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课文主题的有效挖掘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35期
关键词:文章主题父爱文本

王 节

主题是一篇课文的点睛之笔,也是灵魂之所在,这就决定了主题挖掘在课文文本教学中的重要性。主题挖掘的切入点有很多,包括词句、题目、背景等等。主题挖掘的过程也是“曲径通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这一空间到另一空间。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课文主题的有效挖掘呢?集中、杂糅这些问题,便可以对课文主题的有效挖掘解决一二。

一、由表及里,对主题进行有效挖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主题的挖掘更不是一瞬间的事情,需要结合词句,洞察其中隐含的象征之意味,再经概括、梳理,进行主题的指向。这是由表及里的过程,“表”自然是指构成文章整体的字句,“里”自然是文本最深层的主题概念。学生通过这一过程,由词句切入,由表及里,从实实在在的文字的堆砌中看到暗含的深意。这与荀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理,字句是“跬步”,只有将“跬步”的实质意味积攒起来,才会看到整个走向主题道路的希望。但是,在主题挖掘的过程中,教师总是难将主题挖掘与字句的理解联系到一起。通篇的阅读,从文本整体内容结构着手来挖掘课文文本主题,这如同“两步并一步”的感觉,越过词句,单纯从文本整体框架着手,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是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摆脱以往的主题挖掘观念,从摸索细微词句隐含意义切入,扼住与主题息息相关字句的脉搏,实现对主题的挖掘。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以平实的笔墨讴歌了伟大的父爱。其深刻的主题是由感人的字句堆积出来的,以字句为承载,主题越发深邃。例如描写父亲背影的部分,包括父亲的着装、动作,这些有着电影镜头特写的画面,无不让人震撼,使人不禁落泪。从这些部分入手更容易捕捉文章主题。“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与上文的奔丧回家相照应,说明父亲仍沉浸在悲痛中,但他还不忘安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表现出父亲伟大的爱。在动作上更使人心酸不能自已,“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父亲忘记自己腿脚不便,努力为“我”买橘子,事情虽小,但表现出的爱却遮天蔽日。从这些字句的描写中,我们自然能感觉到父爱的强大力量。因此,教师不妨从这些字句切入,让学生通过概括字句之含义来揭示文章主题。

二、由浅入深,对主题进行有效挖掘

“语文既好学,又难学”。“好学”在于只要通字句,阅读没有障碍,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这个时候便可戛然而止。“难学”在于明白文章的内容还只是起点,还要由浅入深,进行主题的挖掘,而主题是隐形在文章框架之中的,它在和我们捉迷藏,我们很难迅速确定它的具体方位,所以“难学”。“好学”与“难学”的界限就如同浅与深的界限,但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学习过程的难和易,而是知识的深与浅。学得深,自然就认识深,所以需要由浅入深,超越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对主题进行有效挖掘。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将文章的内容框架呈现出来,然后再由浅入深,从内容看到主题。

还以《背影》为例,文章分七段,除开头和结尾两段,作者顺承写了由奔丧回来到车站离开与父亲的相处,其间包含“我”对父亲的不理解,“我”对父亲的背影的感动,父亲对“我”的细心嘱咐和送别的情景等。教师可让学生概括段意,说说哪一段让你印象深刻。然后,通过文章内容框架进行主题挖掘,这些段落都说明什么,你看到父亲对“我”怎样的爱。

三、由此及彼,有效挖掘文章主题

作者在写作文章的时候,首先看到自己,但在写作过程中是心系整个人类的,所以,读者总能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由别人想到自己,或由别人想到另一些人,这赖于文章的主题。文章主题将文学作品升华,将文章内容概括直指每个人的心灵,使之产生共鸣。共鸣产生,主题才得以引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文本内容的藩篱,从文本主题中找到突破口,由此及彼,在文章中发现全人类。这可更大程度地发挥文本的道德教育之价值。

在《背影》中,作者以平实的笔墨,力透纸背讴歌父爱的伟大,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都渗透着父爱的无私。作者也是观察细致入微,感情细腻,发别人所未发,写别人所未写,让人读其文便能由此及彼想到自己。但学生还没有“由此及彼”的意识,在这里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由此及彼”,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表现父爱伟大的小故事,列举一些其他描写父爱的课文。在说与举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概括该文章主题,加深对文章印象。

主题是文章最重要的脏器,作者构文时要首先想到。教师对文章进行教学时也要第一时间把握住主题,让所有的教学步骤都以主题的挖掘为中心。初中语文教学的功败就在于此。

猜你喜欢
文章主题父爱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父爱如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性教学模式浅谈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有效作文贵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