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新特点及对策

2015-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交流

陈 辉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它是相对于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为技术支撑,主要以微信、微博、QQ、电子书籍、网络论坛、数字电视等为形式的新兴媒体。目前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新媒体的主力军,他们是新媒体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样性与便利性等特点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为大学生日常交流提供便利,丰富信息资源,开阔视野。也为大学生开拓了解世界、展现自我、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另一方面,新媒体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带了一些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从而,这种新兴媒体也愈加的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有必要研究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的新特点,探求相应的对策,利用新媒体牢牢把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1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校园文化的新特点

1.1 校园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大众媒体作为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平台,个体小众与大众之间的信息媒介,一直在社会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作为大众媒体的新成员,与传统媒体既有血缘关系又互相影响,它们各有特点却又联系密切。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新媒体不仅呈现出传统媒体应有的内容,实现了跨越传统意义上的边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新媒体显示出一个不一样类的共存文明,包括民族文明和地域文明,东方和西方文明之间的交融和碰撞,致使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多元思维方法。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理性的思考、判断力,如果缺少准确和有效的引导,很容易在多元化的思维和价值环境中失去自我,误入歧途。学生一旦迷失方向,重新引导准确的价值观会很难到达,因而,多样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思想功能的梳理和准确引导是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

1.2 新媒体影响下的校园生活环境

新媒体呈现的快捷与便利非常符合当下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青年学生群体也正是其受众的主要群体,新媒体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快,无论是在点、读还是在发送或阅览上,新媒体的优势都格外明显。在都市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青年学生也步入了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他们已经适应了新旧事物的快速转换,快餐文化中新鲜的东西让他们应接不暇,所以他们接受新事物和快文化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且很多学生还很渴望新鲜事物对自身的感官刺激,新媒体也正好契合了他们希望随时随地“感受新鲜”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其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也是其倍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比如学生可以经过任何移动终端接收和发送新媒体信息,再加上新媒体内容的极简性,碎片性,让学生不必深思熟虑只需只言片语即可。所以新媒体已经成了青年学生减压、往来和共享的重要渠道。

1.3 校园文化主体大学生向虚拟化方向发展

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引发了网上激烈的讨论,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出现了拇指文化,轻松阅览和新的学习方法,这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模式,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世界被建构起来,即便是相隔万里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群体也能够完成快速的信息传递。新媒体这种新兴的信息载体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多种沟通平台,他们利用多媒体获取大量信息,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寻求对等,试图摆脱旧时代印记的束缚,这种开放的方式与过去中国人所寻求的宛转内敛的性格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同时带来和衍生出许多负面的东西,如青年学生过度的沉浸虚拟世界,缺少甚至排斥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致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现实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紧张、孤独,甚至会在日常交往中变得冷漠,从而产生交流困难和人格发展障碍等现象。

2 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影响

2.1 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位大学生渴望获得的,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次离家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既有离开家庭获得“自由”的窃喜,但是突然独立后,他们又急需寻求情感依靠和精神寄托。因此,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获得珍贵的友情。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害怕孤独,渴望与朋友交流、倾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腼腆而不好意思去与人交往,有的大学生由于不自信而不敢主动与人交往,还有的大学生因为距离、时间等一些客观因素而无法与人更深入地交流。此时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交流渠道,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他们能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得到很好的互动,从而得到共鸣。可以说新媒体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自由表达、平等交往的愿望。

2.2 影响大学生的性情刻画

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已经对新媒体形成了依赖,将自己的大多数时间用于虚拟世界的交流当中,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默不做声、性情孤僻、人际关系冷漠,而一旦进入虚拟世界他们就神气活现、幽默风趣,与陌生人沟通能力增强,网友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现象正好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非常不利于他们正常人际关系的构成。也正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人往来时间的减少,疏远了与现实团体的联系,不肯甚至排斥参加学校的各类团体活动,所以现实生活人际交流关系的缺失,致使他们在正常生活中产生了孤僻、苦闷、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增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厌恶,而更加沉迷于虚拟世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若得不到及时救治,久而久之,不但会严重影响他们性格、情感的良性发展,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且由于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还会对自身身体健康带来损害。

2.3 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寻求、评估、挑选的一种倾向性情绪,它显示出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情绪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挑选与寻求。价值取向既是价值判别与挑选,也是对价值方针的寻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来说极其重要,是大学生完成人生价值的关键。但是,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这个期间他们会产生许多心里矛盾和困惑,对人生和生活意义的观点简单善变,对自身难以做到客观的评价,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定型,价值观还不稳定,既可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但是,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里,除了校园、家庭和同龄人团体外,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青年价值观构成和开展的第四个重要因素”,新媒体作为当下最新最快的传播媒体,分析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和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3 新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应对策略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新媒体

新媒体迅速发展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发展的势头很猛,速度很快,主要使用者以青年学生为主,并且已经逐渐成为青年群体交流、交往的重要载体,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无法辨别和有效过滤新媒体大量信息中夹带的不良内容,从而给新媒体中负面信息内容创造了可乘之机,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校就有必要开展一些有关于树立正确媒体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与宣传,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观,让他们知道到新媒体只不过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的一个虚拟平台,并且它也只是社会人际交流平台的一部分,社会交流的大部分内容还仍存在于现实世界,人类的社会交流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通过正面的鲜活的活动内容,协助解决新媒体使用过程中负面信息内容对大学生产生的困惑与忧虑,让青年学生正确面对使用新媒体。

3.2 基于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有机结合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主要途径,但是由于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及依托其快速成长的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各高校也一直在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继续巩固加强传统模式教育,另一方面积极着手探索研究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方向,寻求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依靠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形式大力拓展校园文化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掘网络优势,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铺平道路。加强与学生的在线沟通,利用新媒体无屏障性、便利性等优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其不良思想倾向,引导大学生建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辅导员经过班级QQ群、手机飞信等方法,将第一、第二课堂论述的重要观念发送给学生,以便起到强化作用,提醒学生将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并在平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严格执行,确保其顺畅完成学业,将自身培育成“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育学生的社会性情感质量,展现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构成独立健全的特性与品格特征。理性教学则是指牵涉人的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即人对事物本质与规则层面上的认知教学,情感教学和理性教学的有机联系,是遵从教学规则的体现,在充分研讨认知新媒体新时代大学思政工作新特色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机联系,不仅能够有效应对挑战,而且还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感。

3.3 利用新媒体,创建校园、班级新媒体群

新媒体群,简称微群,它能够将有相同爱好或者相同标签的朋友们聚合起来,将所有与之相应的话题全部聚拢在微群中,让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以新媒体的形式更加方便地参与和充分地交流。同辈群体是大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良好的群体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常行为举止,甚至影响着群体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遗憾的是,现在的大学校园中班级的概念在逐渐淡化,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冷淡,甚至有的同学相互间还不认识,这样的氛围阻止了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对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日常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通过新媒体创建班级新媒体群,不仅能增强同辈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督促,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更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班级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自己的生活、学习状况,心得、感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困难、疑惑,大家群策群力,互相帮助解决。通过新媒体开展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共同探讨问题,构成了良好的校园、班级人际交往平台。

综上所述,现代化大学的管理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管理理念的,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对职业的认识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加强学生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意识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创新教育战略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全面人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引导,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1]苏舒.浅论微博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14,2.

[2]张静.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张国袆,曹峰.坚持“六个结合”创新大学大学校园文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张玲,张惠瑀.浅谈高校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5]蒲清平,赵楠,朱丽萍.青年“新媒体文化”现象的心理学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2,7.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