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教师素养

2015-08-15 00:44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引导者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郑 辉

(吉林省敦化市红石乡学校)

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让中学语文课堂凸显有效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课题。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经验,分析了几点建议。

一、语文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要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要认真地调查和了解教学对象,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思想,要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有效互动。

二、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要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要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要了解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美学、音乐、理科等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不仅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出发,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跟随教师了解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管理的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作为教育管理人员,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管理好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会把握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解剖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综合研究等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康程度都要保持较高的水平。新时代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接触的知识和信息越来越广泛,他们不仅会接纳知识,还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促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让教师无法理解。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活动中,不仅要调控好活动的纪律和气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陶娟.中学语文教师应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猜你喜欢
引导者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