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无痕教育”的两种基本方法

2015-07-31 19:55董继荣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宇德育同学

董继荣

谈起“无痕教育”,很多人都不熟悉,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法,却能够让孩子简单明了地领悟,柔化了教育过程,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德育是最适合用这种无痕方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主养心智,现代教育多有智无心,孩子明白但不快乐,聪明也难成智慧。为追求无痕的德育这种美好的境界,在工作中我摸索出“大题小做”和 “小题大做”两种德育方法。

一、以理解为基础的“大题小做”

小学生对于道德概念模糊,认识水平较低,极易发生错误行为,但过错却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得理解这种过失的存在,并帮助学生做出改正。如果过分强调权利与惩罚,用简单粗暴的训斥、体罚与变相体罚对待学生,实则是教育的失败。这样的教育是批量扼杀孩子的灵性,使之成为平庸之辈。教育不教做人等于白教,而偏离轨道的德育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给学生造成终身难以消除的伤害。只要学生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只要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能醒悟的错误,教师就应给予理解,要“大题小做”。

有一次,一位学生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我:“你校五(二)班周广川偷了我家200元钱,给一位女同学买了衣服、钢笔还有其他好吃的,这不成贼了吗?”学生家长要我马上处理此事。安抚好家长,仔细思量之后,我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先把这件事给压了下来。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一顿,首先是对周同学的不尊重,学校不是一言堂,我必须讲道理。后来我背地里了解到周广川偷钱是为了表达爱意。他喜欢上了班级里的一位女同学,名叫唐艳,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且长得也很漂亮。周广川以前也没有偷东西的习惯,并且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那位家长来找后,我才知道这件事。到了第四天,我才在他耳边悄悄地说了一句:“周广川,唐艳确实是位好姑娘,难怪你为她铤而走险!放学后别急着回家,在教室等我一下好吗?”周广川诧异地看着我半晌没说一句话,最后使劲地点了点头。放学后,教室里只有我和周广川,我和他进行了沟通,他向我承认了偷窃的行为,并表示永不再犯,我很欣慰。就他喜欢唐艳的这件事情我也和他仔细沟通了一下,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不能早恋。我对周广川做出了要求:第一,回家后主动和爸妈坦白事情经过,把200元钱还给人家(可以由我代他出面送还);第二,好好学习,早恋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如今,这位同学已成为优秀的大学生。我们见面谈起他那幼稚的错误时,他真诚地说:“谢谢老师当时给我面子,但却使我无地自容。”

孩子们是纯真的,只是有时分不清是非。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去伤害孩子,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永远的伤痛,所以我们有时并不能当法官,当面指出孩子们的对与错,尤其在我们这个对小偷深恶痛绝的社会,对于孩子“拿”东西的行为更不能太过严厉,而应注意方法。我认为这种德育的方式已经卓有成效地做到了“无痕”,至少很少有人受到伤害。

二、以引导为目的的“小题大做”

普通教育针对所有学生,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带有全局性的教育契机,但不适用于所有学生,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很多:适时引导、小题大做,进行道德行为评价教育,提高学生判断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效果很明显。引导的中心责任在于教师,教师怎么引,孩子就会怎么走,这时,我认为“小题大做”不失为一个更好的方法。

六(一)班学生薛垂法主动从家拿来钳子,带来铁条,把学生摘掉的挂在树上的标识牌修好了。(花园里新种的花草树木刚挂上解说牌,就被一些调皮孩子摘掉了。)抓住这件事,“小题大做”让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来参与这一道德行为评价活动(学校印发提纲),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分析修理者、旁观者、讥笑者的“行为心理”。人人讲,讲心得、讲益处、讲危害……结合各班的各类事件,好的提名,差的不提名。实行就事论事的道德评价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使爱护公物表现好的同学,光光彩彩、正气伸扬,增强了荣誉感;使表现一般的学生跃跃欲试,增添了责任感;使表现差的同学幡然醒悟,害羞认错,增加了紧迫感。学生的荣誉感、责任心、紧迫感、加之管理上各项常规检查和损坏公物赔偿制度的严格兑现,使学校至今没有发现随意破坏公物的现象,而自主捐物、捐资,为班级添物的好事层出不穷。于是学校又借助“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学校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一天早饭后,我刚走到校门口,张宇把刚喝过的汽水罐随手丢在了地上,张宇看到我,怕挨批评(学校既不准花零钱,又不准随意破坏校园环境),慌忙中擦了擦嘴巴,弯腰拣起汽水罐丢进了垃圾箱。我立即意识到张宇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不如顺水推舟,把这件事变得糊涂一些,于是我兴奋地喊道:“张宇同学能主动拣起地上的垃圾,真是我们校园环境的小卫士!”此时,他脸红红的,不知是害羞还是兴奋,欲言又止。随后我又利用学生集合做操的时间,在广播上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同学们向张宇投去赞许的目光。一石激起千层浪,校园里弯腰捡杂物的同学多了,即使在离自己有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个丁点大的小纸片,也要跑过去捡起来。借着这次表扬,张宇同学成了学生心中爱护环境的偶像,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起来。我一改平时的习惯性思维,变批评为夸奖,变坏事为好事,不仅给身处其中的学生上了一课,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上了一课——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有一个必须严厉的结果,人心是最大的变量。

后来,张宇成了我校卫生值日小组的大队长。现在张宇已读高中,前不久我接到了他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如果不是您广播上的那次表扬,我不会成长为今天的学生会干部,我那次做的本是该挨批评的事,您却大张旗鼓地表扬了我……”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千奇百怪、色彩斑斓的书,里面蕴含着多少精彩的章节、多少深刻的寓意,教师唯有用心灵才能读懂。当我们用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时,我们就赢得了他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也就达到了无痕德育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张宇德育同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Three-step self-calibrating generalized 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
娱乐圈神秘贵妇,拒绝刘德华后将丈夫捧成巨星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lasma morphology of ablative pulsed plasma thruster with tongue-shaped and flared electrodes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