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全球热点提高新闻关注度——以对“渐冻人”与“冰桶挑战”的报道为例

2015-08-15 00:43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冰桶金华挑战

□ 金 璐

(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浙江 金华 321017)

自2014年8月以来,一项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渐冻人”的“冰桶挑战”活动在国内外风靡,短短几个月内,吸引了数千万人参与。至2014年9月30日,通过百度能搜索到的“冰桶挑战”相关结果达32,100,000个。作为地方纸媒记者,如何借全球热点之势采写这方面的系列报道,辅以有特色的策划活动,以提高对“渐冻人”的关注度?这是值得探索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对“渐冻人”李美的系列报道及举行“冰桶挑战”活动,谈谈对这一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线索:“渐冻人”李美的精神感人至深

金华有一个“渐冻人”叫李美。她出生于1980年,15岁那年患病,无奈辍学回家,之后就一直坐轮椅,几乎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里,且病情不断恶化。

最初关于李美病况的信息来自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据医生介绍,李美确诊为“渐冻人”症,但她特别乐观,特别配合,特别信任人,医生都被她感动了。李美是因为子宫里出现癌前病变去医院动手术的。医生很犹豫地告诉她,手术风险很大,打麻药会加重病情。但李美很坚决地要求医生一定帮她手术,并说即使出现意外她也不要医生负责。

获此信息,笔者感慨良多,因为患重病者普遍很绝望,但李美却那么乐观、坚毅。再者,李美家庭特别贫困,若能通过报道得到好心人的捐助也是善事。和李美交谈,笔者发现她很乐观,一方面是她固有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她得到了家庭的关爱,母亲一直陪伴并照顾她,60多岁的父亲为了她的治疗费还在外地打工;此外,邻居们也对她很好,常常有人来陪她。

采写:力图将故事写得细腻而生动

近几年笔者曾多次去医院采访,但从未见过李美这样的病人。“渐冻人”症是一种让人的身体逐渐“冻住”的疾病,当全身都动不了,无法呼吸时,人的意识却是完全清醒的。李美有一千个理由可以怨天、怨命、怨人,但在采访中,笔者没有听到她的一句怨言。

如何将李美的真实故事写得细腻而生动感人?用第一人称手法更能把她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心理活动展现出来。所以笔者采写的第一篇报道《“渐冻女”李美: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通篇都是“我”在述说。这篇报道展现了一个乐观“渐冻人”的精神世界,《金华日报》发表后多个网站转发,反响不错。

续篇则侧重于她的生活常态,去她生活的环境看看,跟她的邻居们聊聊,发现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她家墙上,挂了几幅挺大的十字绣,都是李美绣的。一个抬手拿针都不容易的人,竟有这样的心思去绣画。再比如,为了尽量自食其力,李美做起“来料加工”,折一个头花4分钱。还有,她跟邻居关系很好,说明她没有悲观避世的情绪。

笔者把这些所见所闻都写进了通讯稿《越苦难越乐观的李美,我为你点赞》里,用“对谈式”描述方法,文中都是“你怎么样”。这样可以更好地把她的特点和作者对她的感想抒发出来,让读者跟随文章的情感随情节起伏。这些报道,给李美的生活状态带来一定的改变,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更多的温暖。横店影视城的曾先生和另外3位同事给她捐了1万元……拿到捐款那天,她哭了,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么多钱。据此,笔者写下第三篇报道,图文并茂,人物与场景特别醒目。

发酵:为“渐冻人”举行“冰桶挑战”活动

一般而言,关于李美的题材有了三次报道也就挖掘得差不多了。但笔者觉得还不能打住,希望把她从以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中逐渐解放出来。于是,笔者作为策划人之一,为她举行“冰桶挑战”活动。地方媒体要举行此项活动,重在与众不同,体现个性和特色。因此我们就策划了“多人参与”与“医务人员参与”两个新闻点,并尝试利用报媒、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共同造势。

按策划既定的方案,我们接李美到金华市,先带她去婺江边的公园观赏风景,组织志愿者为她推轮椅。在燕尾洲,李美遇到了一个惊喜:—场由《金华日报》和金华新闻网发起的“冰桶挑战”在这里举行,参加者共12人,其中7名医护人员,他们要用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对本地“渐冻人”群体的关注,并给李美好好活下去的动力。陈姓姐弟见李美的轮椅坏了,捐1000元帮她买辆新的;有位大学生捐出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

让一颗本来几近绝望的心又重现生机,就是我们去关爱她、报道她、策划有关活动的现实意义。于是,笔者采写了第四篇通讯报道《挑战冰桶,我们都为李美加油》。这篇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她”写的,与前面几篇文章构成了“我”、“你”、“她”系列,讲的是“冰桶挑战”当天的一些见闻和感受。文章在结构上用了“黑暗”与“光明”的对比手法。前一部分,补充了她患病以来的种种遭遇;后一部分,写了社会各方对她的温暖,这种先抑后扬而油然而生的感动,旨在将新闻主题深化。本次活动多个新闻机构作了报道,文章被全国30多家媒体转载。

通过对李美的报道,获得三点认识:一是借全球热点之势,只要顺势而为,所报道的事实确有新闻价值,传递正能量,就能切实提高报媒新闻的关注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记者实写亲闻、亲见、亲为、亲感,讲述一个孤独与绝望、乐观和坚强、感受和启发的故事,有利于唤起人们的情感,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三是在碎片化阅读语境下,报媒顺应潮流融入网络、移动互联等新媒体,注重挖掘新闻价值,为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终端提供可订制的新闻内容,有利于提高自身在各类受众群体中的影响。

猜你喜欢
冰桶金华挑战
张金华
岁朝清供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冰”公关“热”传播
“冰桶挑战”一周年捐款去向分析
冰桶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请不要忘了“冰桶挑战”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