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卷点评方法初探

2015-07-29 09:23石健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闪光点病历试卷

石健

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时至今日,考试制度仍是教学中的评价标准。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关注的往往只是分数,会把分数与对学生的评价联系起来,造成了唯分数独尊的现状。这样的评价单一而乏力,还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光靠分数是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更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个性成长、习惯养成等。所以。考试后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评价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一、数学考试后评价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发现优势——“我有闪光点”

传统意义上的考卷讲评就是找出问题,然后加以分析。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一次的试卷讲评就是后进生的受难日,后进生听到的全是数落自己的不是,本来是为了找寻问题,却变成了“批斗大会”。长此以往。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先从好的地方人手。让学生的目光不只盯着分数。同时去找一找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于是有了评价的第一步:发现优势。寻找闪光点。

1 挖掘自身闪光点,建立自我认同感

马卡连科曾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不论何时,都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找寻到认同感。我们应当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评价尺度,即只通过分数来评价,那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这些学生永远无法被大家认可。被自己认可。我想:何不把评价做得细致一些呢?于是我从小处着手:分项、逐题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找一找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长处。

每次批改试卷时,我会在他们做全对的一大项,或是解答对的或解答得很出色的题目旁边,画上五角星。评讲试卷前,我让学生都数一数自己的星星,并说一说,觉得自己哪项做得特别好。我把机会有意识地多给后进生。有的发现计算部分做得很好:有的发现操作题是强项:有的发现审题方面做得很好。总之,当学生被表扬时。他们是开心的、放松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为何不能给学生一次自我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很棒、我也有闪光点,享受被认同的喜悦?

2 找寻他人闪光点,建立公众认同感

古语说: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古诗中也提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我们把眼光仅局限在每个个体上,就只能带动一个学生的进步。试卷讲评不光是针对某个个体的,更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要让每个个体不光能做到自我认同,也能做到认同别人,更能从别人的认同中,找到发展的立足点。以此带动整体的进步。

每次发下试卷时,很多学生都喜欢看别人的试卷,打听别人的分数。人都有一种攀比心理,与其遏制他们的好奇心,不如好好利用这份好奇心。加以正确引导。在学生自查完后,我就让同桌交换试卷,让他们正大光明地去看别人的试卷。刚开始。学生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当发现自己错得少时,就特别满足。点评时,也总是指出别人的问题,对别人好的地方视而不见。于是我要求,必须找一找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一定要找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他们的优点。带着一颗谦虚的心向同桌学习。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观念改变了,再也不会张口就是别人的缺点。他们看到了好的方面,自然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

所以,我认为找寻闪光点是必要的,不光要找自身的闪光点。还要找寻别人的闪光点:不光要建立自我认同感。也要建立公众认同感。学生在认同别人的同时。也在促进自我的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让每一次的试卷讲评都能变成撬动学生正能量的支点。

第二步:查找问题——“我做小医生”

找寻闪光点不等同于盲目乐观。当孩子自我发现闪光点后,评价并没有结束。因为他们身上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问题不被发现。不去修正,势必影响他们的进步。于是有了第二步:查找问题。

1 分析病情,建立“错题病历”

以前评讲试卷时,学生不会查找问题,特别喜欢用一个词“粗心”。计算错,粗心;解决问题错,粗心;不会审题,粗心。一切都怪“粗心”。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病情”,我建立了“错题病历”,让每个学生当一回小医生。我将错误成因具体化,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使评价更易于操作。让他们根据表格内容,尝试分析“病情”(如下表)。学生在勾勾画画中找到了自己的错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这样的试卷讲评让学生有据可查。有因可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多次引导后。学生现在可以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不会再笼统地归因于“粗心”了。

这样的“病历”不仅可以作为自评用,也可以用作他评。评价完后,我让学生将“错题病历”收好,以便以后纵向比较。

2 找寻病源,开出纠错“药方”

当学生找出自己的错因后,我又让他们联系平时的学习过程,找出导致错误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刚开始,学生无法将这些错误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于是我做了一张表格,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为自己开出“药方”(如下表)。通过这样的形式,交流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生1:我发现我的家庭作业错误多,有些题没弄懂意思。

生2:我不喜欢读题,不会做就问爸爸妈妈。

生3:我上课听讲会走神,发言不积极。

生4:我的书写不认真。

这时,我让学生还要继续为自己开出“药方”,即如何进行改正。学生们会很认真地思考。记得学生这样写道:

生1:我要多读题,独立思考,不再依赖爸爸妈妈。

生2:我要把字写好一点,提高书写速度。

生3:我要学会检查作业,上课要多发言。争取以后考100分。

……

当学生拿到自己的纠错“小药方”后,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更能认识到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与平时的努力分不开。

第三步:自我完善——“我当小老师”

新课程提到,要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试卷的评讲中。讲评试卷时,我一改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试卷的讲评中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1 “我提问我想听”

传统的讲评试卷无非有以下几种形式:核对答案式,逐题讲评式,重点剖析式。这几种讲评都有同一个问题:教师满堂讲,针对性不强,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听哪题,哪题不懂,再由会的学生来解答。于是,我设计了“我提问我想听”这一环节。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就容易听进去。二是由学生的语言来讲评,更容易理解。所以每次评讲试卷我都会让学生进行选择,再由学生主讲,我适时进行点拨。学生想听哪题就讲哪题。这种形式不仅学生喜欢,也让教师得到了解脱。

2 “我骄傲我来说”

我还在讲评试卷时设计了另一个环节:“我骄傲我来说”。在考试中总会有一些难题。也总会有一些学生有能力解答。以往,这些难题是教师重点讲评的内容,但总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还学不会听不懂。如果说“我提问我想听”这一环节是帮助学困生。这个环节就是给优等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会指出几道难题,让学生选择想讲解哪题,并在小组内先试讲一遍。再讲给全班同学听。当然,学生不光要骄傲地评讲试题,还要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善待考试,正确理解分数背后蕴藏的内涵比什么都重要。一张小小的试卷,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而不是只盯着分数,就能让学生在每一次考试中收获自信,收获成功。而不是光有压力与失望。

二、实施数学考试后评价的理性思考

1 强化考后自评是走向自我教育的良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所以要让学生成为自评的主体,就要注重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能够作出正确的自评。就要改变思维方式。对自己作出的评价既不能骄傲自满又不能妄自菲薄,需要学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整个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建立健康的人格。自评并不是简单的找错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自我成长,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取长补短,如何正确客观地进行评价,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掌握具体的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自评的整个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

2 由唯分数评价转化为情感价值观评价

新课程提出了要实现的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前两个目标,孰不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学生都是需要被关注的,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唯分数评价所带来的弊端就是:只用“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造成评价的单一性,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只把关爱洒向个别学生。会抹杀大多数学生的个性。这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呼之欲出。

让学生找一找自身的闪光点就是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之上。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而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寻找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体现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特点,激发每个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每次考试中有所得、有所感,触动其心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坚强的学习意志。这样的评价是多元的,也是高效的。只有评价主体认可了自我。才能认可别人,才能真正地走入评价,才能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挖掘其学习的潜能。

3 由重结果性评价转化为重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成目标。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

在评价中。我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改变了评价对象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保护的现状。

在评价中,我让学生建立了“错题病历”。这不仅能让学生记录下每一次的错误成因,还能与以后的考试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这本“病历”可以说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错题病历”就是学生成长的轨迹,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因此,如果考试后的自评运用得好,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评价”二字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评价不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后。更应该完善评价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自评成为学生爱上数学的推进器。

猜你喜欢
闪光点病历试卷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