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促生发展

2015-07-31 19:34顾瑛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祖国语文课堂课件

顾瑛瑛

“生本化”以生为本 ,就教育领域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生命,关爱学生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以生为本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需要生活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鲜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鲜活的语文,学有生命的语文,学有生活气息的语文。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教学《奶奶的白发》时,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很容易引起一年级学生的兴趣文章,祖孙之间的故事也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产生思考。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全文虽然短小,但字词句的运用上有感慨点、有言外之意、有表达感情丰富之处,都可引导学生去感受,而蕴涵其中的就是无私深切的祖母之爱,也是全文最耐人寻味之处,是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在教授之前,我预设了这样的教育过程。

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每位学生站在奶奶的立场,角色互换,体会奶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我预设到这个任务一布置,学生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列起清单来。可能会有几位学生的账单上出现很多奶奶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代价。如果这样的话恰好与文中奶奶满头的白发形成呼应和鲜明对照,但它们之间却又被浓浓的爱画上了等号。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就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等式中展开,学生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挖掘等式背后的寓意。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为生活的教育,教育是对生活的看法,教育出自生活、来自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的教育,一种社会的教育。课堂教学离开了生活教育,将不成教育,对学生的启迪就会很少。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可以通过增、删、调、改等办法让教学内容“生活化”,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

二、语文课堂需要生动化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习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

(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三、语文课堂需要现代化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其他方法。总之,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的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如在《家》一文的教学中,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去,使他们与文中的“我们”产生共鸣,可以运用课件搭建平台,展示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丰富表象,以形激情。还以《家》为例,讲到重点也是难点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时,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成了突破重难点的关键。于是,在制作课件时,我利用丰富的网络图片资源,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收入课件,一边播放图片动画,一边播放“娃哈哈”的音乐。如此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让学生不由得轻声感叹着“哇,真漂亮啊!”“哇,好大的花园啊!”,体会我们这个大“家”的伟大和壮观,使学生情由心生。后半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难中之难,于是另外找来一些图片,主要集中在表现学生在祖国怀抱中幸福、快乐、健康生活着、成长着的主题。其中有小朋友在班级中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孩子们卷着裤腿在海边嬉戏、女生在校园中快乐地跳皮筋、我们少年儿童齐聚长城等画面,此时再配以“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的歌声,让学生体会自己是大家庭中一分子的自豪感,使学生感知身为祖国花朵的骄傲。这时学生兴奋的眼神和难以抑制的激动告诉老师,他们正感同身受着。这时老师将画面停留在各民族孩子们共举一面国旗上,并说:“孩子们,你们爱自己的祖国吗?”“爱!”学生们异口同声响亮地回答着。多媒体的合理利用,适时地渲染了课堂气氛,将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对于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应突出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情感、培养能力、滋养品格,获得生命成长的力量。我们应时时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性,丰盈学生情感,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祖国语文课堂课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