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7-25 23:23周丽红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周丽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开展几年来,大大小小的各级学校都开始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笔者曾经研究了不少名师的示范优质课,确实感受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的变化,笔者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之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追求学科的知识性,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学科自己孤立、封闭了起来,导致课堂上的小学生疲于应付抄写生字和死记硬背课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常常滔滔不绝地讲,造成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的局面。课堂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仿佛给濒临死亡的人带来了新鲜血液。

第一,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让他们相信“我能学”。教师的作用从教授转变为了组织、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自主探讨、获取知识。教学方式的转变一下子将学生和教师从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中解脱了出来。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实情,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自学和互学,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讨论研究,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精讲。

课程改革后,新教材增加了生字量,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主动参与识字活动。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出了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机会,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文中的生字时,为了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记忆这课的生字,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本课生字在读音上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立刻认真研究起来,最后发现“闷”“伸”和“阵”的韵母相同。我又问:“伸、消、搬、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些都是形声字。有的学生还指出:搬东西要用手,所以“搬”是个提手旁,而“潮”“湿”“消”都是三点水旁,都和水有关系。学生敢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说出来,同时又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尝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的成就感。

第二,新课程改革不仅促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还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联。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这席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奥秘——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作为以语言运用为表现形式的语文,更是来自于生活又影响着生活。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创设上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忽视了轻松愉悦的乐学环境的创设。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如在教学《春天的田野》一文时,我让学生带上本子和铅笔来到学校的院子里和操场上,把看到的春天的小草、小花写下来、记下来,并描写置身于春天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景色和感受,有很多语句甚至出乎我的意料。听着学生幼稚而又真挚的话语,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呢?而此时的我,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我也精神奋发。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语文课堂的活力和新风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第七条总目标一开始就提到:“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不应该以教师的感悟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受的,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去通读、熟读课文。在朗朗的书声中,教师已不是主导者、支配者,而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之后,他们便慢慢地学会了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书中汲取一些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精华,感受到了读书的充实。这时读书的收获便更加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读更多的书,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文阅读就没有语文学习。理解是独立阅读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没有学生的独立阅读作为基础,那么其他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提起阅读,很多教师自然就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只有达到背诵的程度,才算是学会了、理解了,才算是读懂了。这是对阅读的误解,是没有真正领会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表现,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试想,学生从小到大需要读很多年的书,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养成过硬的自主读书的本领,那么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他们会一直有向上登攀知识高峰的勇气和力量。

第四,方法上有所创新。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猜谜语、听歌曲、看相关动画短片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例如在教导学生要互帮互助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把右手背到身后,只剩下一只左手去整理桌子上的书本和文具盒;把书本放进书包,把各种笔收拾到铅笔盒。结果有很多学生都感到很别扭,不由自主地右手就伸出来帮助左手。通过这个小游戏,大家深有感触,感到了在苦难时刻有只手伸出来帮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学生和教师从传统的教学弊端中解放了出来,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2007(3).

[2]沈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J].新语文学习,2007(3).

[3]李燕飞.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个性风格”[J].语文教学之友,2010(11).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