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思维模式降低女人的幸福指数

2015-08-11 07:15莲落尘
妇女生活 2015年8期
关键词:来访者李先生受害者

莲落尘

一天傍晚,我在一位女性来访者伤心欲绝的哭诉中度过了一个小时。她的确是个苦命的女人,生命中最亲近的三人男人都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心灵创伤。父亲在她幼年时经常对她和母亲实施家庭暴力;结婚不到五年,丈夫出轨并执意离婚;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到15岁,可是现在儿子对她视若仇人。整个咨询过程,我始终耐心地听她倾诉。送她离开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翻出近两年的来访记录,发现82%的来访者是女性,她们面临的问题分为三类:情感的纠结、婚姻的不幸和对子女教育的束手无策。每位女性来访者的初始会谈大多是在哭诉中度过的,委屈、愤怒、焦虑……她们承载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内心充满了疲惫与无奈,甚至有厌世轻生的想法。

这些来访者不乏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和行业精英,可是她们都过得不幸福,即使有的女人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充满着无力感和难言之痛。那么,让她们陷入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

我通过梳理女性婚姻不幸福的共性因素,发现主要有以下四种错误的思维模式降低了她们的幸福指数。如果能够突破这些思维模式的局限,女性所追求的幸福快乐就会容易获得。

第一种:“受害者”思维模式

有些女人总是将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位置,认为自己倒霉,所以全世界的人都该让着她。她觉得自己可怜,所以别人帮助她、迁就她是应该的。她不去想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后果,事后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好意思,甚至为了自己的“受害者”形象,做着自我毁灭的事。

文中开头的那位来访者张女士就有着典型的“受害者”思维模式。她认为自己命苦,结婚之后便继续把这种“苦情戏”演绎下去。初婚之时,老公对她也挺好的。但是一旦与老公发生冲突,不论是不是老公的错,她都“装可怜”,逼迫老公认错。如果老公不就范,她就用自打耳光、头撞墙、割手腕等自虐、自残的方式,让老公产生极度的负罪感,不得不低头认错。在这样一次次的折磨中,老公终于逃离了,并以出轨的方式表达了极度压抑下的强烈反抗。

离婚之后,儿子又成了张女士“受害者”思维模式的受害者。她把全部的希望和寄托都投注于儿子身上,对儿子高度控制,凡事替儿子拿主意。如果儿子不听话,她便寻死觅活,哭诉养育儿子的不易。儿子在她一出出“苦情戏”的胁迫下,只得乖乖顺从。但是儿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的觉醒让他急欲摆脱妈妈的控制,因此母子冲突日益加剧。儿子对妈妈的眼泪和自我摧残行为变得越来越麻木,视妈妈为陌生人,几天不和妈妈说一句话。然而张女士每天戴着“受害者”的面具,怨恨父亲狠毒、丈夫没良心、儿子白眼狼,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为何会如此“命苦”。

第二种:“托付型”思维模式

热恋时,男人总是对女人海誓山盟,发誓要给女人幸福,婚后便把激情之时的誓言忘到了九霄云外,而女人却信以为真、念念不忘。女人总是把男人对自己的态度作为心情的晴雨表。男人对她好,她便感到阳光灿烂;男人对她冷淡,她便心灰意冷。当女人以男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衡量自己是否可爱的时候,便是把自己幸福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了男人,而自己则成了被男人牵制的提线木偶。女人一旦产生托付心态,便会对男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男人做不到,女人就会抱怨和指责,时间长了,女人和男人的婚恋关系因此变得紧张,这更造成女人的无力感和男人的窒息感。这是很多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基本起因。

吴女士和李先生是高中同学,经历了八年的爱情长跑才走到一起,感情基础相当牢固。但是婚后,李先生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外奔波,夫妻聚少离多。吴女士多愁善感,看到别的夫妻经常成双成对,自己却形单影只,便经常对李先生倾诉自己的孤独和惆怅之感。起初,李先生还温声细语地安慰她,但有时候李先生正忙着处理公务,会匆忙挂断电话。吴女士因此产生了被拒绝、被冷落的挫败感和委屈感。回到家,她赌气不理李先生,或者冷言冷面以待。李先生如果心情好,便会哄哄她;而李先生如果恰巧心情不好,便赖得解释,任其赌气,甚至说她没事找事,二人便会因此发生争吵或冷战。吴女士对李先生满腹怨愤,认为自己不快乐不幸福都是因为老公不知道心疼她。这样的认知让她对李先生的愤怒和抱怨日渐加剧,成了地道的怨妇。李先生宁愿和朋友们一起聊天打牌也不愿意回家听她抱怨,婚姻因此亮起了红灯。即使到了咨询室,吴女士仍然满腹委屈地说自己如何辛苦持家,抱怨李先生如何冷漠和没良心,似乎李先生是造成她所有不幸的罪魁祸首。然而李先生在电话里也大倒苦水,说吴女士结婚后就疏远了闺蜜、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总是黏着他,期待他的陪伴,稍有不如意就抱怨和哭泣。他在外面辛苦挣钱养家,从来也没有得到过她的关心体贴,反而经常落埋怨,他感到疲惫而窒息,越来越害怕面对她。

吴女士的“托付心态”源于自我价值不足,她需要别人的迁就和关爱来证明她值得被爱和有价值,若得不到这些,她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这种把幸福快乐都寄托于别人身上的做法非常危险,因为别人的情绪是没办法控制的。幸福不可外求,亦无法外求,幸福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吴女士能够有清晰的人生方向,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给李先生和自己都留有自由的空间,让彼此都享受到关爱、理解和尊重,那么他们的婚姻便会重新驶向幸福的港湾。

第三种:“理想化”思维模式

女人爱做梦,理想化思维几乎是绝大多数女人的情绪陷阱。据统计,女性的负面情绪多数来源于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这种认知误区。

小秋和老公约好周末一起逛街,结果周末老公接到朋友的电话,有应酬而且非去不可。小秋的失落感和沮丧情绪立即排山倒海般涌上来,因为她已经设想了陪老公逛街的细节,逛哪几个店,要买什么东西,逛街之后去哪儿吃饭,甚至连她挽着老公胳膊走路的画面都在她脑海里清晰浮现。可是老公却不管不顾地撇下她去应酬,把她的计划全打乱了。她越想越委屈,于是给老公打电话,催他早点回来,想弥补一下自己的失落情绪。但是老公到了酒桌上就身不由己,被小秋催得心烦,索性关机或静音。小秋彻底崩溃,预想的休闲浪漫周末变得如此痛苦和难熬,一场家庭战争便在所难免了。

男人总是不明白女人为何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生气,女人总是抱怨男人不理解自己的心思。这是因为女人不仅容易把生活理想化,而且容易在与伴侣相处中失去人际边界,用自己的感觉替代伴侣的感觉,认为“事情本应该是这样的”,男人理所应当地知道。可是男人与女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提前沟通,往往是事与愿违。小静在结婚纪念日那天,把女儿送到母亲家,希望和老公重温二人世界的幸福时光。但是老公只送给她一个镶钻的项链便又去加班了。小静感到伤心、委屈,并不知道老公为了给她买这个项链,额外接了一个设计方案,对方要得急,他是不得已才去加班的。他希望能够看到小静带上项链时的幸福模样,没料想看到的却是她的眼泪。这都是理想化思维模式惹的祸,如果小静不是预设重温二人世界的幸福情景,便会欣然接受老公这份爱情的礼物。

第四种:“糟糕化”思维模式

围城中的男女难免会发生冲突和争执,男人可能抽支烟的工夫就没事了,可是女人要纠结很久。一次小小的争吵或一个冲突事件,就可能启动女人糟糕化的思维模式,让其置身于灾难化的想象中焦虑无助和惴惴不安。

小梅因为教育孩子的事和老公产生了冲突,老公摔门而去。其实他是怕再争吵激化矛盾,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想到朋友家暂时避避风头,等小梅冷静后再和她沟通。而小梅却开始浮想联翩:老公赌气离家,肯定对婚姻失望透了,可能出去喝酒、唱歌,或者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轨的事。她甚至想象老公去逛夜店、找情人的情景,越想越焦虑不安,越感觉老公罪不可赦,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在这样的焦灼情绪中,小梅倍受煎熬。老公回来之后,她自然知道自己是一场虚惊。但是一旦遇到负面事件,她仍然会陷入这种“糟糕化”的思维模式之中。一次她在老公手机里看到两条暧昧短信,便质问老公是怎么回事。老公解释说是朋友开玩笑的。她对老公的解释半信半疑,脑海里总是出现老公出轨的情景,想象老公与情人打情骂俏,甚至想象她捉奸在床时老公的惊讶和恼羞成怒。从此,她对老公失去了信任,总是想办法查老公的手机,打听他的行踪,弄得老公很是心烦,二人因此争吵更加频繁,夫妻感情急剧恶化。小梅每天生活在怀疑、惊恐之中,感到婚姻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根本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女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从思维模式上做出调整,摆脱种种不合理信念的限制。抛弃“受害者”面具,正视成长中的伤痛,珍惜现实生活;摆脱“托付”心态,做自己情绪和生活的主人;避开“本该如此”的“理想化”视角,接受生活的变化;改变“糟糕化”的思维模式,以积极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你真正信任自己、信任他人、相信美好的时候,幸福才会来敲门。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来访者李先生受害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谁是最佳选手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已无头发可寄
文心悠悠步匆匆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