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模式

2015-08-15 00:55张如友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文原则课文

张如友

(安徽省来安县大英中学滁州市239000)

在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它的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大训练并构建一种“限时自读—导读—朗读—复述—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各种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英语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首先,将一个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整体,在不同阶段都有所侧重。例如高一Unit Three Celebration,这一单元都是围绕庆祝(celebration)来展开的,教师要清楚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作好充分铺垫或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生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入手来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2.情境性原则

社会构建主义理论认为,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的。知识的获得必须镶嵌在有关的或真实的情境中。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始终要有一个理念:情境互动。在情境中呈现、应用;在互动中操练、掌握。要努力创设与主题相关的任务情境,有了任务,学生明确了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激发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实践性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现代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心理上暗示并在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教师要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是协助学生而不是主宰他们。由此可知,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和蔼的与学生互动并配合幽默风趣的口语,真正让课堂气氛热烈,人人参与。

4.精、泛相结合原则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它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点的分析,只要求阅读材料的内容、情节。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知,精读与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段落。同时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每一节课上,老师要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应用,可采用先泛后精的形式,确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快速读课文,不要逐词去看,而是整句整句地阅读。

二、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限时自读

依据英语考试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初步理解全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做好标记。教师边巡视,边给以一定的帮助,并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理解。

2.导读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速读、略读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提高阅读能力。

3.朗读

让学生朗读全文,熟悉全文,把握主体。要带着问题去读,鼓励学生查阅词典,翻阅相关参考资料,以解决理解方面的障碍。朗读时注意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老师可以在之前play the tape(听录音),在遇到一些长句难句时,要拿出来分析讲解。

4.复述

即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简短的描述,让学生开口说。一个同学在说时其它同学注意听,要提醒学生关注说的语音语调。如果遇到困难,老师要及时提示。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听力及口语。也可采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或改编,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讨论

在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以提升主题,并给学生一个真正进行自主交流的机会,之后再编写一段对话,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题可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和督导工作。让学生进行真正的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全文原则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全文中文摘要
背课文的小偷
全文中文摘要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青年再造
背课文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构思精巧余味无穷 讽刺鞭挞淋漓尽致——再谈“虚荣”贯穿《项链》全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