台。学院依托院团委、学生会和党建办等学生机构,推出了院团委、学生会和党建办的微信公众平台。此外,各位辅导员也纷纷开设学生工作的思政教育订阅号。这样,管理学院就构建了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虚拟平台,并开启了思政教育传播模式的升级和组织模式的创新。

2 移动工作坊的建构

高校思政教育移动工作坊的建构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教育功能出发,结合移动QQ、微博、微信、易信、APP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功能特点,构建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介为载体,以高校大学生为受众的移动工作坊。

根据内容的不同,移动工作坊可以分为心理移动工作坊、党建移动工作坊、团建移动工作坊等等。心理移动工作坊是以心理辅导、情感激励为主要内容,以一些小故事、心理测试等形式供同学们阅读领悟,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移动工作坊与老师进行对话,还可预约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老师,针对性地给予寻求心理帮助的同学们专业的心理指导和情绪疏导。党建和团建的移动工作坊则是传达党团建设的最新消息,宣传党团的会议精神、推送党团活动的动员与进度以及党团的一些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与成果展示。此外,同学们可以通过党团的移动工作坊这些平台,可以直接回复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保证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根据网络上各种不同的聊天应用软件,针对这些不同的载体,可以将移动工作坊分为微信工作坊、QQ群工作坊和飞信群工作坊等。微信工作坊是通过微信上的微信公众平台和订阅号,可以推送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新闻和消息,并且可以通过朋友圈转发和点赞,扩大了宣传的范围。QQ群工作坊是通过QQ群动员党团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指导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通过QQ视频聊天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朋辈交流、团辅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实况传送给未能参与其中的学生,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受益面。在全国各个高校,许多学生干部利用飞信程序提供的免费短信功能。通过飞信群群发消息,用于帮助新生熟悉大学生活,或者及时准确地给同学们传达辅导员的通知,同学们通过移动设备,可以直接回复飞信消息,这就是飞信群工作坊。

3 传播模式升级

大学生出现在哪里,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就应该出现在哪里。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活跃于网络上,出现在新媒体上,高校思政教育就应该传播到网络、到新媒体上。移动工作坊这一升级版的思政教育传播模式一般表现为传播消息、传播知识和传播思想三方面。

(1)传播消息,服务学生。管理学院辅导员充分利用升级版的思想教育传播模式,及时传播校内通知、校内新闻、奖勤助贷、日常生活管理等学生工作消息,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例如在4月20日,13级辅导员陈嘉老师在其微信发布了一则关于2014年度旭晟奖学金申请的通知。此消息在微信上发布后,同学们就能马上点击进去,查看详细的申请细则,免去了从辅导员到班委,再从班委到各位学生的繁杂冗长的传统链式传播模式。又如在4月17日,13级辅导员招春袖老师在其微信上发布了一则龙洞校区停水通知,同学们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能快速地得知这个消息,并且做好储水准备,这无疑是方便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2)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各位辅导员老师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文章包括生活小知识、励志德育故事等栏目供同学们阅读学习。例如在4月21日,招春袖老师推出了一则生活小经验,这则小经验是关于手机被盗后10分钟内哪7件事必须赶紧去做。这则经验的分享,无疑是传授了同学们在手机被盗后的紧急应对措施,同时也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3)传播思想,引导学生。传统的思想传播模式大多都是教师面对着整个课室的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说教,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思想则是传播模式的升级。例如在4月2日和3日,陈嘉老师连续两天推出了“班委的微笑”的推文,通过这个推文表达了辅导员对班委们平日工作的感谢,也同时使同学们认识和体会到班委们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增进了各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4 组织模式创新

当思政教育遇上“互联网+”时代,不但传播模式得到了升级换代,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也因此而得到创新。通过移动工作坊的活动组织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发布、动员、开展等全过程。

思政教育充分利用虚拟平台发布活动消息,使得更多的学生知晓学校将要举办的活动。传统的活动宣传都是通过传单、海报和横幅来让学生了解到活动的预告,但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减少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到活动的最新资讯。例如在4月22日,管理学院学生会公众平台推出了我院举行第十三届“王老吉杯”营销策划大赛启动仪式暨赛前培训的通知,让同学们足不出户就知晓了管理学院将要举办营销策划大赛的消息。

各虚拟平台通过推送思政教育活动的动员消息,鼓励同学们积极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在3日与25日,管理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则关于医疗技能知识竞赛的动员消息。推文包括了比赛介绍、比赛规则和决赛奖品,提高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比赛介绍部分,学生了解到通过比赛可以学到医疗急救技能,同时在决赛奖品部分也具体地列出了奖品和文体综合测评加分等有吸引力的奖项,让同学们参赛的热情更加的高涨。

在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虚拟平台也逐渐成为了实践活动的延伸或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15年4月我院举行的第五届组织生活创新比赛就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宣传和组织比赛。本届比赛的最佳人气奖评选采用微信投票的方式进行,在党建办微信公众号“党缘微家”上进行移动互联网投票。

5 成效评估体系:覆盖面·参与度·贡献率

“互联网+”时代,通过建构移动工作坊,管理学院的思政教育2.0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体现在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和贡献率高三方面。

(1)覆盖面广。思政教育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虚拟平台的广泛传播,受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张玉刚老师博文《写给助班——我们辅导员的黄金助手》获得2013年度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百篇“优秀博文奖”,这篇博文迄今为止在网上的阅读量为4537次,而评论则有614条。在2014年的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中,学院张玉刚老师的博文《如何在大二见证奇迹?》至今为止网上阅读量是1904次,而共有330条评论。博文的读者并不局限于管理学院的学生,理论上,能连接互联网的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并受到教育。

(2)参与度高。虚拟平台提高了学生对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度。2015年4月15日,管理学院党建办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组织生活创新大赛最佳人气奖投票”的消息。学院里许多学生将这推文积极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并动员同学们投票和转发。最终,这条推文的阅读量高达8000多次,而有5000多学生参与了这次投票活动。可见,虚拟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提高参与度。

(3)贡献率高。互联网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2.0模式,不但为辅导员老师申报课题提供了实践基础,而且为培育学生作出贡献。近年来,学院的老师申报关于虚拟网络方面的课题项目的成功率较高。管理学院辅导员成功申报2014年校级党建研究课题“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党员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挑战与对策——基于传播学的视角”等不一而足。在培育学生方面,老师也会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来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学院组织开展了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其中有15个关于虚拟平台的项目已通过审批。而在2014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与虚拟平台相关的课题有2个得到了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有6个得到了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有3个得到校级和院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升级换代,催生思政教育2.0模式。移动工作坊:思政教育2.0模式的移动虚拟平台的建构,带来了传播模式的升级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在以覆盖面、参与度和贡献率的评估体系下,移动工作坊的成效明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孙茜.Web2.0的含义、特征和应用研究 [J].现代情报,2006,(2):69.

[2]潘玮丽.web2.0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2).

猜你喜欢
工作坊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