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学习“比”字句否定式的偏误分析

2015-08-15 00:54刘红娟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省略形容词句式

刘红娟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我们常见的“比”字句的否定式主要有“不比”句和“没有”句两种,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如”句也可以作为它的否定式。因为这三者都是对前后的比较项进行比较,有时还可以互换,因此彼此存在着许多共性,留学生在学习及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混淆它们的区别而出现偏误,我们试图结合这些偏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三个句型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一次简单的探讨,以期能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及留学生的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句法结构方面的原因

(1)A:你比你弟弟高吗?

B:*我没有/不如他高多少。

“不比”句的W后不能带表具体差别的数量补语,但能带“多少”这一表示模糊概念的程度补语,表示对参考项比较点的最低程度的否定。而“没有”句和“不如”句强调“以Y为参照标准,否定X在某方面的优势。”在这两个句型中,X和Y的差别是不确切的,最高的上限是Y的标准,没有下限。所以我们只能知道X在W方面的程度达不到说话者已知信息Y的程度,而差多少我们不能知道,所以在W后不能带表示具体差别或表模糊概念的补语。

(2)A:这次考试中村得了优秀,马克只得了良好。

B:*是啊,马克的汉语没有中村。

在句法结构上,“不如”、“不比”句的比较结果一般可以省略,然而如果将“没有”句的比较结果省略,那么这个比较意义的句子根本无法成立。因为这时省略了W项的“X没有Y”就与“没有”作动词时的句法格式(“没有”作“无”解)重合,会引起语义的混淆。所以当“没有”用于比较句中时,两个比较项和一个比较值这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出现。

省略了W项的“X不比Y”,意义是“X与Y不能相比”、“X和Y不一样”或者“X不像Y”,如“你是研究生,我是专科生,找工作时当然不比你。”(X与Y不能相比)“他不比你,他已经结婚了,所以不便夜不归宿。”(X和Y不一样),“我不比你,就喜欢和很多人搅在一起。”(X不像Y),此时虽然省略了W,但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X和Y是在哪方面进行比较的,所以这种句式必须在有明确的语境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在“X不如Y”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可以看出省略的W是代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4]如“马克的汉语不如中村。”指“马克的汉语不如中村的好。”,“女儿虽然聪明,但跟着穷画画儿的跑了,还不如缺心眼的儿子。”指“不如缺心眼的儿子聪明。”当然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种句式也是在有一定的上下文,不致产生歧异的前提下进行的省略。

另外,在缺少W项的“不如”句中,有时“不如”可出现在被比较项Y的后面,如“贫困使他的生活猪狗不如。”且有时“不如”往往与前面的“比”或“连”相互搭配使用,构成“X 比 Y(还/都)不如”、“X 连 Y 都不如”的形式,如“他比/连三岁的小孩儿都不如”。与“X不如YW”的一般表达方式相比,这种倒置用法更能强调说话人对X不满、愤恨等强烈的主观情绪。在“不如”句中有时比较结果还可以提到前边,构成“X W不如Y”的形式,例如“虽然她有很多不足,漂亮不如小王,温柔不如小张,但我就是喜欢她。”这样的句子具有强调所比较的方面的作用。以上句式的特点都是“不比”句和“没有”句所不具备的。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不建议教师向他们介绍这些比较特殊的句式,以免在他们的头脑中造成混乱,而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已经比较牢固地掌握了基本句式,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这些特殊句式,以增强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

(3)*我不比我弟弟个子高。

(4)*他不比我打球好。

(5)*我没有我弟弟个子那么矮。

(6)*他没有我打球好。

这类句子虽然符合“X不比YW”“X没有YW”的基本结构,但是在“不比”句和“没有”句中用于比较的方面C(如“个子”、“打球”)不应该出现在W中,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而应该在“不比”句或“没有”句的前项X中出现,如“我个子不比我弟弟高。”“他打球没有我好。”。(注:在“没有”句中,当W中的形容词属“意愿类”时,把C放在W中做形容词的主语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我没有我的弟弟个子那么高。”,但是把它放在X项里时,可接受性更强,所以我们告诉学生时,把它放在X项中。)而在“不如”句中C放在X项或放在W中均可,如“我个子不如我弟弟高。”“我不如我弟弟个子高。”这两句话的可接受性都很强。

2 语义限制及语用选择方面的原因

(7)A:你们俩谁高?

B:*他不比我高。

(*他不比我高多少。)

“不比”句的中心意义是对“X比YW”这一论断进行否定,但至于X与Y的具体关系如何,还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明如果缺少明确的语境,或者“不比”句后面没有对该句进行补充说明的句子,而说话者又想向别人明确表达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或差别在哪儿时,最好选用 “跟……一样”句、“比”字句或“没有”句、“不如”句。如“他不比我高。”这句话我们只知道“他比我高”是不对的,但究竟是“我们俩一样高”还是“我比他高一点儿”我们从该句中看不出来。所以例(7)属于答非所问。

当“X不比YW”的W后面出现补语“多少”时,“不比”句整个语句的意义发生变化,它的意思是“X比YW”,但是W的程度不高或数量不多。如“他不比我高多少。”的意思是“他比我高”,但是高出的数量不多。此时它重点否定的是W的程度很高或数量很多,所以“他不比我高多少”是对“他比我高很多”的否定,也不适用于回答例(7)的问句。

(8)A:这种酒怎么样?

B:*不比茅台好。

相原茂先生(1992)认为“不比茅台好。”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这种酒和茅台差不多。第二层是:说话者B觉得茅台不好。因为他认为“不比”句的比较项Y具有—W(—W表示W的否定概念或相反的概念)的预设。一般而言“茅台”是大家公认的好酒,所以这句话的预设与事实是不一致的,不符合语用对话语的限制。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我们在所搜集的语料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都小瞧我了,我觉得起码不比李后主的生命短。”若按他的说法,有着“李后主的生命长”这样的预设。但是我们明明知道“李后主”是个短命皇帝,因此,这样的预设是不可接受的。我们认为例(8)的偏误在于“不比”句出现的语境多是在“有人认为X比YW”时,用来反驳或否认别人的话语的,因此与例(7)一样,属于答非所问。

相原茂先生(1992)提出的在“不比”句中Y具有(—W)的预设,之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成立,我们认为是因为在Y具有W的属性已成为一种公认的事实的前提下,(如大家认为茅台是好酒),大家提出“X比YW”的情况比较少(如“这种酒比茅台酒好。”),所以作为对该话语的否定句子(“这种酒不比茅台好。”)出现的频率也比较少,也显得有些突兀。又如“男人比较能干”是大家普遍公认的,所以人们提出“女人比男人能干”的论题比较少,作为它的否定话语“女人不比男人能干”出现的语境当然很少。因为“不如”句和“没有”句否定的焦点是W,而不是整个话语,因此对Y具有W或—W的属性都没有严格的要求。

(9)A:她有她姐姐漂亮吗?

B:*她不比她姐姐漂亮。

前面已多次提到“不比”句强调对“X比YW”的话语进行否定,无法直接显示X与Y之间的具体差别,所以例(9)的答句不合适。而“没有”句和“不如”句强调突出X和Y之间的差别,相比之下“没有”句主要是一种客观的叙述,而“不如”句带有说话者更多的感情色彩。所以如果说“她没有姐姐漂亮。”只是客观地告诉听话者在“漂亮”方面,她达不到姐姐的程度;而“她不如姐姐漂亮。”重在称赞姐姐很漂亮,而在这个方面她达不到姐姐的程度。所以例(9)选用“没有”句和“不如”句均可,但是表达了说话者不同的感情色彩。

(10)A:在韩国买照相机很贵,我还是在中国买吧。

B:*在中国买没有/不如在韩国买便宜。

单独来看B说的话是一个正确的句子,但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会发现B说的话应该是对A进行反驳,因为A的言外之意“在中国买的照相机比在韩国买的便宜。”,所以这时B用带反驳语气的“不比”句来否定A的看法是最合情理的,而“没有”和“不如”句虽然也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但它们没有这样的语气,所以用起来显得有些突兀。类似的例子还有:“A:这件衣服质量不好,我们买那件吧。B:*那件质量没有/不如这件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为“比”字句选择合适的否定句。

(11)*小王没有小张丑。

(12)*小王不如小张丑。

因为“没有”和“不如”句的语义功能都是“以Y为参照否定X在某方面的优势”,所以当W是形容词时,我们通常选择“意愿类”形容词。但是在“没有”句中,当W是“非意愿类”形容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在其前面加“这么、那么”等指示代词来增强其可接受的程度。因为这样可以使Y具有W的属性成为一种已然事实,这样整个句子的表意重点不再是对X的厌恶和否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肯定或表扬,如“小王没有小张那么丑。”相对而言“小王”漂亮一点儿。或者在“没有”前加上表强调的副词“也”、“还”等,如“小王还/也没有小张丑。”这样表示X项虽然具有W的性质,但在程度上还赶不上Y,句子的语义能够自足。另外,当Y项表示一种极限程度时,一般“非意愿类”的W前可以不用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等,如“什么时候也没有现在艰难。”“以前的生活再艰苦,也没有现在的日子难过。”,从形式上看,我们会发现这类句子的X要么是表示任指的或隐含任指意义,要么是让步句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险起见,当W是“非意愿类”或不具有明显的“意愿”和“非意愿”之分的形容词时,我们提倡学生在其前面加“这么、那么”等指示代词。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对X进行肯定和表扬(即W为“非意愿类”形容词)时,“没有”句的语义功能多由与其相近的“不像”句来承担。

“不如”句的表意重点一直是通过从某方面否定X来肯定Y,所以W必须是“意愿类”的形容词,反映说话者的肯定、倾向的态度。虽然有些词语不具有“意愿类”和“非意愿”类之分,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如”句中鲜明地体现它临时增加的积极意义,如我们说“他的房间不如我的大。”时,我们可以明显的体会出说话者偏好大的房间,此时中性词“大”带上了褒义色彩。因为“不比”句重在否定“X比YW”整个论断,不存在肯定X或是肯定Y的问题,因而对W的褒贬没有选择。

3 结语

在句法结构方面,“不比”句的形容词W后可以带“多少”这一程度补语,其他两个句型不行。“不如”“不比”句中的W可以缺省,“没有”不行,“不如”句具有多种变化形式,“没有”“不比”句的形式相对固定。另外,在“不比”句和“没有”句中用于比较的方面C不能出现在W中,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而应该在比较前项X中出现,“不如”句在两个位置都可以。

语义、语用方面:“不比”句重在对“X比YW”的话语进行否定,不能明确表达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或差别在哪儿,而“没有”句和“不如”句则明确告诉了我们在W方面,Y超过了X,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有所不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比”句侧重于表示不同意,常作为对始发句进行反驳的后续句而存在,“没有”和“不如”句没有这种限制。当W为形容词时,一般而言,“不比”句对其褒贬没有特殊的选择;“没有”句要求其在感情色彩上多是褒义的,有时也可是一些带贬义色彩的词语;“不如”句则要求它必须带有说话者所喜欢、所倾向的色彩。

以上是我们结合留学生使用“比”字句否定式的具体用例,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没有”“不如”和“不比”三个句式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的简单论述。当然这三个句式带有副词时,其具体的语义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在本文中不再具体论述。知道了这三个句式的联系与区别以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指出虽然它们都可以作为“比”字句的否定式,但它们在句法结构、语义限制和语用选择上还是有差别的,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1]董秀梅.比较句“A没有BX”[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蒋静.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猜你喜欢
省略形容词句式
认识形容词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中间的省略
特殊句式
形容词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