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问题教育

2015-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监护人儿童农村

刘 颖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对于留守儿童,各个阶层对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的定义。学术上一般的定义是指父母儿童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超过六个月以上,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社会上对他们的定义主要的差别在于是父母双方都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的孩子才算是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的则不属于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更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问题现状

1.1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淡薄

2008年,中国共有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伤亡和被伤害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由于未成年人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以及担负着监管责任的这些“留守儿童”多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年事已高,往往既要照顾农田,又要忙于家务,很容易让这些“留守儿童”脱离监管视线,疏忽大意之下造成意外悲剧的发生。

1.2 留守儿童法制道德观念意识不强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多数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甚至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调查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儿童学生中有14.95%存在违纪行为,2.99%存在违法行为。因此,法制道德观念的问题与留守儿童的公共安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关爱和监护,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同时又因为多种原因和现有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不顺畅,从而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5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2%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2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问题产生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安全意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2.1 家庭教育功能和监护功能严重弱化乃至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父母为主体施行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品德、人格、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来自父母的管理和监护则是保障孩子人生安全的根本所在。但在我们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里,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监管伴随着父母双方或单方的外出而被严重地弱化了,甚至是缺失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后,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对于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和监护,他们基本上是爱莫能助的。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难以胜任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2.2 学校缺乏有效管理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边缘地区,大多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缺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样,留守儿童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往往失去了判断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很容易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再加之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质量、管理规范和所处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家庭监护人交流不多,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平时言行上的反常现象不能够及时重视,也是重要原因。

2.3 社会问题

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也对留守儿童的安全造成了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种种不良思想也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加之一些违法分子出于各种目的,也对学生造成了危害。

3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问题解决对策

很多低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十分薄弱,面对危险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导致意外事故。追究其原因就是监护人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没有能够预见,没有及早采取防护措施。那么,在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教育上面给出一点浅显的观点。

3.1 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无时不刻不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保障孩子的安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和监护人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的教育。

3.2 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机制

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保证他们健康安全成长。学校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学校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使学校、家长对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形成有效合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3.3 完善留守儿童的援助和保障制度

政府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各项制度建设,为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设立留守儿童工作专项资金,加大对于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经费的投入,建立更多的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站以及安全教育援助站,并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以促使其实施,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留守儿童在学校以及家庭的保障上,政府应当从强化其责任意识的角度制定一些有激励性的制度,如奖惩机制,使得两方面共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进行保障;制订和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促使家长与政府共同对留守儿童关注。

总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个艰巨的任务,面对着各自家中的宝贝,如何去保证他们的安全是全社会应广泛关注的话题,仅仅靠监护人的呵护,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体制去保护,教育这个特殊的群体,使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起来。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褚福银,聂欣.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7(01).

[3]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4]王玉琼,马辛丽,王田舍.留守儿童问题[J].中国统计,2005(1).

[5]郑显亮,张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21-122.

猜你喜欢
监护人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留守儿童
赞农村“五老”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