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代官场文人的气节说起

2015-07-30 22:34邱晓燕
雨花 2015年3期
关键词:气节权贵汤显祖

邱晓燕

在历代王朝中,明朝的专制及血腥残暴堪称之最。

说起大明,人们自然会想到朱元璋的专制和残暴,想到大批开国功勋被害,东厂西厂等秘密机构残害忠良胡作非为;以及后来的奸臣当权,宦官当道。在这种恐怖政治统治之下,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为了活命保住乌纱帽不得不卑躬屈膝,溜须拍马阿谀之风盛行。就连一些赫赫有名的功臣良将和才子文人,也未能免俗地加入到攀附权贵的大军中。

但有明一代,毕竟受宋儒理学的深刻影响,不少文人士大夫仍然有着强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感、使命感,特别讲究气节。因为自幼饱读诗书,这就锻造了他们居庙堂之高而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很多人天生就有悲悯之隋和慷慨之义。懂得“朝闻道夕死可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理,把气节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人称“有明诸儒之首”,“骨鲠千秋”的方孝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建文帝时方孝孺任翰林侍讲,其诗文为世人推崇。燕王朱棣篡位后,命方孝孺起草登位诏书。谁知他竟穿麻布重孝哭号而来。燕王付其纸笔,他上书“燕贼篡位”几个大字,掷于地上。朱棣大怒要灭他九族,方孝孺答:“你灭我十族我也不写!”抗拒皇命的结果是,所有亲眷,连同门生朋友一并十族全部斩杀。这一幕惨烈至极,连后世史家都哀叹:“暴秦虽虐,也只罪及三族!”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方孝孺真是“犟”得可以!“士可杀不可辱”,“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些话用在他身上,简直都显得无足轻重。在哀叹八百多条无辜的生命随之无声无息消失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折服于儒家“舍生取义”、“取义成仁”思想对文人产生的巨大影响。统治者杀方孝孺,意在逼迫处于弱势的文人们在气节与生命之间作出抉择。因此,明代历史上一度出现的“集体失语”和“政治失节”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世宗朱厚熄即位后,朝廷内发生了“大礼之争”。礼部尚书毛澄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多次上谏力争。因为他官居尚书,大礼议中的会议都由他召集。因此对于皇帝来说,他也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拉拢毛澄,朱厚熄派太监登门。太监一进毛澄家就稽首下跪传达皇帝的旨意,并从怀中取出重金。毛澄一见勃然大怒:“老臣悖耄,不能堕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朱厚熄闻之虽然不悦,但被毛澄的大义震慑,后来也未治罪于他。

不惜身家性命,宁愿“一去”,也要维护“典礼”,甚至连皇上行贿都敢拒绝,这在“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可谓绝无仅有。虽为封建臣子,但他襟怀坦白,视金钱如粪土,敢冒着丢官掉脑袋的风险,坚持原则。这让我们联想到今日官场上那些热衷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又不惜手段捞钱敛财的官员们。面对五百年前的毛澄,不知这些“苍蝇老虎”们是否也会汗颜呢?

若论官场中最有气节的文人,汤显祖是响当当的一个。“余方木强,故无柔曼之骨”,这句话是他的自白,也是他硬骨头精神的写照。年轻时就因为不愿屈从当朝宰相的拉拢,虽满腹经纶,却科考屡试不中。入仕后由于他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不是当个芝麻小官,就是做闲职。为官期间,他曾上疏直言“言官不敢直言上谏”的真正原因,矛头直指皇上。后来又上疏严斥宰相申中时侵吞灾款、收受贿赂等,要求查办贪官。这下震动了朝廷,得罪了权贵,最终他再次被贬。

晚年的汤显祖,辞官后过着喝粥度日的清贫生活,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临川四梦”。虽然才华横溢,政绩斐然,只因不肯向权贵低头,他才“蹭蹬穷老”一生。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官场没有成就他的官位,却成就了一位文化巨人,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官场效应。

有明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他就是被毛泽东评价为“明代最有骨气的人”海瑞。嘉靖中期之后,由于朱厚熄的刚愎自用和杀戮暴虐,凡有上疏议政者不是被处决就是下狱,满朝文武都结舌杜口,曲意迎奉。而户部云南知事海瑞却冒死上谏,对朝政的弊病一一进行严厉批评,矛头直指皇上。朱厚熄看了海瑞的奏章后勃然大怒,命左右将此人逮来。可旁边的太监告诉他:“此人素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早就买好了棺材,与妻儿老小诀别,僮仆也都奔散无留,只待朝廷发落了!”朱厚熄听后居然不知所措。

当然,大明277年的历史中,官场有气节的文人远不止以上几位,还有于谦、张居正、李贽……他们个个都是“蒸不烂,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英国人汤因比说他“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如果可以选择,我想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没有几个愿意活在明代的。其实,趋利避害、明哲保身是人性的本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们似乎理解了古代官员们为了保全性命,趋炎附势,甚至不惜指鹿为马背后的苦衷。我们不指望人人都是方孝孺、毛澄、汤显祖;但至少不要像钱谦益、洪承畴那样的软骨头,落个千古骂名。

封建社会的为官者尚且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且把“修身”放在首位;而我们今天的官员,以及我们每个人,又该怎样挺直自己的脊梁,做个有德行有良知有骨气的人呢?由此想到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其实也就是刚正之气、人间正气,就像我们今天说的正能量。有了这股气,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具备这样高尚情操的人,就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脊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官场中多些这样正义的脊梁,少些见利忘义的软骨头,总是国家的幸事,黎民百姓的幸事。

猜你喜欢
气节权贵汤显祖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竹外疏花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守护中华民族气节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唐伯虎
豪门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