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教学之花开在生活这片沃土上

2015-07-31 19:28周小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广玉兰生活化生活

周小云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活动应该是用教材教和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取舍,开发更多新的语文课程资源。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课外阅读看成课内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是课内教学引向广阔社会生活的扩展与延伸。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我就会引导学生去阅读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牛郎织女》《姥姥的剪纸》这些课文后,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中国民间艺术》;学习《示儿》前,指导学生搜集诗人的个人资料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负荆请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读原著;学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则介绍其《渔歌子》系列词;学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则带学生欣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让学生了解其词的风格……经过课内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热情也提高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学生必须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如开学初,我们铜山下起了大雪。对于一个懂得适时抓住教学资源的语文教师来说,这是孩子们边学边玩的好时机。我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吟诵雪的诗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顿觉妙趣横生。雪停了,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打雪仗。他们追逐着、嬉戏着、打闹着……然后,我又组织学生将酣畅淋漓的雪仗过程记录下来。学生们一气呵成,写出了真过程、真体验和真感受。春天来了,我带学生游遍学校的角角落落,观赏鲜花嫩草,《春天的校园》自然写得篇篇生动。我还常常带学生走进山间、田野,走上街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入挖掘、提炼生活中的题材。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从中发现了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因此作文有了浓烈的生活气息、真切的情感体验、真实生动的语言表达。

我还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源源不断地给课堂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极限,弥补教材缺陷,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使语文学习更加生活化。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1.多渠道学语文

(1)在家庭中学语文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好处所,家长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伙伴。

学生们在家的时间很长,我动员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把有意学习变为快乐的“无意”学习,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收获,让学生及时做好知识卡片积累。教学生读了好书,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教师做好好词、好句、好片段交流,读书笔记的赏析,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督促家长养成看课外书、杂志、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等好习惯的同时,经常和孩子交流从课外书、电视广播、报纸上看见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新闻及其他知识。每周五的晨会课安排一分钟新闻知识演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从生活中学来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可以获取知识。课本中要复述的故事,指导学生说给家长听,请家长当评委评一评。书中的课本剧,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演一演,不仅能融洽亲子关系,更能充分利用时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兴趣。

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一,是学生除课堂外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宽广空间。

(2)在学校里学语文

学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舞台。如学校每月都安排出板报和橱窗,根据主题要求,同学们组成小团队,策划、撰稿、排版、绘画、抄写;学校举行大的活动,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指导学生采访、写通讯报道;校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指导学生出宣传海报,写竞选演讲;为学校环境保护设计广告语;为学校科技节活动写倡议书;组织学生向校广播站积极投稿;根据班级和学生情况,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班级联欢会,征集主持人台词和主持人;临近毕业之际,给老师同学写临别赠言;为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写建议书。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语文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

(3)在社会中学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我带领学生们走上街头,让他们扮文字规范小卫士,纠一纠广告牌中的错别字 ,找一找招聘广告中有语病的句子。关注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写成习作。如:青奥会即将在我们南京举行,我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当好青奥小主人,学生从环境保护、文明出行、礼貌用语、积极锻炼各个方面来畅谈想法,语文学习与情感教育获得了双丰收。

2.优化课堂教学

(1)观察生活学语文

如教学《广玉兰》一课,《广玉兰》是一篇状物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此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 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我发现学校有很多广玉兰,可惜我们即将上这一课时花还没开。

为了能让学生对广玉兰花的各种形态有更为直观的印象,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推到了花开之时。预习中的一项作业就是师生共同在校园里观赏广玉兰,赏花、赏枝、赏叶,学生眼观、鼻嗅、手摸,兴致盎然。然后再来理解文中精妙的语言文字,水到渠成。

(2)体验生活学语文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但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以往的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方面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潜能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存,既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关注形成性评价。既有测试型评价,又有非测试型评价,测试型评价不仅是笔试,还包括听力、口试。只有通过全面性的评价,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每学期期末前,我们组织全班性的写字比赛、朗读美诗文比赛、小组辩论比赛,所得的分数与期末语文考试成绩以不同比例组成学生的综合语文成绩。让学生家长反馈在家的读书、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情况,作为参考成绩,评定“语文学习之星”。再组织获得“语文学习之星”的学生进行经验传授报告会,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小语教师,我们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以课堂为阵地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把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让课堂真实有效、多姿多彩,让小学语文教学之花开在生活这片沃土上。

猜你喜欢
广玉兰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风中的广玉兰
生活感悟
提高广玉兰大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