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真人图书馆”,不借书只借人

2015-08-29 22:07孔祥凤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垃圾箱真人

孔祥凤

前些日子,我到瑞典出差。一天,途经皇家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时候,无意中看见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每个周末对外租借‘真人图书。”

“真人图书”是什么东西?难道是一种刚发明的高科技?我好奇地走了进去。这才知道,原来“真人图书”其实就是活生生的人,而租借“真人图书”就是通过和这些人面对面地聊天,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的故事。

登记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真人图书馆”最早的活动源于丹麦5个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通过把不同人生经历的人邀请到一起,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来完成“图书”的阅读,达到分享“每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书”这样一个理念。

我翻开书单,没想到内容还真丰富:有脱衣舞女郎、厌食症患者、跨性别装扮者、艾滋病毒携带者,还有裸体主义者、素食主义者和靠翻捡垃圾过活的“垃圾淘客”等共21个人。

工作人员说,考虑到安全问题,“书本”不外借,只能在场内阅读,但不限制每次阅读的人数。每次阅读的时间为30到45分钟,“借阅者”可以问“书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经验,比如“真人图书”的年龄、文化背景等。但是,如果“书本”感觉提问对其是一种污辱,就可以随时中止“阅读”。

我选择了一名叫约翰的“垃圾淘客”,因为介绍中说他是一名在读大学生。

我原以为,约翰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去做“垃圾淘客”的,没想到他说自己家庭很富裕,根本就不缺吃穿。他是想用“你丢我捡”的方式,证明那些浪费企业丢掉的大半都是仍然有价值的物资。约翰每天都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门,他主要选择一些相对友善的店家或不受注意的角落里的垃圾箱。经常是没多久,他就可以找到一天的食物和各种衣服、鞋子甚至包包。“你不觉得你这样的行为像小偷吗?”我单刀直入地问他,因为我知道,瑞典的法律规定,未运走前的垃圾仍是私人财产。“我认为这不是偷,虽然有些人和警察这么想。”约翰说,他也和一些店家发生过争吵,还被警察逮过几次,甚至还有路人以为他在抢劫,但他却一直坚持这么做,因为他认为垃圾箱里根本就不应该有有用的物资,是国家“大量制造、大量买卖,以保持货物快速更新”的经济发展逻辑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我还想继续与约翰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但“借阅”时间到了,我只好按照规定立即把他“归还”回去。如果想“续借”,我就必须重新排队。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等下去。但我内心本来对“垃圾淘客”存在的一些偏见正在慢慢消失,同时也觉得应该慢慢调整看问题的角度。

“真人图书”通过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与“借阅者”面对面交流,传播知识,分享经验,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和“他”所代表的社会群体,也给了“读者”一次了解不同人及其别样人生的机会, 从而增长了见闻,丰富了人生阅历,也更深地了解了社会。

2009年3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的“真人图书馆”问世。翌年,洛阳的某个英语沙龙也模仿着做起来,而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则将教师作为“真人图书”纳入到馆藏。“真人图书馆”文化传播人秦琴曾在北京组织了上百场“真人读书会”活动,其中既有桂纶镁、阿朵、郝蕾这样的名人,也有保安、创业者、音乐人等各种人,来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故事。她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真人的故事,就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般,让人从中汲取力量和养分。

(本文摘自《无锡日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人图书馆垃圾箱真人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垃圾箱的变化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
何泛泛和她的“真人图书馆”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