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掌握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分析
——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

2015-08-16 08:38谭玮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现状

谭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公安院校学生掌握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分析
——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

谭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探索如何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警务现场急救能力的水平、普及警务现场急救知识的方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和非参数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知道警务现场急救的占13.07%,觉得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非常好的占4.02%,完全不了解的高达23.12%。公安院校学生在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四项技能自评中,了解一点、不会基本操作的百分比分别为36.18%和37.69%。获取警务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的占39.75%、电视的占24.27%。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期望学习心肺复苏、骨折、溺水、包扎等四项警务现场急救知识。学校没开展宣传与讲座、师资不足、课时少、学生缺乏认识等成为影响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结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匮乏,获取急救知识与掌握技能的途径比较狭窄,应重视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关键词】公安院校学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

前言

警务现场急救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采取的紧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1]警务现场急救作为院外急救的重要部分,是民警必需掌握的、处置突发事件急救及现场自救互救的实战技能。[2]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恐怖活动频发,不断有警务执法遭遇暴力对抗的事件发生,在对敌斗争、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公安民警伤亡人数逐年增加。[3]根据公安部人事训练局2013年4月的数据显示,2008—2012年,因公牺牲的民警为2204人,因公负伤的16821人,年均441名民警因公牺牲,3364名民警因公负伤。[4]2013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的4675人,其中因公牺牲的449人,这是近5年民警因公牺牲最多的一年,比2012年上升4.4%。[5]在牺牲的民警中,有一部分是受到创伤后未及时得到救治或救治不当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最终导致流血过多休克死亡的。由此看来,缺乏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或者掌握的技能不过关,是导致公安民警牺牲的一个重要因素。

警察作为社会的特殊职业群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6]成为现场的第一目击者。“第一目击者”能在“黄金4分钟”“白金10分钟”的最佳抢救时间及时、有效、正确地实施救护,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显得无比重要。[7]单纯依靠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救治,伤员将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8]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可能会选择从事警察职业,而警察在侦破案件或缉拿犯罪嫌疑人时,常受到伤害,这就要求人民警察要掌握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方法。[9]因此,本文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校学生为样本,通过对480名在校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法与对策,为公安院校今后开展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一)调查对象

对 201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官网),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治安学院、侦查学院、反恐怖学院、犯罪学学院、公安管理学院、国际警务执法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警务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安全保卫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12个学院中,分别随机选取每个学院4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共480人。

(二)调查方法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教材《实用警务现场急救应用手册》和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刑事科学技术《实用警务现场急救》的内容设计问卷,经专家审定后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公安院校学生掌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一般情况,学生对几项基本警务现场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自评警务现场急救的能力、学习的态度、获取的途径、主要的影响因素等。以不同院系为单位集中发放,学生通过不记名方式填写完成,当场回收。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26份,回收率为88.75%。其中,经过筛选后,有效问卷为398份,有效率为93.43%。经Excel 2007录入数据整理后,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和非参数检验统计学分析。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整理有效的398份调查问卷后发现,在398名学生中,有134人曾接受过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264人未接受过培训。398名学生中,之前完全不知道警务现场急救的有132人(占33.17%),知道一点的有214人(占53.77%),知道的较少的有52人(占13.07%)。在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方面16人(占4.02%)表示掌握的非常好,30人(占7.54%)认为比较好,觉得掌握程度一般的、较差的分别有132人(占33.17%)、123人(占32.16%),还有92人(占23.12%)承认对于警务现场急救知识自己完全不了解。

(二)自测结果

1.三项警务现场急救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调查学生中除在“正确处理手腕关节或脚踝关节不慎挫伤肿痛难受”一项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个项目正确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四项技能的自评结果

被调查的学生中在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四项技能的自评中,选择了解一点、不会基本操作的所占人数最多,百分比分别为36.18%和37.69%。选择完全了解熟悉操作的所占人数较少,百分比分别为3.52% 和4.02%。接受过培训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在两项警务现场急救基本知识的自评情况选择上,经卡方检验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获取途径

获取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网络的为158人(占39.75%)、通过电视的为96人(占24.27%),通过书本、急救知识培训讲座、课堂较的低,分别为42人(占10.70%)、30人(占7.69%)、22人(占5.68%)。在调查学生对学习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态度时,328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占82.41%。66人表示愿意学习,占16.58%。在调查期望学习哪方面的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内容时,选择心肺复苏、骨折、溺水、包扎这四项选择人数是最多的,选择比例都在71.36%以上。见表3。

表1 对三项警务现场急救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表2 两项警务现场急救基本知识的自评情况

表3 期望学习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内容

(四)影响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对此不够重视。没有开展相关的宣传与讲座,或者由于师资不足,课时太少;二是学生没有遇到过相关急救状况,没引起自身的重视;三是警务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效果不好。见表4。

表4 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因素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警务现场急救知识匮乏,急救技能掌握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调查显示,了解警务现场急救的人数不多,学生接受过现场急救培训的少,现场急救技能掌握较差。学校很少对学生开展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校方宣传力度不够,培训面积不广,导致学生在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了解不深,技能自测结果较低。

另外,在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程度方面,接受过培训的学生比率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学生。从回答“当现在遇到现场急救情况时您第一反应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调查状况可知,在遇到现场急救情况时,只有82人(占20.60%)懂得采取现场急救技能与措施,236人(占59.30%)只知道呼叫救护车,完全不了解如何现场施救。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都会运用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抢救伤者,而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学生更多是选择呼叫救护车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对于自己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使命——采取现场急救措施,抓住最佳抢救时间,抢救伤者的重要性上缺乏认识。

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现场急救知识,不仅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传播现场急救知识。[10]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备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之需。

2.学习途径较少,缺乏便利条件

本文调查显示,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很难如愿。原因是缺乏便利的学习途径,没有机会接受规范科学的技能培训。学生对警务现场急救的了解一般是通过网络、电视得来,系统学习不够,因此,警务现场急救知识掌握的程度不深。

此外,警务现场急救课程师的资力量严重不足。据调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设的急救课程为选修课,课时量较少,目前授课教师只有2人。2名教师要面对一万余在校生,教学任务之繁重可见一斑。

3.部分学生缺乏必要认识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愿意学习现场急救的相关知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这部分学生往往因不能认识作为公安院校的学生自身身份的特殊性与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对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认为这是医务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必要去学习和了解。这种心态无疑也影响了警务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二)建议

1.大力宣传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教育活动,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宣传栏、新媒体(如微信平台、微博、QQ等)、宣传单等对学生宣传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现场急救培训活动的效率高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11]相关院系应重视这方面工作。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警务现场急救课的课时,部分专业因需要可将其设立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可以举办与警务现场急救相关的知识竞赛,成绩与评奖评优等指标挂钩,以此增强公安院校在校生掌握这项技能的积极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课程质量

除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外,授课老师还得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学校应当利用好校医院的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急救技能和素质,结合运动医学专业知识,定期对授课教师和体训教官等进行专业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医疗机构中的专家来校讲座,联系组织部分教师、校医、体训教官去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学校警务急救授课水平。

3.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注重教学成果实用性

首先,讲授急救知识无需过深过专,作为学生只需要了解几种重要简单而又实用的急救技能即可。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的伤病情判断;(2)心肺复苏知识与技术的掌握;(3)创伤四项技术(搬运、止血、包扎、固定技术)的掌握;(4)常见急症现场急救处理;(5)各种灾难病伤员的脱险技术。这样,一是不会增加学生太多的课业负担,二是教师的任务和教学压力也相对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公安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重要的技能。

其次,注意结合实际。参考近些年来警察执法对抗中遭受侵害的实际案例,综合应用小组讨论或结构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提高授课效率。

4.完善硬件条件,增加课程的实践性

学校可以购进必要的急救模拟设备与模型,开放专门的急救与康复教室,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避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学生不知所措。将警务现场急救技能实践训练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同时提升工作能力,为今后处理应急状况做好准备。

五、结语

公安院校学生是预备警官,是未来的警徽接班人,公安院校既是“共和国警官”的摇篮,又是警务实战训练基地,[12]开设警务急救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警察保护自己,更能够在危机时救助战友,保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实用警务现场急救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2]尹晓宏,高翠莲,薄克敏.我院警务现场急救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完善[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61-62.

[3]刘连发.徒手控制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探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4(2):101-105.

[4]辛闻.公安民警因公伤亡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EB/OL].http://sp ecial.cpd.com.cn/n16316399/c16400807/content.html.2015-06-17.

[5]公安部.去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49人为近5年最多[EB/ OL].http://sd.people.com.cn/n/2014/0404/c172839-20929842.h tml.2015-06-20.

[6]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王亚东,梁万年.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8):1670-1672.

[7]陆宁.《现场急救处置》课程开设的可行性与实施办法初探[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92-195.

[8]楼婷.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研究——以遵义市为例[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3(5).

[9]徐文闻,闫立强.警察院校现场急救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135-137.

[10]邵华,王春生,陆玮新.大学生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救护知识现状与培训效果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6):605-606.

[11]邹晓平,顾雪坤,徐亚清,钱丽新,钱卫忠,姚月华,秦红.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 (2):4-6.

[12]寇瑾.警务现场急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64-26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15)10―0150―04

收稿日期:2015-09-10责任编校:邓 娴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