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物理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5-08-15 00:54史小红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效能创新能力

史小红

(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进入新世纪,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使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挑战,高等教育目标及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是评价地方高校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再次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其内容和思想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都具有深远而持久影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促进终身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树立创新理念,改革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心理学家马斯洛[2],把人的创造能力分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创造能力。是指能够提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活动。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另一种是广义的创造能力,是指在成长中自我发展实现的创造力,这种实现对他人或社会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其本人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如学生以自己“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尽管在别人或社会看来不是新的,然而对他们自己来说却是创造潜能的发掘。我们大学物理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就是对这种创造潜力的开发。

1 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

教学仍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渠道。在传统的课程功能中,课程似乎只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和工具,是师生接受知识的媒介,这种课程观在构成上排斥了师生活动方式,导致了课程创新价值被严重忽视了。大学物理课程的创新价值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教师只有认识到这种价值就会发挥它的功能,忽视了这种价值,就会抑制这种功能的发挥。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程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引导、帮助、促进等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认真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尽可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尽量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新情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合作讨论,不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争论,并设法将讨论引向深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纠正错误和偏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自我效能是创新的动力

研究表明: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自我效能理论研究认为,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建立起来的自我效能感,更容易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产生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表明,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创造力。哪些对自己的创造力深信不疑的人,往往是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他们在创意萌芽阶段,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思考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创意产生。相反,自我效能低的人将会抑制自己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这样将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导致他们的创造力退化。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创新人才即要具有创造的能力也要具有创造的动力,它们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分开。两相比较,创造的动力更为重要。因为有了强大的动力,没有能力可以获得能力,有了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动力就难以获得能力,即使原有的能力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培养创新人才值得研究的问题。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

3 掌握大学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大学物理教学是通过物理学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大学物理的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首先应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恰当定位。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大学物理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和载体,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并把它与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整合,设计新的基于建立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探索式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技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物理学发展中,物理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科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这样,为学生未来发展更高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掌握大学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4 创新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想,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当然,培养发散式思维,也不能忽视聚合式思维。研究表明[3]: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从教学过程获得增进。创造思维训练是物理教学的客观存在,不是游离于物理教学之外的东西,在育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挖掘这些因素,找到了这些因素后,要把物理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机结合,要研究物理教学内容与创新思维的相互联系。物理学科本身独特的知识结构,不仅反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而且反映知识的生产者在探索、创造知识过程中,其创新思维的过程及其研究的方法。美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中国学物理的方法是演绎法,先有许多定理,然后进行推演,美国对物理的了解是从现象出发,倒过来的,物理定理是从现象归纳出来的,是归纳法。演绎法是对付考试用的办法,归纳法是做学问的办法[4]。”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科学过程,要认识客观事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追求开放的多种解释,鼓励发散思维,积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创新人才。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要强化培养创新人才意识,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1]张力.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8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71-174.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6-23.

[4]伍勇.理论物理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研究,1998,12:66-71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效能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