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习从现实走向未来

2015-07-31 19:20张正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七巧板春联交流

张正英

仅仅十几年时间,Internet忽如一夜春风来,从发达国家迅速向发展中国家铺延,从繁华的大都市到乡镇农村,从IT精英到普通老百姓都浸润在网络的影响下。在北京举行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多位科学家都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力,而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趋势。Horizon2012年度报告中指出:“不到一年,平板电脑将走进课堂。”

2012年,一场从国家到地方,从社会到学校的全方位的教育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数字化学习如雨后春笋般拔节发展,掀起一片E学习热。

一、E学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情境一:

某堂数学课,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从题库里取出练习题,埋头在Ipad上点、画、写。3分钟之后,各小组汇报成绩:“1号做52题,做对50题,比昨天多做两题;2号做50题,做对50题,比昨天少做一题; 3号……”

每天的口算训练是数学课堂必要的基础训练,从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到及时的成绩反馈,是摆在每位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常规任务。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计算技能差异大,训练时间较难把握,训练成绩不能及时反馈,缺乏连续性,训练效果也就大打折扣。E学习将合适的练习汇编成题库,通过自主练习、自动批阅等使得口算训练不再随心、随意、随效。

情境二:

二年级某数学课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本特点后,老师要求学生汇报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角。有的学生举起Ipad这儿拍拍,那儿拍拍;有的学生打开搜索引擎点击查询,继而丰富多彩的角汇聚在一起,交流、辨析,使得静态、枯燥、模糊的数学图形生动起来。

情境三:

课文《长征》从预习开始,学生们读准诗歌到预习检测都是在Ipad上自主完成。接着全面了解长征的背景、过程和典型场景,通过思维导图练习背诵,学生时而在Ipad上翻阅资料,时而互动交流,时而静心思考。

一节语文课的时间仅仅40分钟,但学生们对知识的探求却是无止境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介绍,而且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传统课堂需要两课时的学习内容,在学生们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中快捷高效地完成了。

情境四:

曾记得我女儿刚5岁时,迷上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坐我腿上恳求我从网上给她下载动画片。几天以后,我竟然发现她私自在“7k7k游戏网”上打网络游戏,而且熟练操作鼠标,我震惊了。

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在最近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上,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李先启校长把90后、00后学生称为“数字原住民”。因为我们的学生一出生便生活在互联网与手机已然存在的时代,E学习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

而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E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丰富和共享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二是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三是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是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

二、E学习面临的困境和思考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也不难看到,E学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在初期都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困境和尴尬。

(一)有形而无实

现状一:

执教《春联》,老师首先派发学习单一,内容包括:正音、正形、读顺,让学生在Ipad上点点、写写、读读完成。接着派发学习单二,内容包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春联;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这些春联;在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分析:

整个学习过程从老师派发学习单,到学生根据学习单学习和交流,基本都是通过Ipad完成的。这里的Ipad等同于PPT,或者更接近于小黑板,是为了用而用的形似E学习课堂。

在近期的E学习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种穿着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我不禁想问:难道这就是E学习?是不是用到了Ipad就是E学习呢?

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到实物投影,再到电子白板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继而到如今的Ipad等个人学习终端,在一些老师的观念中,它们都是不断更新的学习工具,Ipad是与以往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类似的教学工具。

但是平板电脑进课堂,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育本质。东北师范大学的谢光教授则提出:要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这就是说,E学习应用到课堂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无缝链接,是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将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有效获取知识的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并非工具的简单运用。

同时我也觉得E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脱离传统教学,它同样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学习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传统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社会性、互动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E学习进入校园,并不是传统教学替代式的进入,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改进:

如何在《春联》的教学中凸显E学习的优势,我觉得可以作如下改进:

师:关于春联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的问题有“为什么会出现春联”“我想了解春联的历史”“有哪些著名的春联,它分别表达什么意思”“现代春联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写春联有哪些要求”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分类,进而作为学习任务单分配给每一小组,让学生自主利用Ipad学习并交流。

学生1汇报:春联也称“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关于它的由来有这么一则故事……

学生2汇报:我收集了很多有名的春联,如“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学生3:我还知道很多春联背后的故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的资源也日趋丰富。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用的学习软件等都高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教学资源浩如烟海,各种教学资源几乎唾手可得,为E学习节约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因而课堂上我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拘泥于一地一校一课堂的范围,而应该深深思考:学生学习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平台?我们怎样帮助学生尽快找到他想探求的知识信息?备课时我们更要关注并选择哪些资源,设计哪些问题?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面对学生多元的答案,我们该如何评价?

(二)有点而无面

现状二:

某数学课堂《七巧板》,老师揭示课题后问: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分别有几块?有几块是完全一样的?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返回主页面,选择创作栏,分别设计用两块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用三块不同的拼一拼、用多块拼等几个环节。学生在Ipad上自主选择,自主拼搭,然后再大组交流。最后介绍七巧板的由来。

分析:

本节课,教师能发挥Ipad 自主学习操作的功能,让学生们在实践操作这个环节自己选、自己拼、自己说。但还没有凸显E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化展示的特点,没有突出七巧板“巧在哪儿”。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还没有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仍旧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半自动地选择、实践和展示。

课后了解到,Ipad软件上就有现成的《七巧板》资源,学生通过自学和交流完全可以自主获得经验和收获。在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把力气花在互动交流评价和对学习经验的概括提升上。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目前网络平台提供的网上学习资源种类虽然比较丰富,这些学习资源部分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解决了网上教学资源的有无问题,但很难满足庞大的学习群体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而且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大部分课程仍然是以文本教学材料为主(课程介绍、重难点辅导、习题及期末复习等),其中大量内容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存在着不少“垃圾”。 当学生面对大量无用资源信息时茫然无措,从而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大部分资源都是以一种静态的形式出现,而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习者随时充满了疑问及得到解惑后的满足乃至不断循环的过程。显而易见,静态的东西可以满足他们对学习的基本需求,但无法满足在他们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需要,换言之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东西太少,而且缺乏一定的联系性和连贯性,呈现出学习资源的无序和散点状况。

改进:

由于Ipad有部分现成的教学资源,在上课之前,可布置以下预习作业:(1)了解七巧板的由来。(2)找到现成的软件《趣味七巧板》《益智七巧板拼图123》《涂鸦七巧板》等并下载。(3)尝试自己拼搭喜欢的图形,可以从两块起拼。(4)在交流区晒晒自己的作品。

课堂上首先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有序上传学生的作品,小组交流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你同意他的拼法吗?你有不同的拼法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把实践和交流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不仅在Ipad有大量可用的教学资源存在,而且国内外还建立了像可汗学院这样的大量的网络学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击自主学习。面对庞大而多元的学习群体,当务之急是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需求,逐步加强动态化、系列化、系统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

(三)有“群”而无“个”

现状三:

某作文讲评课,课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恐龙园春游,回来后进行有关春游的写作练习。

一上课老师将学生习作分成了以下几大类,分别推送到学生的Ipad上:

A.丰富的心灵体验类:如手机你在哪儿、天上掉馅饼、偷鸡不成蚀把米。

B.刺激的游乐项目类:穿越侏罗纪公园、我与金刚亲密接触、疯狂过山车。

C.语言描写类:都是吹牛惹的祸、插队风波、如此带队。

然后选择几篇让学生分组在文中选出最佳片段,阅读最佳片段,谈一谈推荐理由。由于时空局限,老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评点。

分析:

上述案例中,老师的评判标准替代了学生的发言权,组内个别人的观点替代了整组人的意见。也许这都是因为课堂的时空有限,在固定的40分钟内,在固定的教室墙壁内,我们教者和学者每天都不得不面对这些束缚。难道我们能无视这些束缚,难道我们甘愿局限在这40分钟的课堂里?

有人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着差别,差别无处不在。的确,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具有无限潜能的、具有差异与特长的人。每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思维特征不一,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都会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更别说面对不同的学习材料了。虽然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的设想,也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命必须承认有差异。教育的天职在于让每个生命都成长,但不要一样成长,更不要将学生塑造为同一个规模、同一个型号的“产品”。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也可以在自主学习网站上布置“个性化学习内容”,分三级,一级为基础学习,二级为拓展学习,三级为挑战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哪一级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挑战,为学有困难的学生降低难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群体学习的完整性,也能体现个体学习的丰富性,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

改进:

当学生春游结束回家后,就可以在交流区开辟“春游专题讨论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习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下,学生对春游的印象更深刻,体验更深入。教师在收到学生习作后将习作分类打包,并推送到交流区。

课前让学生快速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习作,并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学生集体投票选出最佳片段,并细细品读最佳片段,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组长综合观点并派代表交流观点。这样课内课外既照顾了每位学生不同的体验,又相对集中,提升了整体习作赏析水平。

人们常说:“网络时代,一切距离都不是距离,一切差别都不是差别。”基于E学习教育理念而架构的学习平台,以网络为途径,彻底打破了教室的墙壁限制,跨越了学校的围墙。巨大的时空开放性,给学生创设了更宽、更高、更深的多维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克服了空间的阻隔。因而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知识层面、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考虑多种情况,整体设计教学材料。学生既可以进行课前先学,还可以在课中导学,课后又可以进行自主拓展;既可以群体学习,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跨越式学习。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班内班外,校内校外,从群体到个体,随时随地畅游学习世界。

(四)有入而难出

现状四:

某学校机房,几十万元购置的设备静静躺在那里,几个月无人问津。

网络上,每天成千上万条更新的教育软件使用率几乎接近“0”。

而大多数课堂上,教师仍“唱着昨天的歌谣”,延续着昨日的言传身教,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激荡不起思维的涟漪。

学生人手一台的Ipad,使用最多的是游戏和看网络电影、电视。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在电视动画片和电脑游戏中渐渐消磨,除了镜片的厚度在渐渐增加,增加的还有体内脂肪和家长的消极抵制。

分析:

为什么老师们都不热衷于用Ipad进行教学?为什么学生们拿到Ipad不是主要用来学习和交流?为什么每年教育部门和学校投入的大量经费和设备束之高阁,和灰尘相伴?高期望投入和低成效产出的巨大反差让我们震惊和痛惜。

就算仅有的少数E学习课堂,教师中普遍的做法不是真正为改变教学方式采用E学习模式,而是为了搞观摩课、公开课,为了应付摆架子而用;而在实践中也没有细细思考Ipad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以及应该采用的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而是为了用而用,学生也是为了学而学。另外、相应的评价制度也没有调动人们运用E学习的积极性。运用E学习进行教学没有可供参考的优秀案例,没有优秀的团队激励,没有相应的评价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运用E学习的积极性。

而从学生层面来说,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出现精神恍惚、视力下降等消极反应,最后家长不得不采用禁用、限用等手段消极抵制。

改进:

现在很多人习惯于浏览网站阅读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是这种阅读习惯要比看书、看报更加先进了吗?未必如此。网络上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就一定比纸介质上的更加新鲜、生动、深刻吗?也未必如此。

人们喜爱Ipad ,离不开网络,但为什么教学中却如此消极对待呢?这些现象从根源上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改变。

因此首先要改变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在E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授和获取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恰恰是观点、观念,以及不同的观点和观念之间的交流碰撞,是最值得推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群体和个体之间畅通的互动交流,是学生学习深入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创新能力的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资源平台,把全国和本地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最好的作业资源集中起来,所有地方免费共享。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最差的学校也可以看到最好老师的课程。

茫茫网络海洋,为具有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学习资源;教育云服务的巨大存储空间,足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方便、快捷、高效的教育资源一定会吸引老师们和学生敢于E学习,乐于E学习,善于E学习。

三、走向E学习的理想愿景

在E学习时代,校园环境已经不再单纯是以教室、实验室为基础的现实物质场所,而是一个虚拟和现实空间的叠加。可以预见,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不久的将来,E学习在教育领域内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亦将日益广泛而不可或缺。

E学习并不可怕,也不遥远。今天我们只是走在E学习的起跑线上,进行了E学习的初级阶段研究,研究的是E学习的一些共性规律。今后我们会针对学科教学进一步研究,凸显不同学科在E学习道路上的个性特点和价值。

当然,E学习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而非最终目的。美国学者帕克帕默曾敏锐地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运用E学习,面对学生,能够适应陌生的教育情境并超越环境时,教育奇迹就可能发生。

猜你喜欢
七巧板春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奇的七巧板
有趣的七巧板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春联
新春联
炫彩七巧板
NO.1 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