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谷氨酰胺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015-07-31 16:40牛世伟李晓波李树德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年5期
关键词:谷氨酰胺高脂酒精性

张 黎,牛世伟,李晓波,刘 华,黄 红,李 燕*,李树德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干部保健科,云南 昆明 650032; 2.昆明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4;3.昆明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L-谷氨酰胺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张 黎1,牛世伟1,李晓波1,刘 华1,黄 红1,李 燕1*,李树德2*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干部保健科,云南 昆明 650032; 2.昆明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4;3.昆明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目的观察L-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L-谷氨酰胺治疗组,高脂饮食组与L-谷氨酰胺治疗组用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相较于高脂饮食组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脂肪空泡减少;治疗组的LDL、AST、TBA、 CHOL、TG、LDL-C、IL- 6、TNF-α、IL- α、IL- β、MDA及CRP较高脂饮食组明显降低(P<0.05),GSH、T-AOC、HDL-C明显升高(P<0.05),SREBF1和ACCα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0.05),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L-谷氨酰胺可缓解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SREBF1及ACCα表达、同时增加PPARα表达实现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L-谷氨酰胺;肝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乙酰辅酶A羧化酶α;固醇原件调节因子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可分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由其后续发展造成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肝功能衰竭等[1]。当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经变成了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一大疾病[2]。L-谷氨酰胺是肠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谷氨酰胺可以修复肠道L-细胞,同时可刺激肠道L细胞促进GLP-1的释放[3]。本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炎性因子以及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观察,同时分析其肝脏固醇原件调节蛋白1(SREBP- 1c)、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来源: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60~180 g,昆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部提供[合格证号:SYXK(滇)2011- 0004]。

1.1.2 药物及试剂盒来源: L-谷氨酰胺(日本株式会社);胆固醇(北京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胆酸钠(上海金穗生物有限公司);CHOL、TG、LDL-C、HDL-C、GSH、GST、T-AOC、SOD以及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公司);ALT、AKP、r-GT、AST以及CRP等试剂盒(Bio-Swamp公司);LDH试剂盒(上海谷研生物有限公司);多克隆抗体SERBF- 1、ACC、PPARα、单克隆抗体β-actin、PVDF膜及ECL发光试剂盒(Santa Cruz公司);相应二抗(中山金桥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物有限公司);BCA蛋白定量试剂盒(Merck公司)。

1.2 方法

1.2.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的建立与治疗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高脂饮食组(high fat group,HFD)及L-谷氨酰胺治疗组(L-glutamine group,L-Gln),每组20只,HFD组及L-Gln组给予基础饲料+高脂溶液灌胃,高脂溶液的灌胃量为1 g猪油/100 g大鼠体质量。12周后每组分别处死4只大鼠,检验造模是否成功。L-Gln治疗组每天给予L-谷氨酰胺 1 g/kg 灌胃治疗,8周后进行实验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HE染色

CON组无任何脂滴浸润现象;HFD组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L-Gln组脂肪变性程度及细胞肿胀明显减轻,坏死灶较HFD明显减少,但在汇管处仍有小部分面积脂肪颗粒堆积(图1)。

2.2 肝功能

L-Gln组与HFD组相比,LDH及AST明显降低(P<0.05); ALT、AKP及 r-GT 变化不明显(表1)。

2.3 血脂

L-Gln组的CHOL、TG以及LDL-C比HFD组均有明显的降低,HDL-C明显升高 (P<0.05) (表2)。

2.4 血清炎性因子

L-Gln组的IL- 6、TNF-α、IL- α及IL- β较HFD组明显降低(P<0.05)(表3)。

2.5 血清氧化和抗氧化指标比较

L-Gln组的血清GSH以及血清T-AOC较HFD组明显升高(P<0.05),MDA及CRP明显降低(P<0.05)(表4)。

2.6 SREBF1、ACCα以及PPARα mRNA表达

L-谷氨酰胺治疗组SREBP1及ACCαmRNA表达较HFD组明显下降 (P<0.05),PPARαmRNA则明显升高(P<0.05) (图2)。

A.CON; B.HFD; C.L-Gln图1 肝脏切片HE染色Fig 1 HE staining of liver(×100)

表1 各组大鼠治疗8周后肝功能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 rat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s, u/L, n=20)

*P<0.05 compared with HFD.

表2 各组大鼠治疗8周后血脂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s in rat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s, mmol/L, n=20)

*P<0.05 compared with HFD.

表3 各组大鼠治疗8周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at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s, pg/mL, n=20)

*P<0.05 compared with HFD.

表4 各组大鼠治疗8周后氧化和抗氧化能力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rat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s, n=20)

*P<0.05 compared with HFD.

*P<0.05 compared with HFD图2 肝脏SREBF1、ACCα 以及PPARα mRNA表达Fig 2 Expression of SREBF1, ACCα and PPARα mRNA in liver

2.7 SREBF1、ACCα 以及 PPARα蛋白表达

L-谷氨酰胺治疗组SREBP1以及 ACCα 蛋白表达较HFD组有明显下降 (P<0.05),PPARα 蛋白表达则明显的升高(P<0.05) (图3)。

2.8 胰岛素抵抗指数

L-Gln组胰岛抵抗指数较HFD组有明显下降 (P<0.05) (图4)。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NAFLD的发病机制为“二次打击学说”,二次打击可分为第一次打击和第二次打击2个部分[4]。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肝脏第一击的关键,IR的升高可以促进升高SREBP- 1转录因子,而SREBP- 1是参与脂肪合成同时促进其在肝脏聚集的关键酶。SREBP- 1的升高还可以促进ACCα 酶的的表达,ACCα在体内主要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二者协同作用可以促进脂肪颗粒堆积在肝脏,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谷氨酰胺可以促进GLP- 1的释放进而治疗糖尿病[5],同时GLP- 1类似物艾塞那肽可以促进脂肪肝病的改善[6]。因此本次研究依据上述机制来观察L-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否有作用。氧化应激是第二次打击因子中的关键一环[7]。当肝细胞中脂质的过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在一个或多个线粒体途径的中心促进氧化应激,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最终促进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导致肝细胞死亡。

*P<0.05 compared with HFD图3 肝脏SREBF1、ACCα 以及PPARα 蛋白表达Fig 3 Expression of SREBF1, ACCα and PPARα protein in liver

*P<0.05 compared with HFD图4 胰岛素抵抗指数Fig 4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本研究显示,L-谷氨酰胺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同时肝脏提取液中SREBP- 1和ACCα mRNA和蛋白表达在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提示谷氨酰胺可降低IR,通过IR的降低最终促进了SREBP- 1和ACCα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最终改善了大鼠肝脏的脂肪代谢。L-谷氨酰胺治疗后,大鼠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炎性因子IL- 6、TNF-α、IL- 1α、IL- 1β明显降低,同时T-AOC及GSH明显增加,提示过量服用谷氨酰胺可增加GSH的合成,GSH的增加促进了PPARα表达增加,最终降低了肝脏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 L-谷氨酰胺可显著降低IR,进而降低大鼠SREBP- 1和ACCα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最终缓解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状。

[1] Rahimi RS, Landaverde C.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J].Nutr Clin Pract, 2013,28:40- 51.

[2] De Kieviet JF, Vuijk PJ, van den Berg A,etal.Glutamine effects on brain growth in very preterm children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J].Clin Nutr, 2013,4. 5261- 5614.

[3] Badole SL, Bagul PP, Mahamuni SP,etal.Oral L-glutamine increases active GLP- 1 (7-36) amide secretion and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in stretpozotocin-nicotinamide induced diabetic rats[J].Chem Biol Interact, 2013,203:530- 541.

[4] Farrrll GC, Chitturi S, Lau CK,etal. 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executive summar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2:775- 777.

[5] Kotzka J, Müller-Wieland D.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SREBP)- 1: gene regulatory target for insulin resistance?[J].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004,8:141- 149.

[6] 武俊紫, 牛世伟, 贾亚敏, 等.艾塞那肽通过调控PPARα及ACOX1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464- 469.

[7] Rolo AP, Teodoro JS, Palmeira CM.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Free Radic Biol Med, 2012,52:59- 69.

新闻点击

降低尿酸有利于减少痛风并发症

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2013-11-15报道,有研究显示,相较于没有治疗的患者,持续进行降尿酸治疗的痛风患者不易发生导致慢性肾病的肾脏损伤。

研究者检视了Kaiser Permanente数据库中血清尿酸值大于70 mg/L的111 992名患者,其中16 186名在参与研究前的6个月内曾经检查过至少1次的血清尿酸值与肾小球过滤速率,在追踪期间至少进行1次。

从这些患者第1次纪录有高血清尿酸值后追踪36个月,分成以下几类:未曾使用降尿酸治疗、使用降尿酸治疗的时间不到80%及使用降尿酸治疗的时间超过80%。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几乎都有使用别嘌呤醇(allopurinol)(98.3%)。

Levy医生表示,达到ACR指引的血清尿酸值低于60 mg/L是具有保护性的,与肾脏方面结果改善37%有关,这些患者代表的是实际情况。

生物钟不规律影响免疫系统

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2013-11-21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认为,人体作息一旦违反生物钟,将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牵连。

达拉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免疫学家劳拉·胡珀(Lora Hooper)和她的同事专注于研究NFIL3,这是一种负责引导免疫细胞成长的蛋白质。她们发现患有肠炎的小鼠体内中的NFIL3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负责免疫的T细胞转变成更多的TH17细胞。

Hooper尝试把实验室培育的T细胞中的NFIL3水平增高,发现转变成TH17的细胞减少了。于是,她认为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预防T细胞转变成TH17。缺少这种蛋白质将导致免疫细胞TH17活跃性失控、数量大增。TH17原本负责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数量多了则会导致疾病。

研究结果在最后一次的实验中更加具体化。研究员改变了小鼠的倒时差,也就是把其昼夜的周期每4天改掉6 h,这就如同从美国飞到欧洲、印度和日本,并在每个国家住4 d。研究结果发现,被更改过的小鼠的肠和脾脏中的TH17数量是正常昼夜循环的2倍。这些体内生物钟被颠倒的小鼠在接受化学实验的刺激下,其炎性反应更强烈。

Hooper表示,这项研究显示了健康规律的作息对平衡免疫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她透露,炎性反应是许多慢性疾病的起因,如心脏病、哮喘和慢性疼痛等。

这项研究刊登在2013年11月的《科学》(Science)杂志。

L-glutamine being used to trea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rats

ZHANG Li1, NIU Shi-wei1,3, LI Xiao-bo1, LIU Hua1, HUANG Hong1, LI Yan1*, LI Shu-de2*

(1.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2;2.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4;3.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4,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glutamine on fat-induc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n rat.Methods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L-glutamine treatment group. Buil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odel after the high-fat diet in model group and L-glutamine treatment group.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was given in modeling, rats were sacrificed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to detect relevant indicator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liver pathology profile in treatment group alleviated, fat vacuoles reduced; LDL, AST, TBA CHOL, TG, LDL-C, IL- 6, TNF-α, IL- α, IL- β, MDA and CR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GSH, T-AOC,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SREBF1andACCα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PPARα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ConclusionsL-glutamine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rats, the mechanism may be reducing SREBF1 and ACCα expression, whil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L-glutamine; liver functi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

2014- 11- 13

:2015- 02- 02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2011FB225);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 (2013FZ18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王陇德院士工作站基金(2013年);云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基金(2014NS240)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689963575@qq.com; shudeli006@vip.sina.com

1001-6325(2015)05-0642-05

研究论文

R965.1

:A

promoting PPARα expression achieved.

、美国加州Downey Kaiser Permanente医疗团队风湿科的Gerald Levy医生向出席美国风湿科学院(ACR)2013年会的记者表示,南加州的Kaiser Permanente约有360万人,这之中有相当多肾病患者,有一些研究显示,肾病患者会发生高尿酸血症,有些也会发生痛风,我们想要了解逆转尿酸血症是否对肾病有所影响。

猜你喜欢
谷氨酰胺高脂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力研究
运动降低MG53表达及其在缓解高脂膳食大鼠IR中的作用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