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错”图 深入理解文章

2015-08-15 00:51吴家榕
语文天地 2015年35期
关键词:柳先生湖心亭张岱

吴家榕

现在语文课本常常是图文并茂的。很多课文都配了插图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但是许多课文插图是有“错”的。课文出错固然不好,但是,有些“错”图,如果能够得到巧妙的应用,让学生一开始就挑错,认错,改错。那么不但不会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

一、挑出图“错”,品味细节,理解深层主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课文《老王》就有一幅插图。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都认为这幅插图配得很好,有的说体现了老王生活的窘迫;有的说体现了老王的残疾和可怜;有的说连细节也处里得不错,画出了老王包鸡蛋的“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但是再进一步提问学生,这幅图真的把握住了文章的细节,符合文章的内容吗?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意细节,试一试能不能挑出插图的错误。学生很快能够发现这个场景中,老王应该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而不是“伛着身子”;他在这个场景中是“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而不是一只眼睛明亮一只眼睛瞎;他动作的细节是“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而不是弯着膝盖,因为他“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通过挑出错图,学生能够更仔细地品读文章中的细节:外貌描写的细节、动作描写的细节等等。而对这些细节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挑出图中的错,再请学生思考,课文的这幅插图为什么会犯错呢?由此即可以理解文章的主旨。这幅插图之所以“错”是因为把“老王”平时的形象与“老王”临死前一天的形象搞混淆了。插图中的香油和鸡蛋包裹暗示图片展示的是“老王”临死前一天的形象,但是其他的细节,特别是身体僵直这一点却与课文的描述形成极大的反差。实际上不但是插图作者,就连文章作者杨绛也忽略了“老王”平时与临死前的这种不同,忽略了这种不同背后的含义。而课文最后所说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者的愧怍”的“愧怍”就是为“我”竟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与“老王”的最后一次见面而羞愧,为“怜悯”他而愧怍。

二、点评“错”图,想象意境,体察精神境界

在上《湖心亭看雪》时,我们也请学生点评插图。有了上次分析课本错图的经验,学生们意识到,课本里面的图也不是百分百准确的。他们刚开始都很踊跃找图片的错误,可是最终却一无所获。插图中非常准确地体现了“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也很细致地画出了“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可谓用笔细腻,内容周到。实际上是把去湖心亭路上的场景和到达湖心亭时的场景都画出来了,怎么会有错呢?可正是因为插图用笔细腻,内容周到,连“余拏一小舟”时,撑船的童子都画出来。可是这恰恰与课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冲突。仔细想想,插图是非常合理的补充,官宦世家出身,少为富贵公子的张岱是不可能自己撑船去湖心亭看雪的。插图似乎是正确的,那他为什么又说“独往”呢?

这个“独”或许就是心灵的孤寂孤独吧。湖心亭看雪归来,舟子曾经埋怨地喃喃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想来,舟子的身虽然和张岱同往湖心亭,但是心却是不在湖心亭的,对于这雪夜湖中赏雪,或许他只觉得麻烦,只觉得无趣,只觉得痴傻。工笔画中画出了俗世中的舟子,恰恰与张岱在心灵上独往湖心亭的意境相违背。而张岱自己是怎样描绘这个场景的呢?他只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他眼中,此时的场景,不是细腻的工笔,而是简单浅淡的白描。人在其中只是“两三粒”而已。这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孤寂感,或许也只有浅淡的白描才能体会出来,工笔画是传达不出这样的意境的。能够体会到插图的这层“错”,对于作者所要体现的精神境界也就有了深入的领会了。

三、改正错图,理解人物,明确中心内涵

通过对课本插图的纠错,学生也逐渐有了批判精神。在上《五柳先生传》的时候,就学生主动说,课文的插图又错了。课文中说“五柳先生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那么五柳先生应该穿着短的上衣,衣服上应该有很多洞和补丁,他家盛着东西的篮子应该是空的,五柳先生的表情状态应该是高兴的。但是插图中先生穿着长衣服,身边满满的一筐食物,戴着讲究的帽子,表情极其严肃并不轻松。还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五柳先生不应该拿着锄头,他显然不是在耕种的样子,根据课文,倒是应该拿着书在读书,因为他“好读书”;或者应该拿着酒杯,因为他“性嗜酒”;或者应该拿着笔,因为他“常著文章”。这样,通过改正错图,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也就非常清晰了,他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是他的精神内核。通过这篇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对俗世的愤懑,对无怀氏、葛天氏那样的和谐的社会的向往。

语文书中错图的错,常常是错在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场景、人物杂糅在一张图上来表现。这样的错不是历史性、科学性的错,而是理解性的错误。因此如果能够以插图中的错误为抓手,启发学生查错、评错、纠错,那么就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场景、画面、人物进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猜你喜欢
柳先生湖心亭张岱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湖心亭看雪
柳先生和小黑
柳先生的正骨膏
捷先生的红宝石
一个人的梦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
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