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心理健康的道德型人才

2015-08-15 00:55耿德明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品德班干部

耿德明

(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小学教研室营口市 11500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具体实施中,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且紧密地结合,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道德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二、做有德行的人

“有意义的学习”是新课程强调的一个概念。它提出学习要与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相联系,它既要符合学生自身的需要,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生理历程相匹配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儿童感觉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比如: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学生因为选择的是自己班的干部,而且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当班干部。班干部的选择结果直接影响班集体的荣誉。如果选择的班干部不愿意为大家服务,这样的班干部就没有威信,这样的班级就失去了凝聚力。因此这样的一次选举活动非常有意义,学生在选择时切身去体会并参与进来,他们知道要为班级选择有担当的干部。类似的活动就非常有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懂得了爱班级、爱集体,既体验了生活,同时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学生也都非常的喜欢参加并且从中感到快乐。实践证明有意义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德行品质的树立。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形成共鸣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利用模范榜样的力量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老师在讨论中可启发学生:小区里的老伯经常照顾双职工父母的小孩,帮人代管代看物品;自己下岗的父母用勤劳的双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社区联合,将学生带到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我们之所以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课程生活,是因为学生只能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发展,我们不能越过今天去预设明天。小学教师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道德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品德班干部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竞选班干部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