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8-15 00:54徐芝芳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锻炼者银川市银川

王 玮 徐芝芳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广场舞盛行于全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它最大限度地迎合了群众的需求,深为大众所喜爱。广场舞在丰富锻炼者的精神、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价值不容置疑。但广场舞导致锻炼者发生运动损伤事件屡见不鲜,同时也给附近群众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和忧愁,引发冲突矛盾不断增多,由广场舞引发的矛盾逐渐成为一道民生难题。锻炼者为健康和追求去健身跳舞,为什么受伤不断?锻炼者有健身跳舞的权利,周围群众有享受安静的权利,如何能让双方共赢所?创建和谐良好的广场舞文化?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以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三个区广场舞锻炼者和附近群众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从锻炼者性别、舞龄、周锻炼次数、对音乐的要求、锻炼时间、运动风险和附近群众对广场舞反应出来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及其它互联网搜索和查阅大量有关广场舞的文献资料45篇,从而获得相关所需的基本资料 。

2.2 问卷调查法

向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三个区的公园、广场、社区等人员密集区域的300名广场舞锻炼者(每个区100份)和300名附近社区群众、在校学生等非锻炼者(每个区100份)随机发放问卷,回收问卷587份,回收率97.83%。有效问卷563份(锻炼者271份,非锻炼者292份),有效率93、83%,其中男性147人(锻炼者23人,非锻炼者124人),女性416人(锻炼者248人,非锻炼者168人)。

2.3 访谈法

主要对银川市区广场舞锻炼者和附近群众进行走访调查,掌握最真实的一手现状信息资料。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抽取样本的基本信息情况

3.1.1 抽取银川市广场舞锻炼者和附近群众年龄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的600人中参与者中最小年龄为9岁,最大年龄为78岁,其中9~20岁 91人 (占总人数 15.16%),21~40岁 86人 (占总人数14.33%),41~60岁 264人(占总人数 44%)人,61~80 岁 122人(占总人数20.33%)。由此可见,本研究随机抽取的样本年龄分布不均衡、跨度大,银川市开展广场舞的老年人群众基础相对较深。

3.1.2 抽取银川市广场舞锻炼者和附近群众学历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300名锻炼者的学历分布中,大专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58.2%;具有高中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17.6%;具有初中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8.7%;具有其他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11.4%,在被调查300名附近群众学历分布中,大专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29.4%;具有高中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23.6%;具有初中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18.7%;具有其他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20.06%。由此可见,抽取参与广场舞的锻炼者中学历分布相对较高,锻炼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健康理念的认识水平和质量,抽取附近群众中学历分布无明显差异。

3.1.3 广场舞锻炼者性别比例及其原因分析

本研究被调查的300名锻炼者中男性占23人,女性占248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男性在思想观念上认为男子不适合跳舞;第二,广场舞种类的选择与编排大多为女性,违背男人的气概;第三,男性大多数人喜欢下棋、登山等传统的运动方式,也有一部分男性因为工作忙,忙于应酬等。

3.1.4 广场舞锻炼者舞龄、次数及时间现状调查分析

由数据分析可知:①被调查的锻炼者参与广场舞的平均时间约为1.8年,舞龄在1年以下的占15.3%,舞龄在1~3年的占68.8%,舞龄3年以上的占15.9%。因此银川广场舞锻炼者的现状不容乐观。②每周参加广场舞锻炼的次数在1~2次人数占 28.6%,3~4次的人数占45.3%,5~6次的人数占21.3%,6次以上人数占4.7%。③每次参与广场舞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28.5%,,选择比例最高的是1~2小时(62.3%),7.8%的人选择锻炼时间在2~3小时之间,只有1.4%的人选择锻炼时间在3小时以上,因此银川广场舞锻炼者的时间安排不科学,没有达到最优的健身效果。锻炼者参与广场舞运动运动有一定的风险因素,由于锻炼比例最大的人群是中老年人群,锻炼过程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的同时,更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而中老年人各脏器官功能处于衰退阶段,较大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容易处于运动疲劳状态,从而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

3.1.5 广场舞锻炼者运动时间段、对音乐要求的现状调查分析

从广场舞运动时间来看,早晨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人数占总数17%,而在晚上参与锻炼人数占总数的83%,原因是晚上锻炼者大多处于空闲时间,而白天工作和生活等烦琐事情相对较多。参与者对广场舞音乐的要求则是音量越大越好,声音大可以调动舞者的兴趣和整体的气氛,才能舞出广场舞的真谛。

3.1.6 广场舞锻炼者进行锻炼目的的现状调查分析

锻炼者运动的目的各不相同,96.68%人群参与锻炼为了强身健体,53.5%人群为了打发时间,34.4%人群为了减肥塑身,21,45%人群为了人际交往,9.0%人群是其它原因,不同的目的体现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追求。

3.1.7 广场舞运动场地现状调查分析

分析可知,广场舞的活动场所非常短缺,99%的被调查者中知晓广场舞的现有场地状况,没有具体规定的场地进行锻炼,大多活动场地是社区、道路旁边、公园空地等区域。不但影响了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同时对广场舞锻炼者的安全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31%的调查者中经历过或看见过广场舞锻炼者与周围群众因为场地占用发生过大过小的矛盾摩擦。人多地少的问题使广场舞必然会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3.1.8 广场舞锻炼者消费观、训练科学性的现状调查分析

在消费水平调查中,85.6%的锻炼者为中下层消费水平,45,5%的锻炼者为在职员工,54.4%的为退休人群人无业人员。89.8%调查者认为锻炼者参与广场舞健身存在安全隐患。87.7%的锻炼者认为广场舞开展缺少专业人才指导,训练不科学。

3.2 锻炼者运动风险认知情况

3.2.1 运动风险意识是指人们对运动中潜在风险因素的认识和防御能力

任何一种运动都有一定的运动风险,而运动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与运动形式、运动方法、运动内容及身心状态等方面因素紧密相关。运动损伤与运动风险认知情况存反比关系。如何有效降低锻炼者在广场舞运动健身中运动风险指数,需要对参与者普及运动风险的基本知识和培养预防运动风险的意识。

3.2.2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人们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自身内在等因素所造成的伤害

调查显示:银川广场舞锻炼者中有32.2%受过重伤,19.3%受过轻伤。损伤人群中男性(62.8%)远远多于女性(37.2%)。由此可知:锻炼者在健身过程中运动风险认知情况低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3.2.3 锻炼者缺乏科学规范的热身活动与放松练习

调查显示:56.4%的锻炼者选择偶尔热身和放松练习,37.5%人基本上不做任何热身和放松练习,只有6.1%的锻炼者选择每次都做。可知:银川广场舞锻炼者对热身和放松活动的重要性了解的欠缺十分严重,是对运动风险淡漠的体现。

3.2.4 运动过程中及时的能量补充调查

银川广场舞锻炼者中只有13.3%人在运动过程中及时地补充能量;23.4%的人根据主观感受进行适当能量补充;63.3%的人运动后进行能量补充。可知:银川广场舞锻炼者对能量补充的重要性不够了解。及时适量的能量供应可以降低运动风险概率的发生。

3.2.5 运动环境的调查

运动环境是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可知,60.3%的人选择环境适宜的时间参与锻炼,39.7%的人不太考虑运动环境的好坏程度。总之,银川广场舞锻炼者对运动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比较低下,认识不全面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事件发生不断。

3.3 非锻炼者对广场舞产生的矛盾分析

央视《新闻1+1》有一个有趣的调查,其中你认为广场舞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堵塞交通,只占4.4%;挤占其他人利用公共权利占24.01%;噪音太大,占到了71.60%。由此可见,广场舞最大的问题是噪音扰民。由于广场舞的音乐声很大,活动时间往往大多集中在早晨和晚上,严重影响了居民、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作息安排。广场舞由于噪音所引发的冲突数不胜数,例如:长沙某社区居民厌倦广场舞向正在跳广场舞的人群泼了3次大便;南京某小区广场中心,男子拿铁锤砸跳舞使用的音响,原因是音响声音开得很大,讲了多次就是不听,每天吵得小孩无法安心做作业。银川某社区居民忍受不了噪音的困扰,捡起块石头砸向广场上的大灯。经统计银川市三区人民有92.3%的非锻炼者厌烦广场舞,其中62.43%的中老年人认为影响其正常的休息睡眠。23.32%的孩子认为影响其正常的学习,83.4%的群众认为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整治。

4 结论

(1)银川居民参与广场舞的群体大多具有一定的学历,锻炼者的学历与参与广场舞锻炼者成正比例关系。

(2)广场舞参与者对风险意识了解不乐观,学历越高,舞龄时间越长,运动风险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3)广场舞成为银川居民最喜爱的健身项目,广场舞参与锻炼的人群目的明确,大多为了强身健体。

(4)银川参与广场舞的群体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男性锻炼者受伤的比例却明显高于女性。

(5)银川广场舞场地缺乏严重,居民随意自发寻找的场地,出现了严重的扰民现象和安全隐患。导致银川广场舞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矛盾不断激化。

5 建议

(1)提高银川市民公共道德意识,组织者应选择远离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公共活动场地。

(2)加强广场舞环境噪改进声宣传工作,减轻音乐播放所带来的噪声影响。

(3)通过协商选择居民和舞者双方均可接受的健身时间,尽量缩短音乐播放的时间,控制音量在最合理状态。

(4)锻炼者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避免或降低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

(5)银川市应注重培养专业广场舞技术人才,科学引导银川广场舞的健康发展。

[1]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86-88.

[2]王笑梅,刘晓升.改良型污染指数在城市环境噪声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4):132-134.

[3]王季卿.提升住宅的声环境品质[J].建筑学报,1997(11):16-20.

[4]邵南燕.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J].品艺斋,2011(5):60.

猜你喜欢
锻炼者银川市银川
数字银川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银川威力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