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

2015-08-05 01:44丁瓅
科教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翻译方法儿童文学

丁瓅

摘 要 本文从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语言特征出发,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译者应充分考虑儿童读者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选择目标语读者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文化因素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7.072

Treatment of Cultural Factor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Take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as an example

DING 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Studies,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factors. The translator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 audience is different from adult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culture, select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easy to understand manner acceptable.

Key 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cultural factors; translation methods

1儿童文学及其语言特征

儿童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中国在儿童文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近些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观念的转变,儿童文学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大量涌现。周作人是中国全面探讨儿童文学理论的第一人,其在儿童文学的性质、特征、作用、创作方法等方面做出了研究,为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儿童文学的本意在于“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和趣味”,儿童文学只是儿童“可以逍遥”的“适宜的花园”,强调了儿童文学创作以儿童需求为指向。目前,“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创作原则普遍被学者认同,强调儿童文学需切合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要求,能唤起儿童的兴趣。

由于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在语言方面展现出与成人文学不同的特征。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浅显易懂。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弱,语言能力在逐步完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浅显、简洁、准确、流畅,能够被儿童读者理解接受,并未儿童的语言习得提供范本。其次,儿童文学的语言具象化。由于儿童抽象思维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文学的语言是形象、生动、具体、动态的。运用儿童熟悉、常见的具体形象进行描述,把人物和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神态等具体、直接地表现出来。再次,儿童喜游戏玩乐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幽默性。幽默有趣的东西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快乐的情趣。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者往往把“引起兴趣和引人发笑”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2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种不同语言的翻译活动必然涉及文化翻译问题,而文化翻译问题一直是困扰译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学者们不断倾心研究的一个领域。儿童文学翻译不仅面临不同语言读者的文化差异,还面临读者与译者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

2.1原语读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由于经济、历史、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原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必然存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译者如何适当地处理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效果。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两种不同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可以看出不论是异化还是归化,译者都必须把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作为选择翻译方法的重要评价指标。随着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社会儿童的眼界较开阔,笔者认为儿童文学翻译尽量采取异化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文化交流,有助于保留目标语儿童“原汁原味”的儿童体验,对儿童的成长和认知都是有益的。当然,译者准确地把握目标语读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2.2译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儿童文学的译者是成人,而读者是儿童。即使译者与读者的母语相同,但在年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两者就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考虑到自己与读者之间的这种差异,在“遣词造句”时以把儿童读者的接受度作为重要指向,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势必不能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儿童也不能从中获取乐趣、认知世界。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认为“做好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工作最要紧的是熟悉儿童。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再明确不过是儿童。不熟悉他们就做不好这项工作”。儿童对世界有不同于成人的认识,他们的思维、语言有其年龄段独有的特点。充分了解读者的特点是儿童文学译者必修的功课,译者需走进儿童的世界,用他们的视角看作品,尤其注意儿童对国外文化的认知接受程度,在翻译时,揣摩他们的想法,运用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并尽量保留原语的文化,就能译出儿童感兴趣、乐于接受并有益于儿童成长发展的作品。

3儿童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

3.1直译加注释

为了让儿童认识更广泛的世界,帮助其成长,了解异域文化,即使原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文化空白,译者有时也更倾向于选择直译的方法,加上适当的注释。

(1)I didnt know that Cheshire Cats always grinned; in fact, I didnt know that cats COULD grin.中译本:我不知道赤县的猫总是那么笑的;真的,我从不知道猫会做出笑脸的。

(2)… and after a minute or two she walked on in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arch Hare was said to live. 中译本:所以过了一两分钟,爱丽思就顺着那只猫说的三月兔住的方向走去。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中“Cheshire Cats”和“March Hare”这两个词,译者都采取了直译的方式,中文是“赤县猫”和“三月兔”。乍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味道,成人可能都不太明白这个赤县猫和三月兔与一般的猫和兔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为什么要加上“赤县”和“三月”。其实,“Cheshire Cats”是赤县一种乳酪的牌子,其商标就是一个微笑着的猫的图案。当原语读者读到“…Cheshire Cats always grinned”时,那种猫咀嚼时的模样就呈现在读者脑中,但缺乏相关文化和背景知识的中国儿童就无法体味作者给出的这种形象的意图了。同样地,“March Hare”源于英语中的俗语“as mad as a March Hare”。因为三月是兔子发情的时节,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习惯用三月的兔子来比喻疯狂的人们。但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的中国儿童就无法理解文中“March Hare”的形象,也就达不到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的目的。这时,加上注释的直译就既真实传递了原文信息,又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3.2意译

当直译不能产生良好的信息传达效果,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阻碍儿童的阅读效果时,直译这种多变性的翻译方法,运用恰当的话会产生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

“You promised to tell me your history, you know,” said Alice, “and why it is you hate –C and D,” she added in a whisper, half afraid that it would be offended again.

中译本:阿丽思道:“你不是说你要告诉你的历史吗?告诉我你为什么恨——那个——那些——m 和 g”她末了两个字母轻轻儿地说,怕回来又得罪了它。

这句英文中的字母“C”和“D”是英文单词“cat”和“dog”的首字母,爱丽丝出于老鼠对猫和狗的避讳,为了不气跑老鼠,用字母“C”和“D”来隐晦地代表猫狗。中译本中,译者处于对中国儿童读者英文的掌握情况考量,担心读者不能理解英文单词的含义,把英文单词的首字母“C”和“D”改成了猫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m”和“g”。译者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一举两得,既很好地考量了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与语言差异,又保留了作者的写作方式。读到此处,中国儿童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能感受到爱丽丝有趣的说话方式,符合了汉语用词习惯,中国儿童与原语儿童的阅读达到了对等。

3.3省略

“Curiouser and curiouser!” cried Alice (she was so much surprised, that for the moment she quite for-got how to speak good English.)中译本:“越变越希罕了,越变越奇怪了!”(爱丽丝自己诧异到那个样子,连话都说不好了。)原文中“Curiouser and curiouser”很明显有英语语法错误。学过英语语法的人都知道,英语单词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时,比较级是在单词前加more。在这里,直译加注的话,不仅增加理解接受负担,还可能会使本来对英语语法了解不多的儿童更加混乱;如果意译,译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来解释涉及语言规则,保留原文的味道。译者在这里省略了原文涉及的语法错误表达,这样的选择虽无奈但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式。原文作者用了错误的语法表达就是想传递爱丽丝因为极大的惊奇而发生了口误,译者用了两个意义相近的汉语词汇“稀罕”和“奇怪”来表达爱丽丝的惊奇之情,完整地传达了信息,表达了作者意图。

4 结语

文化因素的翻译一直是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难题,需要译者们耗费精力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儿童文学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需要译者充分了解儿童的知识水平、期待视野、审美要求、语言习惯等,并在翻译时适时转换视角,尽量选取儿童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正确地处理原语与目标语及译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忠实原文、尽量保留原语文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目标语与读者的理解接受程度,让译文充满童趣,为目标语读者认识世界打开一扇门。

参考文献

[1] Carrol · Lewi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Trough the Looking -Glass[M].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2001.

[2] 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 孔宝刚.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袁毅.浅论儿童文学的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翻译方法儿童文学
刊首语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