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综合评价

2015-08-21 08:02梁慧超焦丽雪
关键词:保险业京津冀效率

梁慧超,焦丽雪,金 浩

(1.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基于DEA的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综合评价

梁慧超1,2,焦丽雪2,金浩2

(1.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该复合系统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DEA中规模可变的BCC模型,在保险系统中选取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两个指标,在经济社会系统中分别从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情况、保障水平、就业情况方面选取人均消费支出、第三产业占比、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保险赔付支出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五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各地区发展效率存在差异,大部分地区处于保险业发展有效阶段,但个别地区保险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综合评价;数据包络法

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受到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保险业通过其自身的风险分担、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对冲经营与生活风险、增强安全感、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险业已成为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保险业在区域功能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区域保险业自身发展是否达到效率最优其及与京津冀经济社会系统是否实现协调发展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保险业发展效率的研究现状

针对保险业发展效率的评价,国内学者们常采用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三个指标进行分析,有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将评价指标进一步扩展。蒋才芳(2009)在对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还引入了保险业绩指数这一新的指标[1]。王翔等(2013)在其建立的指标基础上增加了保险基准深度的指标进行评价[2]。孙祁祥等(2008)提出了包含保险相关比率、保险基金地位等指标在内的一套新的评价保险发展水平的标准[3]。许锋等(2007)[4]、胡宏兵等(2012)[5]和张平等(2014)[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DEA有效性理论)构建综合协调度模型,通过衡量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和效率进行评价。林海明等(2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各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着重分析了影响保险业水平的相关因素[7]。樊新鸿(2009)分别构建了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两种不同评价体系,从企业层面分析保险业发展水平和效率[8]。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2014)从市场发展、保障作用、结构与效率、风险与规范、服务与形象等五个方面,对区域保险业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行了多维度评价,使得研究视野更加宽泛[9]。袁庆禄(2013)构建了SE-SBM的DEA扩展模型,来测度河南省保险业技术效率水平,方法简洁有效[10]。国外对保险业发展效率方面的研究侧重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各国保险业发展效率的评价,其中Gardner等对1985-1990年美国寿险业的发展效率进行分析,实证表明效率的低下受到监管的影响,寻租情况可能发生[11]。Diacon等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96-1999年欧洲15个国家的保险产业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发现英国、西班牙、瑞典和丹麦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12]。 Paul Fenn等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对1995-2001年间欧洲14个国家的保险业进行研究,得出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保险产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是发展效率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13]。

从研究保险业发展效率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模型在对保险产业发展效率的研究中提供了有效的分析依据和工具,在研究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问题中值得借鉴。

二、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的实证分析

鉴于DEA方法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运算、减少误差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及其具有特别适合性质相同的单元之间的评估比较等优势,故选用该方法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进行分析。

(一)模型的选取

选择DEA数据包络分析法中VRS-BCC模型评价区域保险业的技术有效性,在BCC模型中将综合技术效率分为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

假设模型中有n个DMU,每个DMU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以及s种类型的输出,分别用 XijXij>0,i=1,2, ,m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投入量,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产出量,记为:Xj=X1j,X2j, ,XmjT,Yj=Y1j,Y2j, ,YsjT,其中,Xjem,Xj>0,Yj,Yj>0,j=1,2, ,n;为各决策单元组合系数,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为综合效率评价指数,S,S+分别为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松弛变量,建立如下对偶模型:

求解上述线性关系,BCC模型得到决策单元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 ,S,S+的值,若取值为1且S与S+的取值均为0,则表示该决策单元有效;若取值为1但S与S+二者有一个取值不为0,或取值小于1,则说明该决策单元为弱有效,亦可据此分析投入产出冗余情况[14]。

(二)指标的选取及来源

考虑到保险业是具有以保费为收入来源、以不确定的风险为经营对象等特性的服务型行业,因此,对其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主要采用生产法和中介法两种。生产法是将保险公司看作保险产品的生产者,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生产不同的保险产品,故其相应的投入有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中介法是把保险机构视为一种金融中介,可以提供分担风险、资金融通、风险保障等功能,其投入有消费支出、保险赔付支出等要素。本文综合这两种方法并考虑指标数据获取和量化的难易程度,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教育情况、保障水平和就业情况五个方面分别选取人均消费支出(X1)、第三产业占比(X2)、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X3)、保险赔付支出(X4)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X5)作为投入指标。由于保险业从业人员数量没有统一数据,因此本文选取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作为保险业就业情况的替代。产出指标选择了保险评价中具有代表性的保险密度(Y1)和保险深度(Y2)两个指标。在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分析时,均采用以上5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对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据此着重评价在一定的消费水平、产业布局、教育水平以及社会保障程度和就业状况下,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效率是否达到最优及其与当地经济社会系统是否协调。

在选择DMU确定评价参考集时,遵循了有“同类型”特征,即存在于一个相似的外部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的原则以及为避免DMU的同类性受到影响,其个数不少于输入、输出指标总数的2倍为宜的原则[15]。京津冀各地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受到的国家政策等外部发展环境相似,满足“同类型”原则;在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进行纵向分析时选取了京津冀区域2000-2014年期间的数据,在对其进行横向分析时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除了将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列为决策单元外,还将全国平均水平列为一个决策单元,以便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于2000-2014年的《北京市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河北省统计年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的趋势分析(纵向分析)

1.数据选取

采取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方法,选择2000-2014年期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京津冀区域保险业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分析这15年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

表1 2000-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各指标原始数据

2.数值计算

使用DEAP-XP1软件,选择投入为主导,VRS可变规模报酬的BCC模型,将“表1”数据代入模型,运用多阶段的DEA计算方法,得出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效率和各指标松弛变量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

表2 2000-2014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各决策单元的效率情况

3.数据分析

1)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效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1)2000年、2003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这五年综合效率值为1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达到1,说明这五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效率达到最优,与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教育、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协调性较好,保险业与该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2)2001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这5年虽然纯技术效率为1,但综合效率未达到1,造成综合效率不高的原因是规模发展不够,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状态,保险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其他年份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者都没有达到最优,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区域内经济发展带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但保险业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未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支撑;另外,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性较差,发展不平衡,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4)综合这15年来的发展情况,京津冀区域保险业蒸蒸日上,正在向与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协调一致的发展态势转变。

2)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近15年的输入指标与输出指标松弛量数据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数据表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所对应的松弛量,若该值为零则表示对应的输入或输出变量是合理的;若该值不为零,则表示对应的输入量有一定的冗余或输出量不足。

从2000-2014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投入与产出松弛变量情况来看,2000-2005年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规模都较为合理,2006-2013年间这种良好局面被打破,投入产出比例出现失衡,正好是处于保险业发展的转型期,区域保险业处于低效率发展状态的内部原因是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不协调,即现有输入量和输出量不匹配。2014年经过调整和优化,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系统再次实现协调发展。

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1)2000年、2003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的结果既符合为1又满足S与S+的值均为0,表明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处于发展有效阶段;(2)其他年份的值小于1且S与S+不存在同时为0,表明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处于发展弱有效阶段。

(四)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效率的比较分析(横向分析)

1.数据选取

表3 2000-2014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松弛变量

将2014年选为研究的静态时间段,选择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以及全国平均值共14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区域内各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表4 2014年京津冀各地区指标原始数据

2.数值计算

将“表4”中的原始数据输入DEAP-XP1软件,同样选择投入为主导,VRS可变规模报酬的BCC模型,运用多阶段的DEA计算方法,得出下面关于效率和松弛变量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5”和“表6”。

表5 2014年京津冀保险业各决策单元的效率情况

3.数据分析

1)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效率分析

从“表5”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1)2014年北京、唐山、石家庄、沧州、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衡水地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效值均为1,说明这些地区的保险业在一定的投入下产出达到最优,即在当前的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教育状况、保障程度以及就业情况下,保险业得到了充分发展,说明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较好,结构合理,保险业处于发展有效阶段。(2)张家口和邢台地区保险业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但综合效率未达到1,说明这三个地区虽然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较好,结构合理,但是保险规模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导致整体效率值偏低的原因是规模效率低,发展不够。由于这些地区保险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应扩大保险业发展规模以提升保险业的综合发展效率。(3)天津、邯郸相对于京津冀区域内的其他地区而言,保险业发展效率较低,不仅存在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系统不协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规模发展也不充分,特别是天津的保险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保险业急需要调整。(4)与2014年全国保险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比,京津冀13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即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较好,结构较合理;规模效率只有邯郸、邢台两个地区的低于全国发展水平,其保险业的发展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

表6 2014年京津冀保险业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松弛变量

2)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从“表6”得出的输入指标与输出指标松弛量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中,除了天津和邯郸地区外,其它地区投入与产出的松弛量为0,表明这些地区保险业的投入产出比较为合理,实现了保险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天津地区在消费支出、教育投入、从业人员数量方面出现冗余,说明该地的保险业发展规模不足,未跟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邯郸地区在保险赔付支出、从业人员数量方面出现冗余,说明该地保险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保险业发展效率低。

结合“表5”和“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北京、唐山、石家庄、沧州、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衡水地区的结果既符合为1又满足S与S+的值均为0,说明这9个地区保险业处于发展有效阶段。而天津、邯郸、张家口、邢台地区值小于1且S与S+不存在同时为0,表明这些地区保险业处于发展弱有效阶段,还需进一步调整。2014年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见“图1”。

图1 2014年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

三、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的综合评价

综上,在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效率的趋势分析和京津冀区域内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效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透过投入、产出指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进一步分析保险业发展与其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性,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一)保险业发展与消费水平的协调性分析

一个地区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与保险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当居民的消费水平高、消费的意识强,才能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等之后,有规避风险意识和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和愿望,从而带来保险业的市场需求,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发展原则。文中选取了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输入指标,代表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整体而言,2006、2011、2012、2013这四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存在冗余现象,其消费支出投入与保险业发展产出不平衡,而2013年冗余现象最为严重,剩余量达1612.51元。其他年份消费支出投入与保险业发展较为协调,均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京津冀的13个地区中只有天津地区的消费支出投入出现冗余,其他地区达到合理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天津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保险业的市场供给未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天津市应注重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深化保险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使保险业的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保持协调一致。

(二)保险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保险业属于第三产业,因而保险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和比重,从而优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当地保险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例如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的便利程度、银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都影响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对一个地区保险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也要考虑到产业结构问题。本文选取了第三产业占比这一输入指标,代表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情况。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整体而言,只有2009年存在第三产业投入冗余现象,第三产业占比与保险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其他年份产业结构这一指标的剩余量均为0,处于投入规模合理范围。而从“表6”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13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这一指标的剩余量均为0,说明产业结构与保险业的发展协调性达到最佳状态,这两者的投入产出配合较好。

(三)保险业发展与教育程度的协调性分析

居民的保险意识水平也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而这与当地的教育文化程度密切相关,一方面体现在居民普遍教育程度较高时,会增加风险意识和提升消费观念,进而增强保险意识,最终通过增加保险市场需求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保险专业人才素质较高时,可以有效充实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和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本文选取了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这一输入指标,代表一个地区居民的教育文化程度状况。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整体而言,在教育程度方面2006、2007、2008、2009、2011、2013年存在冗余现象,表明这6年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滞后于教育发展程度,未达到区域保险业的最优发展规模,其他年份与保险业发展协调性较好。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京津冀的13个地区中只有天津地区存在教育程度相对于保险业发展出现冗余的情况,其他地区教育程度与保险业发展的协调性较好。这说明相对于教育发展程度而言保险业出现滞后现象,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没有达到教育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即天津的保险业需求大于供给,因此要加快发展保险行业,推进保险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四)保险业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协调性分析

保险产品具有经济补偿和分担风险的功能,对居民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选择保险赔付支出可以客观衡量保险业对居民的保障程度,如果两者协调性好,保险业的保障功能发挥充分,居民得以实现安居乐业。本文选取了保险赔付支出这一输入指标,代表一个地区保险业保障水平。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整体而言,2007、2008、2009、2011、2013这5年的保险赔付支出存在冗余现象,其保险赔付支出与保险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比例不协调,没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尤以2013年冗余现象最为严重。其他年份两者的协调性较好,居民生活得到可靠保障。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京津冀的13个地区中只有邯郸市的保险赔付支出与保险业发展水平不协调,存在冗余现象,说明邯郸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保障水平,应进一步优化保险赔付支出的结构和规模,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其他地区两者的投入产出配合较好。

(五)保险业发展与就业情况的协调性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量化性和易获得性,选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作为保险业相关从业人数的相对替代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保险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是否合理,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上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整体而言,在从业人员数量投入方面2007、2008、2009、2011、2012、2013出现冗余,显示其从业人员投入数量与保险业发展产出不协调,其他年份两者的协调性较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京津冀的13个地区中,虽然各地区保险业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天津和邯郸两地区从业人员数量与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不协调。尽管在就业指标上使用了替代数据,但依然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从业人员的投入数量过多并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人员过多会带来管理成本增加,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发展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一个地区应根据自身保险业的发展规模将从业人数控制在合理区间。除了精简从业人员数量外,也可以通过扩大保险业发展规模等方式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六)保险业发展与人口规模的协调性分析

保险密度是用一个地区的总保费收入除以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即一个地区的人均保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程度与居民对保险业的认可程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整体而言,2000 -2014年这一指标的松弛变量均为0,说明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效率达到最优,居民生活的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均处于合理状态。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京津冀的13个地区中只有邯郸市的保险密度的松弛变量不为0,表明其保险业的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出现失衡,保险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邯郸市应重视保险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保险业,实现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一致。

(七)保险业发展与地区GDP的协调性分析

保险深度是一个地区保费总收入与该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用来衡量保险业在该地区经济中地位的高低,也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3”看出,就京津冀区域保险业整体而言,在保险深度方面2006、2007、2008、2009、2011、2012、2013存在冗余现象,说明在这7年中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保险业的规模未达到最优状态。其他年份两者的协调性较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京津冀的13个地区中天津和邯郸地区保险深度发展不足,天津地区较为滞后,即相对于天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保险业发展未达到最佳状态,两地均需重视和完善保险行业的发展。

四、推进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保险业从纵向和横向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经过2011年到2013年的调整后,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效率有所好转,整体上实现了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在具体分析京津冀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地区保险业处于发展有效阶段,而天津、邯郸、邢台和张家口地区处于发展弱有效阶段,需要进行相应改进以提高保险业发展效率。

因此,在推进京津冀区域保险业的协调发展过程中,根据木桶短板效应,需要更加重视保险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以期不断提升京津冀区域保险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使保险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助推和带动作用。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带动保险产业发展。实现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和带动保险业的发展的目标,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经济。通过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发挥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保险产业壮大。重视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区域功能定位日益清晰,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将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提升保险业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保险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局面。

第三,增强保险意识,扩大保险产业需求。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注重宣传保险知识,增强居民的保险意识,倡导消费新观念,不断扩大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发展。

第四,规范经营行为,重塑保险产业形象。保险公司一方面要严格按规定执行保险赔付,提高居民对保险产业功能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引导保险产业规范经营,真正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风险保障等功能。

第五,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保险产业内涵。加强保险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注重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规范管理、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保证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保险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1]蒋才芳.区域保险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36-39.

[2]王翔,华日新,穆菊梅.我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协调度研究——基于“区际”视角 [J].保险研究,2013(6):43-51.

[3]孙祁祥,朱俊生.我国保险业发展评价指标探析 [J].行业观察,2008(2):18-23.

[4]许锋,高岩.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的区域保险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7(3):29-34.

[5]胡宏兵,田乾,黄莹玉.我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实证研究 [J].宏观经济研究,2012(5):47-55.

[6]张平,涂东阳.我国区域保险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关系研究 [J].保险研究,2014(5):67-75.

[7]林海明,陈云,梁镜全,马岚.广东省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8):114-118.

[8]樊新鸿.中国保险业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4):10-11.

[9]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构建 [J].保险研究,2014(8):93-97.

[10]袁庆禄.河南省银行业的区域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多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50-54.

[11]Gardner L A,Grace M F.X-efficiency in the U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3,17(2):410-497.

[12]Diacon S,Starkey K,O'Brien C.Size and efficiency in European long-term insurance companie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Issues and Practice,2002,27(3):444-466.

[13]Paul Fenn,Dev Vencappa, Stephen Diacon, Paul Klumpes,Chris O'Brien.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efficiency of European insurance companies: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8(32):86-100.

[14]周乐,刘美芳.基于DEA的西北五省社会保障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J].管理观察,2014(12):167-169.

[15]王冬冬,李丽琴,肖亮.基于DEA的陕西省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与分析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10):33-38.

DEA-Based Evaluation of Insuranc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IANG Hui-chao1,2,JIAO Li-xue2,JIN Hao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In regard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ocial system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we conducted a DEA-based efficiency evaluation.Through the scale variable model of BCC in DEA,we chose the insurance density and insurance depth in the insurance system to carry out an empirical study within the indexes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scale of college degree or above,insurance spending and the employment in tertiary industry from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industrial structure,the education situation,security level,employment selection in the economic social system.We also made a further analysi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nsuranc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fro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erspectives.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re is difference i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surance,the insurance in most of area is on its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age,but some individual regions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al insurance industry;development efficiency;comprehensive evaluation;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061.5

A

1674-7356(2015)-04-0004-08

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5.04.002

2015-09-17

国家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13GXS4D103);河北省科技厅项目(项目编号:15457621D)

梁慧超(1968-),女,山西文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51124.1409.002.html

猜你喜欢
保险业京津冀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跟踪导练(一)2
京津冀一化
“钱”、“事”脱节效率低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