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灼见

2015-07-27 11:02
人民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龄课程内容微信

当下,不少人常用“这个学校有文化或没文化”来评价一个学校。这种评价思路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没有认识到,任何一所学校其实都有自身的文化。第二,将“文化”等同于有价值的东西,似乎只要是文化就是好的。事实上,“文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与现象,学校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有没有学校文化”的问题,就应该转换为“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主任陈学军:《学校文化是什么》(《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3期)

传统教育是“预防式教学”,就是三年级可能要用的知识先帮你教上,其实可能没什么意义。我认为教学法应该转变为“及时性教学”,现在科学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如果学生做一件事情需要某个知识,他应该具有自己获取的能力。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勇:《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不是新增课程》(《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3日)

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课程——教师本身。

——《上海教育》杂志副总编沈祖芸认为,也许不久的未来,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都会与这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更紧密融合”,成为这一位教师的“个课程”,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合体”,而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文汇报》2015年10月9日)

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奖励与赞赏。

——台湾作家林清玄:《爱是最好的教育》(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015年10月10日)

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幸福感来自老教师的帮助、得到学生的认可、班级管理越来越成熟;1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往往因为公开课获奖、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的喜爱而倍感愉悦;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只要教学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得到认可、指导的年轻教师成长快就满足了。

——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原创)

猜你喜欢
教龄课程内容微信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微信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