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谣言在互联网上的成因

2015-08-28 06:12钟小东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辟谣食品安全

钟小东

摘 要:网络赋予了谣言新的特点,使得传统谣言的传播更加迅捷,范围也更加广泛。尤其是网络食品安全类的谣言使得人心惶惶,此类谣言根植于我国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而在它的构成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尤其是对现象的非科学性解释。针对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特点可以对症下药,降低谣言的伤害力。

关键词:网络谣言;食品安全;辟谣

2014年6月13日《新闻联播》节目中出现了针对“打针西瓜”的辟谣环节,并评论指出“打针西瓜”的谣言早年就出现了,今年出现的广为流传的新帖子也不过是借用以前的图片和文字。笔者在百度浏览器上搜索“打针西瓜”,出现了从2009年到2014年的造谣帖子。另一部分是辟谣的帖子,辟谣贴的时间主要从2012年开始,且从2012年开始辟谣的渠道主要有电视新闻,跟帖留言,学术文章。但可以发现尽管从2012年已经有主流媒体的辟谣,在去年和今年仍然有类同谣言大行其道。论及谣言,从“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到阮林玉自杀前“人言可畏”的遗言不难看出——谣言,这种舆论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对于个人的强大影响力和作用力。

1 网络谣言的基本特点

传统谣言的内容一定是世人所关注的,是被高度注视的公共问题;其次,谣言是口耳相传的不见诸于主流媒体的非官方传播;再次,谣言是信息的一种,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最后,谣言的目的是使人相信并持续它的影响,而非单纯的是信息的传播和接收[1]。谣言的传播程度与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细节的缺失都有关系。假如事件不重要就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力,而如果事件的来龙去脉条理清晰无有遗漏就没有添油加醋的可能性。谣言作为舆论的一种形态,要看清谣言的传播特点还应该分析舆论传播的特点。而且从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舆论的阵地从传统媒体扩展到了网络,谣言的主阵地也转移到了各大网站。网络分析网络谣言不但要看到它跟传统谣言的继承之处,还要看到由于谣言的扩散平台的改变,使它有它自己的传播特点。网络媒体特点主要是:流通迅速、获得便捷、参与者无限制、内容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网络给舆论赋予了新的特点。

要形成舆论一般有以下特点:首先,事实性议题不具备形成网络舆论的条件。有争议性的话题才会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形成舆论。其次,触及各类社会矛盾的议题更能引起网民的关注和议论。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很多问题在这个时期爆发,暗示能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产生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伴随群体的情绪传递链条会逐渐强大,因而各种社会矛盾会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再次,涉及公平公正价值判断的议题能够引发网民更多的意见表达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意见表达。最后,包含道德批判因素的议题也是网民重点关注的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谣言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网络谣言是谣言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通过网络媒介而生成并进行传播的谣言

2 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构成及其成因

深究谣言的产生并广泛流传的原因:

首先,必须肯定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屡见不鲜,从很大程度上在人们心中播下了怀疑我国食品质量的种子。而政府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力度薄弱使得人们对国家机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因而对其播报的食品安全信息表示疑虑。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选择性接受和相信信息。而谣言是一个我们愿意相信的信息,而非反之。有时,甚至会有这种情况,相信的欲望如此强烈,人们平时对现实和可信性规定的标准产生动摇。说到底,谣言并不能说服人,也不能征服人,它只是诱惑人。谣言的发生,就好像我们从谣言那里抓到了一个机密,因而急于与我们周围的人分享。网络上的食品安全谣言往往帖上耸人听闻的标签,谣言就是这样直奔信息的中心内容事物要么是要么否,两者之间没有中间层,所有非中心内容均被排斥[2]。

其次,常识的缺乏。观察“打针西瓜”谣言中怀疑西瓜中的白块是打针的痕迹,而稍有生物尝试的应该知道黄白的块状物是子房与果实营养缺乏、发育不良,或在低温下授粉不均匀,部分组织发育受阻形成。西瓜出现少量白籽则是因为早春西瓜授粉受精不良造成的。而肯德基“怪鸡”事件中,据报道一只鸡身上可以生出6个翅膀,而现在科技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该水平。而盛传的用避孕药喂养鳝鱼的谣言中,其成本根本无力支付购买避孕药进行鳝鱼培育。人们很少核实谣言的真实性,

再次,人们的猎奇心理作祟。谣言是一种诠释系统,它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赋予观察事物一个规律。一般来说谣言越是异想天开,越是钻牛角尖,就越是讨人喜欢。如果某人提出一个更为简单、合理的解释,人们就会对他嗤之以鼻。存在着一种压力:如果不相信矫揉造作想入非非的解释,就证明自己太天真,完全过时落伍了。相反,接受一个盘根错节、想象力丰富的说说法,倒表明自己头脑清晰、不断发展。此外,情况越是错综复杂,沉睡在我们每一个人人身上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就越显得伟大

最后,网络的参与加速了信息的流通。网络参与的谣言传播使得谣言的范围瞬间就从一个地方蔓延到全国乃至全球,而网络谣言的纵深也因为网络上信息更多人多度解读而使辟谣的力度显得微弱。

3 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破解

在传统谣言的控制中,纳普提出的旨在制止谣言大量流传的五条“建议”。它们无意中揭示了为什么在任何時代,谣言总是使人尴尬的。它们是:

第一,应使公众对所有官方传播媒介(报纸、电台、电视)无保留地信任,使之勿需另求信息。

第二,必须使公众绝对信仰他们的诸位领袖,并相信政府在尽最大努力解决战争和危机带来的问题。必须竭尽一切努力避免不信任与怀疑,这种不信任与怀疑会形成培植谣言的土壤。

第三,当某个事件发生之后,最重要的是尽快播发尽可能多的信息。谣言总是从公众对事件自发地提出问题而未曾找到答案中产生的谣言满足了人们理解扑朔迷离的事件的需要[3]。

第四,播发消息并不能保证信息被接受。因此最好能确保所有的人都接到这些消息。必须消除一切未知的空白点。

第五,既然百无聊赖会渴望获悉哪怕最微小的传闻,以消除生活之单调,那么通过工作和业余生活的安排,使人们避免太过空闲就非常重要了。

以上五点对于网络谣言已经捉襟见肘,虽然官方传播媒介占据国内舆论的主导地位,但来自网络的草根势力不小,不可能做到官方媒体垄断一切信息的情况。但在对官方媒体的信任程度上确实可以加强。驳斥谣言主要通过官方媒体,这不单单是媒体人的责任这是国家政策对行业监管所获认可的直接反应。如果食品安全案例的曝光率越低那么人们会对食品安全就会更放心,而可供谣言发挥的余地也就越少。人们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程度越高,在驳斥谣言时就会更加及时和高效。我国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全国范围内查出的问题进行公布,霍夫兰的信息传递理论中提到对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们来说,全面传递比单一传递更有效,全面传递的说服方式能够有效的抵制反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汪娟,方付建. 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J]. 情报杂志. 2011, 30(10): 72-76.

[2] 王国华,方付建,陈强. 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2): 112-116.

[3] 赖胜强. 网络谣言对受众再传播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J]. 情报杂志. 2014(5): 153-156, 135.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辟谣食品安全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关于拍卖的辟谣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
网络时代政府辟谣的应急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