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实习模式改革研究
——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

2015-08-16 08:38冷静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

冷静

(湖北警官学院 信息技术系,湖北 武汉430034)

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实习模式改革研究
——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

冷静

(湖北警官学院 信息技术系,湖北 武汉430034)

【摘要】专业实习在公安院校信息安全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在分析信息安全专业实习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实习模式的改进方式和考核方法,对于克服原有专业实习模式弊端,提高专业实习效果,进而提升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专业实习模式

一、引言

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发展较晚,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奇缺。继200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率先在国内创建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后,湖北警官学院于2002年也开设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成为首批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公安院校之一。

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国内新兴的本科专业,对其实践性教学和实习环节应如何有效开展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能够直接复制的模式几乎没有。

二、专业实习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信息安全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公安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旨在为公安队伍培养具有全面信息安全专业技能的高科技人才亦即信息安全应用警务人才。他们对内可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对外可参与国家间的电子和信息对抗战争,因而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应重视培养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即运用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安全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安全维护、分析、设计的基本应用能力;从事网络安全事件处理及网络安全防御的工作能力;熟悉公安、司法、行政系统、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网络安全事件及信息网络安全防范、分析、调查以及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这就要求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必须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动手操作,强化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因此,信息安全专业相关的实践、实习势必在本专业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专业系统、内容综合、任务繁重等特点,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信息安全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专业实习教学管理、创新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实习教学机制是切实提高专业实习质量的重要措施。

湖北警官学院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学院为数不多的工科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其教学、实践环节与一般文科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专业实习与职业教育也不能等同,应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在应用中锻炼与专业相关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湖北警官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实习模式的不足

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院校已达77所,旦形成专业体系至今不过十年左右。很多学校仍然处于专业建设的探索期,信息安全专业建设还不够完善,专业实习的模式不够成熟。囿于高校各自的办学宗旨、软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专业实习并没有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下文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一)缺乏专业特色,模式单一

该院主要以为文科专业为主,工科专业极少,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为数不多的工科专业与学院其他专业间的交流合作比较少。信息安全专业的特色容易被埋没,其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容易被忽视,实习的过程和方法容易被文科化。

目前,学院学生的专业实习是由学院教务部门统筹安排的,一般而言,实习学生会被分配到省内一些警力不足和人员需求大的公安基层科、所、队。在这种情况下,分配学生的实习单位和部门不是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为依据,而是以公安实战部门的人员需求情况进行划分。那么就导致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会和侦查、治安等其他公安专业的学生一样进入到公安基层单位,从事日常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而真正能够进入到与信息安全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网络安全执法支队等)的学生很少。即便能够分配到这些单位,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

(二)专业实习等同于警察职业实习

该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多为省内公安部门的各级实战单位,在约半年的实习时间内,学生主要参与基层民警的日常警务工作:如110接处警、出警、巡逻、审讯、侦查办案、接访群众、户口户籍管理等等。这些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安部门的一般性工作流程,使他们能够较直观地体会到公安执法办案的实践与书本理论上的差异,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公安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树立对公安工作的正确观念与认识,对警察职业教育意义重大。

然而,信息安全专业实习与警察职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等同的。专业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专业上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验证或者创新。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参与到针对行业应用方面所进行的项目研发工作中,在实习中加强软件开发的基本功;可以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参与到网络安全监管与防护任务中,将专业理论付诸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参与到行业应用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后台数据的维护工作中,锻炼对软件的操控和对数据库的管理能力……而职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或者就业单位的情况及相关业务流程,以利于将来入职后顺利进入到该行业的工作之中。

对于公安院校的侦查、治安等公安专业而言,专业实习和职业实习几乎可以等同看待,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知识也正是职业实习中所要用到的。但如上所述,对于信息安全这种非公安专业而言,专业实习和职业实习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定位和内容,相互之间不能取代。

就学院目前的信息安全专业实习安排和实施情况看来,该专业实习很大程度上被混淆为职业实习,专业实习流于形式,仅仅满足于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计划任务,不能真正发挥专业实习的作用。

(三)实习计划执行不到位

以该院2011级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为例,专业实习环节如表1中所示,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6学期的整个教学周期里,共20周。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公共基础课和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方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论方面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这些前期的知识铺垫为专业实习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可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高,将所学专业理论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计划的预期目的。

鉴于公安院校与普通大学的区别,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原定的教学计划往往会因为一些原因被打乱,比如国家或者省市级的重大活动需要加强安保力量,作为公安院校是重要的参与协助单位,经常会被要求抽调相当数量的学生参与执行安保任务,协助公安和其他政府部门维护秩序,以弥补地方上的警力不足。那么教学进度自然会受到影响,这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另外,学院对信息安全专业实习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常会从学院整体教学进度出发调整实习安排,而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别。如2011级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实习时间在实际实施时被提前到第5学期,使得原定于第5学期进行的多门专业必修课要相应后延。如此,实习环节横断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之间,打乱了工科课程的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教学规律。学生在尚未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前进入到实习环节,并不能很好地对所学专业理论进行实践应用,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

表1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四、信息安全专业实习模式改进方法

囿于教学条件和实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专业实习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和公安队伍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并针对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实习现状与问题,可尝试破除原有的统一安排实习的模式。以教师为先导,引领学生进行主动的、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改进实习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改进的实习模式示意图

(一)校企合作模式

实地实习是目前主要的专业实习手段,也是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积累专业实践经验的传统方法。学校根据信息安全专业方向需求,联系与计算机或信息安全相关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作为实习接收单位,这些单位要有接受学生实习的能力和需求,最主要的是专业对口。让学生进入到相关的项目组实习,了解项目管理的流程和管理体系,熟悉系统开发过程、实践开发技术,应用所学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系统安装、维护、管理等工作,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周边网络的安全。

当然,由于学生各自的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可以选择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切入,比如:见习、参与、独自担当任务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对象是实习单位领导、员工、客户等,具体工作内容涉及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高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的需求,为今后学习、工作明确方向。

学校可以和相关的实习单位建立较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延续和稳定。不过,具体安排需要根据对方的工作环境和要求的改变而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实践训练基地模式

构建训练基地用于应用型专业的实习,是当前采用较多的实习模式,同样也适用于信息安全专业。学校可以在校内或者校外构建信息安全实训基地,同时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来制定实践实训计划,并严格贯彻实施。

信息安全实训基地以模拟企业化管理的方式,以项目研发和信息安全管理应用为载体,以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来开展实训。在模拟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作为项目组的成员与团队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明确地分工,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的岗位职业技能都能够得到较好地锻炼与提升。

(三)导师制模式

以上两种均属于集中式实习,学生需要在实习单位或者实训基地内完成专业实训,时间大多集中在1—3个月内。而导师制则相对比较灵活,时间上自由度较高。

教师将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等的不同,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组,分别针对基础知识技能、技术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进行训练。教师针对不同组别设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进行分别指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所在组的训练任务。

这种实习方式,可以在校内进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任务相关的学习、实践操作,并不定期地与小组的导师进行沟通、汇报进展情况。教师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更自主地学习,更灵活地安排时间。

(四)虚拟仿真模式

如果学生的实习场所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落实,则可以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来解决这个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模拟信息安全相关的平台、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自己动手完成不同场景下的任务。

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了解信息安全专业所涉及的不同的应用需求,如网络病毒防范与查杀,入侵检测系统,VPN的构建,防火墙专业的数据备份、还原系统等等,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如此,学生有较多的主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仿真模拟,选择不同的任务,使其学习更有目的,兴趣更大,从而激发对实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下,学生在时间上也是比较灵活的。

除了以上列举出来的几种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好方法,至于采用其中的一种还是综合应用多种方式,要根据教学的进展和实际情况来定。总而言之,不应只局限于实地实习这一种传统的实习方式,而应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拓宽思路,采用多种多样的实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领下,能更积极、更主动地通过多种多样的实习途径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手段实现教学、实习的空间拓展;采用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来破除时间的壁垒。使学生在更为多样的时空场所下,通过更为广泛的实习手段,采用更为活泼的学习方法,锻炼更为活跃的思维状态,以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五、信息安全专业实习模式的考核方法

基于上文多种实习方式,可以相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在实地实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实习单位测试评价、书面笔答的考核方式或综合考虑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在实践训练基地模式下,教师可以采取现场操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导师制的实习方式下,教师主要依据学生所在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合格评定。在虚拟仿真实习过程中,仿真实习软件具有自动评价功能,可以根据学生在仿真实习时的操作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及时进行测评。

结语

专业实习在培养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北警官学院为例,分析了信息安全专业实习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实习模式和考核机制的改进方法,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和试用,以提高专业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天长,徐伟.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9).

[2]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9).

[3]吴定雪,陈晓林.面向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专业实习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3).

[4]马双忱.高校专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5]陈幼明,王立群.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15)10―0146―04

收稿日期:2015-03-24责任编校:邓 娴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公安院校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以北京警察学院为例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实证分析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研究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公安院校法律伦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