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与生活中进行探究

2015-08-15 00:54郭晓红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长度数学知识探究

郭晓红

(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山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1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这个2683。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制了一个网页,把它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新房,要粉刷墙壁,铺设地板。今天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老师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你们帮助老师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老师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的情景,深深吸引学生,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的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了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测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3 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能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1]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杂志社,2002(6).

猜你喜欢
长度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1米的长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不同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