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认识

2015-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法律分析

曹 冰

(桩西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237)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利润财富的最大化,而规避和控制风险则是企业实现利润财富最大化的重要方面。很多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忽视掉“法律风险防范”这个问题,因此接踵暴露出长期潜伏的一些隐患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各种严峻危机,从而导致企业颓势难挽,宣告破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就是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法律风险防范问题也已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述

1.1 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法律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有组织、有制度,各部门配合实施,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和程序中所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然后进行控制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统一分析企业内外的所有风险,制定管理策略来处理这些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均设有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工作,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中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部门,通过他们的工作识别风险,为企业最高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而法律风险管理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最基本的风险防范点。企业法律风险可能发生在企业运营的所有领域和环节,其他风险超过一定限度也必然会引发法律风险。因此,法律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一种全面管理,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同时,由于法律风险具有可预见性,因此法律风险管理比其他风险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1.2 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善于处理法律风险的企业,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个善于运用法律的企业家。”企业经营运行的目的在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这个活动中必将伴随着风险,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对于成功的经营者来说,即要获得利润,又要规避风险是其最终目的。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公司治理”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本身就可以增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如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对企业管理的信心,有利于企业融资。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存在表明了企业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债权人及股东,还有消费者、供应商等,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赢得公众信任,有利于企业发展。

2 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标志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宣告了一个风险时代的到来,媒体上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的报道也随之增多。

2008年,一份由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Lovells编写的“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环境排名分析报告”中指出:法律风险最高的企业分别是联想、TCL、海尔。根据该报告,中国100强面临的法律风险不仅相对较高,而且跨度很大。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企业对预防法律风险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国企业法律事务费用只花费应支出费用的5%,企业法律顾问的数量也远远低于直接平均水平。美国企业支出的平均法律风险费用占企业总收入的1%,与分值相对应,中国企业应该投入0.5%,但实际投入只有0.02%,美国企业投入的是中国的50倍。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很弱,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更高。

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取代传统法律顾问制度,成为中国企业必备的“战略防御武器”,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如何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目前,在建立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方面已经形成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统一认识,关键在于企业通过建立怎样的管理机制进行操作,达到控制法律风险的目标。基于此,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建立,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法务系统,发展企业法律顾问,提升法务部门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法务部门的工作重点往往是为企业提供交易和诉讼支持,无异于外聘律师事务所,缺乏战略管理职能,这不利于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需要,也是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得以切实贯彻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企业法律顾问应主导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参与管理预防性法律工作和相关合规事务如公司治理法规方面的合规事务以及企业行为规范等,提高企业法律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嵌入法律管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3.2 通过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监控更新三个阶段,构建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建立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要注意增强法律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前瞻性、计划性和时效性,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风险控制管理、风险监控更新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法律风险防范。

3.2.1 风险分析评估

这是法律风险控制的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法律风险的控制对象是否适当,控制手段是否适应。分析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整体法律风险评价、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研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调查以及企业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其中,重点内容是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包括对企业现有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归类、评分和分级排序。

3.2.2 风险控制管理

在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它是企业处理法律风险的总体指导政策,包括风险控制原则和企业可承受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的原则对第一阶段进行风险分级调整,进一步确定各类风险的预警机制,风险的化解措施和风险的补救方案,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降低、转移和消灭风险,实现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

3.2.3 风险监控更新

进行风险监控更新是法律风险控制的必要阶段,有助于保证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个阶段的设计和效果,企业应定期对前两阶段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对其进行更新。

3.3 以建立依法决策机制为重点,对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控制

企业对重大经营决策应提前进行合法性和法律可行性研究,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使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保证企业重大举措的风险控制。企业法律风险来源于经常性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不仅要对重点项目进行风险防范,还要从整体上控制法律风险,从关键环节入手,点面结合,全程监控,将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都纳入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管理,使企业对外合同交易、市场拓展、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全面管理、重点监控,使法律风险控制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利益最大化,规避和控制风险则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因为,只有企业在风险和收益这对永恒矛盾中做到平衡与有效组合才会使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现实。企业法律风险作为控制企业风险的总枢纽,理应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法律分析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