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年级组管理模式探究

2015-07-21 02:50陈建军
关键词:学生处政教处教导处

陈建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随着一些具有优质资源的名校办学规模越办越大,学校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管理难度也相应加大了。如何提高管理效能,始终是学校领导思考的一个问题。年级组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学校实行分年级管理,是由年级组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的一种管理模式。

一、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年级组管理模式的运转机制比较

普通中学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般采用的运转机制是:教学体系为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或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学生。教育体系为校长—主管副校长—政教处(或学生处)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学生。该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教育教学容易脱节;(二)管理层次多,战线长;(三)领导协调任务加大。

年级组管理模式一般采用的运转机制是:年级组长(或主任)、年级副组长(或副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师(或学生)。该模式的优点是管理层次缩短,执行力增强,减轻了校长的管理压力。缺点是可能会妨碍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正常发展。

二、年级组管理的界定

年级组管理主要是针对教研组管理而言,学校传统的教师管理是教研组管理,教研组长对教师的管理以专业管理为主,兼顾行政管理,由教研组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学业成绩。另外,班主任又受政教处(或学生处)的管理。年级组管理是在教研组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方式,由年级组长(主任)对教师进行管理,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业务的协调管理。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考核的指标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之外,还包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年级组长(或主任)有权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拥有人事权和适度的财权,有权决定本年级教师、班主任的聘任和组合,有权决定部分物质的分配,有权参与本年级教师、班主任的评优选先。

三、年级组长(或主任)的确定

年级组管理,确定年级组长(或主任)至关重要。年级组长 (或主任)应由校级领导(或学校中层干部)担任,直接对校长负责,许多问题可以在年级内部及时得到处理,几个年级分而治之,减轻了校领导的管理压力,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由教务处(或教导处)主任通过教研组长管理教师,政教处(或学生处)主任通过班主任管理学生势单力薄的状况。

年级组长(或主任)级别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年级组长(或主任)由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或副主任)由中层领导担任;另一种情况是年级组长(或主任)、年级副组长(或副主任)都由中层领导担任,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年级组长(或主任),级别中层。

四、学校年级组管理模式需要处理好的一些关系

(一)处理好教育和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通常分为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两部分。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是两个纵向管理机制,教学管理以课堂作为主要载体,德育管理以班级作为主要的载体进行。这种纵向管理机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教学之间的协调问题。年级组管理机制是扁平化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之间的协调问题,大的学校一般一个年级设立两个副主任:一个管教学;另一个管德育。

(二)处理好年级组与其他处室的关系

年级组管理模式中,年级组与教导处(教务处)、政教处(或学生处)都是学校的管理机构。如果年级组长(或主任)级别过低,年级组的管理权限过小,教导处、政教处管理幅度过大,可能会造成执行力度下降,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年级组长(或主任)级别过高,年级组的管理权限过大,可能会造成教务处(教导处)、政教处(学生处)管理幅度过小,同样会影响学校管理效能。现代组织管理认为,管理幅度适宜,是权衡一个组织、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设立年级组,学校处室增加,管理层次增多,容易出现个别处室协调不好,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需要校长及时协调,及时沟通。校长协调得好,会出现人多力量大,管理效益也会明显提高。否则会出现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矛盾日积月累,势必削弱学校的凝聚力,最终出现干群关系紧张等不稳定局面。

(三)处理好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关系

教研组与年级组是学校基层管理的两大支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管理组织,分别代表着学校管理中的专业权与行政权。教研组主要通过学术的权威性来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各自独特的学科专业文化特点。年级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影响师生的行为,整体打造年级形象和风格,造就一种突出行政的文化特点。年级组管理最大的弊病体现在,它弱化了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功能,因而削弱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损害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学校校长不能忘记抓好教研工作,有些规模较大的中学设立了分管教研的副校长,成立了学校教研室,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保证了学校发展的后续力。

(四)处理好年级组之间的关系

对学校年级组的管理,搞好年级组与年级组之间的前承后续工作十分重要。年级组长之间要保持正常的沟通联系,经验交流,信息互通,取长补短。处理好年级组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保证年级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保持年级之间的高度协调性和工作连续性,从而保证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延续性和高效性。

五、反思

要实现年级组管理的高效率,年级主任要善于站在学校利益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要善于坚持原则,敢于承担责任,不仅要处理好年级组内部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年级组与学校各行政部门的关系,关系理顺了,执行力就变强了,群策群力,形成管理的合力。

年级组管理不仅要面对教师,也要面对学生,甚至要面对家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年级组管理需要借助学校各行政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干部及家长的力量进行,让各种力量汇集推进年级组的管理。

年级组管理,校长的协调工作必不可少,特别是年级组长(或主任)级别太低、管理权限有限、协调能力不够时,更要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否则会出现各处室条块分割、权利相争,相互扯皮、相互推诿,逃避责任,造成信息传递速度缓慢,执行力度下降,管理效度低下,甚至出现学校管理混乱的现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处政教处教导处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如此误会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教导处在哪儿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加强教导处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
英国教育部拟为学生处设置主席一职提升高教选拔性和竞争性
谈高中学校政教处兼班主任的工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