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2015-08-05 19:02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共鸣角色时政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行判断、自主发现、共同评价中,感知善恶,明辨是非,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扮演;角色;引发;共鸣;紧扣;时政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扮演课文中角色,活动中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 “讲故事”“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课标》)互动式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 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形式多样,贴近生活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動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三、紧扣时政、引发兴趣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喜欢是最主要的,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应投其所好。简略课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有法,但无定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坚持不懈地去摸索和总结,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猜你喜欢
共鸣角色时政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