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翻转语文课堂

2015-08-15 00:51李高英
语文天地 2015年35期
关键词:眼高手低语文课堂语文

李高英

作家曹禺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做事眼高手低是正常的,只有眼高起来,手才能跟着高起来。一个人不应该怕眼高手低,怕的倒是眼也低手也低。我们经常是眼不高,手才低的”。就曹禺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们对“眼高手低”重新审视、咀嚼、体味。我们处于一个发展的社会,所以应该具备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有一个前提行动,即将这种“眼高手低”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该先制定一个远景目标,因为语文学习不可仅仅停留在零碎的知识点的堆砌上,语文课堂有“育分”的任务,但这并不是根本要素,大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本身,“育人”才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它是教育的精髓和第一要义,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语文课堂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是知识底蕴的培养。

其次,远景目标需要实实在在地施行,否则会出现“思而不学则殆”的结果。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要为此付出汗水和泪水的。雄鹰之所以飞得高远,不单是因为它傲视天空,而且是因为它有强劲的翅膀。只有眼高起来,手才能跟着高起来。也许现在的能力离目标相距甚远,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达到彼岸,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去追求,那就根本谈不上实现。那么,何为“眼高手低”呢?我们不妨如此定义,眼高手低就是指做人眼界要开阔,目标要远大,做事情则要低下手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眼高手低”具体又是如何翻转语文课堂的呢?

一、翻转语文课堂的着力点

对于“育分”的功利追求,使得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奔波于各个培训班之间,疲于应付各类考试、考级,缺乏阅读、缺乏思考,对自己的人生、学业缺少规划,没有正确的方向,缺少精神的引领。北京四中校长,曾被称为“全国最牛的中学校长”的刘长铭提到一个观点——“中国家长太害怕落后”。如何重新评价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谓是给了家长全新的认识!过于急躁和焦虑是现今家长们的普遍心态,《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全面呈现了这一点。毫无疑问,培训机构的炒作是很大的原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误了很多孩子,其实起跑线哪有输赢?终点才论输赢呢!

做了妈妈后,朋友向笔者推荐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完获益匪浅,之后便一直关注她的作品、她的观点,确实孩子的成功绝大部分来源于家庭,父母对其精神引领尤其关键。亲子阅读便是培养孩子和父母共同健康快乐成长的不二法门。对于刚刚踏入初中的孩子而言,科目增多,作息时间变长,作业量加大,一下子进入了一种似乎无序、混乱的状态,个别孩子没有“课堂”的概念,没有“学习”的概念,自己不知道学,同时也影响其他人学。一段时间以来,局面混乱,教学陷入窘境。面对这种新形势、新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学习需求的同时,找准着力点,通过推荐并引导孩子阅读各类励志美文,传递正能量,努力消除孩子的学习差异性,其中最关键的是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混乱的局面,使语文教学尽快摆脱窘境,进入有序状态。而多看、多背、多读、多写是语文最质朴的规律。语文学习重视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强调的是平时的积累,好习惯的养成。初中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其好奇心,挖掘其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长的闪光点,旨在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培养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为“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初中阶段也正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健全人格的完善需要书籍的引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与品质。外在的相貌和物质的构成基于遗传而无法改变,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改变人生、改变性格,但阅读的真正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孩子最重要的生活,除了游戏以外就是阅读。它是一种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是超越知识的心灵的回归和精神的重建。

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往往决定了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以此为抓手,找好“着力点”,利用课前3 分钟,主题班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书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从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另外,语文具有它的特殊性,文学首先是门“人”学,它可以感化人、启迪人的思想。结合平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加强各种正能量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翻转语文课堂的操作台

语文的学习不能着眼于有限的书本知识,教材内容十几年如一日地一成不变,实在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好在语文的外延很宽泛,大语文的范畴一直深入人心,所以便有了“语文即生活”的说法。如今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孩子一进入初中,就向他们提出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学生弥补基础知识缺陷,提高自身素质,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其实,改变这一现状,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多一些生活的间接经验。

例如在推荐阅读严歌苓的《读书与美丽》这篇文章时,笔者从张艺谋的文艺片《归来》谈起严歌苓的原著《陆犯焉识》,谈到严歌苓的家庭背景,她的创作背景和她的身为外交家的丈夫、她个人的人格魅力,再谈到她的这篇文章,学生投入的眼神和意犹未尽的神情,让笔者备受感动,尽管课时很紧,但后来的课前3 分钟的美文推荐,尤其是女孩子接二连三地赏析严歌苓的文章,真的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的阅读热情被激发,阅读欲望也变得迫切。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帮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达到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太爱阅读的男孩子,抓住他们对历史感兴趣和崇拜英雄人物的心理,明白他们的英雄情结,授课过程中涉及历史人物的话题大多数将任务分配给男生,如在讲授文言文《赵普》时,教者穿插了《宋史》中对赵普传奇一生的介绍,以及他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闻。学生们兴趣盎然,甚至花了两节活动课来探讨赵普人性的复杂。后来还有关于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的探讨和曹操的多疑性格的形成原因的探究等。

某日下午习作课,课前有位女同学推荐了《时文选粹》中的一篇文章《天是怎样黑下来的》,就写作指导来看,这篇文章比作文写法之类的书要高明很多。如果学生能领悟并运用文中的理念去写作,学生的作文从此不再枯燥,不再乏味。文章指出写好作文的秘诀在这四个字上——写出自己。这个最浅显的常识却被很多人遗忘了,他们只记得用别人的词汇,用别人的事情,表达别人的思想感情。就像文章中的“我”,写天黑下来了,她只会写“夜幕降临了”;《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只会写“买了一些水果”。

而《冬天的田野》,因为没读过这方面的文章,只好交了白卷。好在,在老师的棒喝之下,作者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会正视自己的心灵,这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就此文,学生们有感而发,各抒己见,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多多细致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多多阅读名篇佳作,等等。

课堂上教者引领的目标达成,课后孩子们便会热火朝天地去寻找书本进行阅读,虽然时有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或未完成的情况,但相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教者觉得这是“捡西瓜丢芝麻”的事,是值得的!

还有就是挖掘有利的家长资源。扬州因大运河而繁荣,因大运河而文明,因大运河而意蕴深厚,正好班上有位同学的家长是市文物局局长,同时也是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主任,为了培养孩子对我们这个城市的热爱和认同感,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邀请他就《大运河与扬州的发展》选择了一个角度为全班同学作了一个专题讲座,且将大运河申遗的艰难过程也与同学们分享,让教者体会到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精彩和艰辛。说是局长,但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分明就是一位博学多才、引经据典、温文尔雅的学者。

三、翻转语文课堂的成果秀

美国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做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早期阅读能力评价,把好阅读入门关;二是重视阅读实践,强调通过阅读学会阅读;三是遇到阅读难题,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显然,在第一个方面,笔者以为目前难以企及,或能力范围内无法改变,但在第二个方面的引领,第三个方面的实践已小有成效。前段时间进行诗歌阅读教学,在讲授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时,课堂重点放在诗歌的阅读指导上,而诗歌结构和主旨便放手给学生去合作探究感悟,后来几位学生将此感悟总结成板书的形式呈现:根据诗歌的总分以及相关段落呼应,有个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灯笼”造型的板书;根据对比手法将诗歌内容设计成“蜘蛛侠”的双面造型;根据诗歌主旨设计的“台阶”板书,此板书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一种人为了人民,他在人民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如同上台阶;一种人为了自己,他在人民心目中地位越来越低,如同下台阶。

接着习作的点评,借鉴李镇西老师的作文讲评模式,“佳作赏析”、“评讲一得”,这两个环节让孩子乐此不疲,同时也收获颇丰。作文升格训练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孩子们也享受着阅读与写作带来的乐趣。

假期来临时,笔者会给孩子列出假期的推荐阅读书目,很快在班级公共邮箱中孩子们的书评就出来了。笔者会下载阅读并作相应修改,孩子接受意见,并将书评进一步完善。这样在“你来我往”中,学生阅读兴趣浓厚,同时写作水平在这潜移默化中也得到提高,班上好多学生在全国、省、市作文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教学相长,阅读兴趣浓厚,阅读水平提升和阅读视野的开拓也促使笔者更好投入到阅读中,享受阅读的愉悦。

猜你喜欢
眼高手低语文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英语Reading教学不妨“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
脱贫致富切忌“眼高手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眼高手低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