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慧耳”

2015-07-29 09:04章卫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同学

章卫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思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该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而听则排在了首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表达与表现”部分的第一条。便是“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自觉、良好的倾听习惯,为以后的语言学习、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倾听状态普遍欠佳。插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反复讲解的知识点在做题目时错误频频。等等。究其教学的原因。与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缺乏有序训练倾听能力的方法有关,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小培研究表明(见表1):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形式使用最多的是操作法、游戏法。谈话法、讨论法使用得也比较频繁。这比较符合幼儿园孩子活泼、好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主流,还不能长时间保持倾听的年龄特点。而小学低年级教师使用得最多的则是讲解法。较幼儿园来说。小学学业负担重了。学习时间比较紧,教师得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主探索、操作、游戏的时间必然大幅度减少。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孩子面临入学适应困难的问题,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内容、形式的异同来确定衔接的关键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帮助孩子们练就一双“慧耳”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幼小衔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立足课堂,在训练中培养倾听能力

“倾听”一般解释为:认真地、专注地听人述说。其实,它的含义并非如此简单,从对“骢”这个繁体字的分析可知:“耳”表示用耳朵接受声音,这个跟我们现代意思相同;“心”表示在倾听中要用心思考、辨析,得有重新整合、梳理、过滤的过程,不能全盘接受;“耳”旁有一个“王”字,含义是听者在倾听过程中还伴有动作,得尊敬地、礼貌地“目视”着表达者。可见,“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接收、理解、领悟的过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立足课堂,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谈话、评析以及记忆,来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 在听读讨论中养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为学生讲故事。可以是早上8:00到8:40之间的弹性时间里,也可以是午餐时间或者放学前20分钟。笔者坚持每天中午为学生播放“连续剧”,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书中有意思的一个词、一句话、某个人物、某个情景,或者猜测接下来的故事内容,经常会引得学生笑声连连或者唏嘘一片。二是学到一些有趣的课文时,让学生观察老师如何读课文。于永正老师经常让学生听自己朗读课文。于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形象毕现。这样的听读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延长,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训练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 在听说谈话中理解

低年级的课文都比较简短,附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还编排了很多童话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师可根据这些插图、童话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平和的、宽松的气氛,像幼儿园学习一样,以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给插图编故事、配儿歌、学童话。然后让学生来复述这些儿歌或者课文中学过的童话。还可以让小朋友讲讲老师讲的那些课外故事的主要内容,或者说说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每当这时,学生总是能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作童话中的人物,内心充满了快乐,并在听说训练中理解了倾听的内容。

3 在听评交流中提高

现在的孩子往往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当其他学生在发言时,他们经常根本不听抑或插话,争着自己表现。因而忽略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听评交流中提高就是要求学生听同学发言时。一要眼睛注视对方。目光跟同学交流,这是起码的尊重、礼貌;二是要听同学发言的优点、要点;三是能综合几个同学的发言。结合自己的理解小结、点评。倾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一开始往往不会听,教师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先让几对同桌站起来说说。同桌都说了什么。再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指名几个小组说说组内成员分别都说了什么。谁说得最好。为什么。有了会听的基础后。再教给学生听“要点”的窍门,因为无论说什么。只要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谁、干什么)。那么大致的内容就八九不离十了。在听评中,引导学生生生互评,引导倾听交流中学会思考、评析,提高自己。与此同时。也教会学生用一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

4 在听写接收中积累

听写要不拘形式,可以从一次听写一个词语,到听写几个词语。到听意思写词语。写反义词、同义词,再到听写句子,听片段写出相关信息等。形式多样,内容不一。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对学生接收积累信息,提高倾听能力的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

二、开展活动,在大语文观中培养倾听能力

为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幼小衔接的转折,笔者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语文活动为桥梁,让学生蕴学习于活动中,对他们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1 在游戏中明了倾听的重要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游戏,让倾听借助于游戏进行,学生一下子便会兴趣骤增。比如“传话”:班中根据座位分成三组或者四组,教师给每一组第一桌学生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让学生把这句话依次告诉坐在后面的同学,然后每组最后一个同学把这句话写下来交给老师,评析优劣,评出优胜组。又如“辨辩游戏”:第一个“辨”,是教师故意说一些逻辑错误的语句。让学生辨析: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辨析基础,教师再增加难度述说有多处错误的语段。让学生辨一辨。第二个“辩”。有点类似于辩论,比如: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只要言之有理,能驳倒对方即可。但是,你要想驳倒对手。不仔细倾听怎么行呢?几次游戏下来,倾听的重要性已在学生心里扎根。

2 在展示中体验倾听的魅力

小学生就像初生的牛犊一样。冲劲十足,充满斗志。教师要多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推销会、童话剧表演、课本剧表演等,排练得好的作品在年级组内,甚至全校内进行“巡回演出”。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提升自己的倾听水准。

3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倾听的乐趣

教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习可向各学科延伸。比如与美术课结合,绘画、捏橡皮泥、手印画、装饰石头画等,让学生完成作品然后赋予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植物以生命,编故事、说故事。因为这是学生们自己的创意,他们会说得特别有意思。听得也特别认真、专注。美国专家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设计专门游戏,如绘画,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4 在布置作业中巩固倾听的成果

现在提倡一、二年级减负,我们可以让倾听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如“听长辈谈话”。鲁迅先生曾说过:“小孩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可取的。”又如“听少儿节目”“听新闻”“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再到学校里来交流,对学生来说,不仅学会了倾听。而且是一件长见识的事。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举措外,还要重视评价的作用。有序、有趣、有效的训练,在学生乐意接受时才能发挥作用。在训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评价激励机制。如:定期评选“倾听小能手”“金耳朵”等。获此殊荣者照片张贴上墙。营造倾听的氛围。制造倾听的舆论。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另外,倾听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俯身细听。为学生做好榜样。还可以家校合作,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进行阅读。静下心来,心静才能耳清,倾听才能高效。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爱“上”幼儿园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