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生活些、学习快乐些

2015-07-31 19:27郑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费数学知识生活

郑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倡导数学走向儿童生活,这是新课程尤为彰显的理念之一。学习和研究数学,其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也正是有了应用,才体现出了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下面笔者就如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阐述一些思考与操作路径。

一、合理利用主题图画,提高学生找数学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让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货运公司的繁忙,然后让学生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数学问题,告诉他们:“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主题图则是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主题图提供了认识大数的现实背景,呈现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和我国的总人口数。通过主题图的展现,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

二、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数学生活是向儿童渗透数学运用意识的主要阵地,如果抛弃课堂这一主阵地而去空谈数学运用能力,则无疑是舍本逐末。如何在数学的课堂生活里渗透数学运用意识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抛开传统“数理教学模式”的那一套,让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入或设置相关的生活情境。

例: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打折》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庆祝六一儿童节,新华书店在搞促销活动,儿童书籍降价10元;有些书是整套的,买6本以上可以打8折,如果给你200元用于购书。

①你打算怎么买?

②你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什么?

创设一个到书店买书的情境,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把这道题设计成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购买方法,并说出自己设计此购买方案的优点。他们可能从多角度设计自己的购买方案,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书,有的学生考虑怎样买合算。也有学生能够想到,6人以上合作会更省钱。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原来买东西也是有学问的,只要善于动脑筋,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就能买得合算。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又给学生创造了在交流各种方案的过程中听取别人好的方案的机会,从中进行优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买东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如何能买得合理、买得合算,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通过学习,使学生面对满大街的打折、降价信息有了自己的盘算,感受到数学的灵活巧妙,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模拟生活,感受应用数学的魅力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做过的事情印象很深,学习也一样,自己感受过的,想了解它的愿望也最强烈。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景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成生活场景。

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要求学生测量操场的面积,然后自己研究几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生在操场上用各种办法测量操场的长和宽,然后进行计算、研究、换算,进一步感知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1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玩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我们把问题交给学生,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始至终在一个宽松的、愉快的、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因为,学生们会激烈讨论,设计各种方案,情绪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像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如超市购物方案、春游租车方案等。通过这些模拟性的实践活动,使数学更接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参与意识的增强,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更加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实践体验生活数学,渗透应用数学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使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不仅会学,更要会用。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是管用的。

暑假里,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个小小统计员。任务是记好家里的财务账,一个月结算一次,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何感想等都记录下来,开学后一起交流。开学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两个月来的劳动成果,大家通过比较得出,大项支出除了用于买菜等日常消费之外,就要数电费的支出了,于是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就是电费。据统计,全班(39人)39个家庭8月份共支出电费1.1万元左右,其中有10多个同学家的电费每月高达400多元,究其原因,这些同学家有时3台空调同时使用,这无疑给本来就紧缺的电资源增加了负担。真是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

在实践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了很多,大部分已经解决,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一些单据学生不会看,不知道该拿多少钱去交费。拿到单据后,学生提出的疑问是“上期示度”“本期示度”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究竟用了多少度电,该交多少电费。

解决问题的途径:自己猜测,问家长,问银行的工作人员等。

感想:(1)数据分析:从统计结果看,所有家庭7月、8月电费支出特别多,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月天气炎热,尤其是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家里的空调开的时间比较长,因此用电量也较多。

(2)建议:根据今年7、8两个月的用电量来预测明年7、8两月的用电量,把预测数据事先报告供电局,使供电局做好民用电的供电准备工作,使老百姓免遭酷暑之苦。另外,我们平时要节约用电。告诉家长要合理使用家电,珍惜电资源,节约能源就是在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通过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愿望。首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也使学生了解到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平时要提倡勤俭节约。其次是使学生有机会在生活中锻炼自己,逐步提高了他们的独立能力。

猜你喜欢
电费数学知识生活
基于ε-SVR模型的日电费回收预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大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管控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电费对账的研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第三方密码网银支付预收电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