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教育的桃花源

2015-09-02 19:01刘玉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咸宁市普通话课文

刘玉琴

从农家子弟到咸宁市乃至湖北省小有名气的青年教师,付步雄的励志价值藏于微处。

爱思考、爱写、爱阅读……这几乎是每位名师的标签,不过,在这样抽象且司空见惯的词藻背景下,每个人的演绎又各不相同。

付步雄的成长,偶然中带有必然,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这使得他在世俗的繁琐中,还能闲庭信步于教育的桃花源。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付步雄并非一夜成名。

1997年,付步雄从蒲圻师范毕业分配到小学毕业的母校——崇阳县大源乡寒泉小学教书。

那里,付步雄再熟悉不过: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条件艰苦,教风学风均不好;

10位教师中,2位公办教师,4位民办教师,3位代课教师,还有一位,便是唯一科班出身的付步雄;

所有教师都用方言教学,很多来自附近教学点的学生,不但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

于是,每个学期第一周,便被付步雄“独霸”——进行为期一周的普通话训练,系统教给学生拼音知识。操着普通话讲课的付步雄,在那个闭塞的山村小学,颇为“另类”。

“另类”的,还有他的教学方法。

付步雄一改其他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组织学生到野外玩耍,在玩中进行作文训练;自己多次尝试写下水作文。

为了弄清一个知识点,他会毫不犹豫地徒步5公里去请教初中的语文教师,为了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行为,到当地教育组去借阅教学参考书已成为家常便饭。

天道酬勤。他所任教的班级每个学期在当地均是第一名。

1999年,“小荷初露”。

那年,付步雄被选派到咸宁师专(现湖北科技学院)进一步学习普通话,得到咸宁市语委主任尤翠云的指点,普通话水平也由原来的二甲提高到一乙。暑假,他给大源乡所有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普通话培训,当年下半年,大源乡80%的教师能够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结束了方言教学的漫长历史。

“付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乡教师教学行为。”担任大源乡教育组组长的巴祥生逢人便夸。

1999年下半年,付步雄由寒泉小学调入大源乡中心小学。是年,作为全乡唯一代表,被选派到武汉听课,回来后,给全乡所有语文教师讲示范课。用听课人的话说,付步雄基本上是“复制”了省里获奖教师的课。

2002年,大源乡和金塘镇合并,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付步雄,被调入金塘中学,并被委以重任——两个初二班的语文教学,另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金塘中学,在崇阳县远近闻名,但是这个“名”,并非源于师资和教学质量优秀,而是因为学校恶劣的环境和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每年全县倒数第一的升学率。

“开局”依然华丽——

乡下孩子不善于表达,他便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讲故事、讲新近发生的事情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

学生作文缺乏生活体验,他便带领学生徒步30公里参观革命先烈遗址,带领学生野炊,元旦举行班级联欢晚会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写作素材;

……

一年下来,他所教的班级在邻近三个乡镇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

2004年下半年,付步雄被市教育局领导点名,调入咸宁市实验小学。

从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学,到中心小学,再到市实验小学,付步雄的“三级跳”,励志但不苦情,反而在冰冷的现实中,催生出一丝浪漫。因为“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课中人生

了解了付步雄的竞赛课历程,也就读懂了他的成长经历。

2003年9月15日,崇阳县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彼时,付步雄在金塘中学任教。

距离比赛不到一周,刚从咸宁师专函授学习回校,校长便火急火燎地通知付步雄去参加比赛。

选课、查资料、备课,付步雄进行得有条不紊。特立独行的他,在选题方面,自然也不愿意落入窠臼。

在翻到新闻写作单元时,他眼前一亮:新闻写作很少有教师选,如果上得好,很容易出彩,那么就选《学习写消息》一课。

付步雄并非鲁莽的冒险家,如何选题、选什么主题,他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撇开“不走寻常路”这一点,付步雄在新闻写作方面颇有研究,多次在《崇阳报》上发表小通讯、小消息,教学素材信手拈来,贴近自己的生活,符合自己“教师应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进教学”的教学理念。

备好课,还来不及在学校试讲,付步雄就直接走进赛场。没有课件,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出乎自己的意料,斩获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咸宁市举行的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

市级竞赛,付步雄仍然以《学习写消息》一课参赛。初尝成功的他,惊喜中平添了一份自信与压力。到县城找教师做课件,到崇阳电视台剪辑新闻片段,到崇阳报社寻找合适的报纸新闻。

意料之中,全市第一名。

同年11月,又代表咸宁市参加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夺得一等奖第一名。次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在封底以“名师风采”进行专题报道。

优质课,让付步雄在湖北省教育界来了一次精彩亮相,几年后的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则进一步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

2010年,湖北省举行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付步雄报名参加市级选拔。这次比赛形式新颖:授课前两个小时抽取课题,接着备课,备课时不能用任何资料;授课前教师和学生不接触,学生也不接触课文;授课完后在一个小时之内写6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

对学情的不了解、授课内容的不确定、不能借助任何资料备课、短时间内写出内容较为丰富的反思。所有的新规则,考验的是参赛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而非娴熟的“演技”。

为防有“漏网之鱼”,付步雄在备战市级比赛中,把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语文教材深入研究,在网上广泛收集名家案例,大到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小到某个片段的细节提问,都做了翔实的摘录。

9月27日,咸宁市选拔赛在实验小学举行,付步雄不负众望,一举夺得“最佳教学奖、最佳反思奖、最佳课堂设计奖”三个奖项,并被推荐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省里的比赛,更不能掉以轻心:

除市级比赛的复习方法,付步雄还把一些经典课文的教学实录下载到MP3中,走路的时候听音频授课,静坐的时候看课堂实录。

“十一”长假,全心备战;

潜心研读教学理论书籍。

10月27日,群雄逐鹿。

当抽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付步雄心里一凉:三到六年级上册四单元后的所有讲读课文中,除了《颐和园》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都认认真真预习过,以为不会讲这样篇幅长、难度大的文章。

沮丧地走进电脑房备课,看着其他选手气定神闲的模样,听着他们敲打键盘的声音,付步雄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死马权当活马医”,心里这样想,便认真看起课文和教参。慢慢地,思路清晰了,按照既定的思路背完课,整体看来,条理清晰,只是细节有待斟酌。

两个小时稍纵即逝。

走出机房,付步雄立马打印教案5份,直奔宾馆。晚上,在4位同事的帮助下,又优化了教案,并反复演练。

10月28日,开始上课。

一切按照预定的教学流程进行,课文篇幅教长,读课文花了很长的时间。好在上课学生基本功厚实,概括能力强,发言踊跃,思维活跃。

几个环节下来,学生进入了状态,付步雄也是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在处理“饱经风霜”与“半跪着”的环节,他深度挖掘,学生通过简单的字眼,能读出一幅幅活的画面。

恍然间,瞥见有评委举牌:还有一分钟!灵机一动,总结学法,进而总结全文,滴水不漏,顺理成章。

从评委和听众的眼中,付步雄知道,这节课成功了!

课毕,40分钟不到,1192个字的反思一气呵成。

新颖的课堂设计,精湛的课堂技巧,深刻的课堂反思,让他荣获第二名,无愧于“湖北省教学能手”称号。

和那些温情的鸡汤式励志童话相比,付步雄的经历充满了现实价值:每一次赛课,都似一次重生,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不一而足。对于付步雄而言,在赛课中品味人生,并不夸张。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2012年,湖北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武汉举行,内容包括写作、粉笔字、课文朗读、课堂教学、评课共五个环节,堪称小学语文教师的五项全能比赛。

付步雄代表咸宁参赛。

似乎,这个赛事就是为他量身定做。

对于写作,付步雄颇有心得:教育工作者,可写的东西太多——对教学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对生活现象的反思,俯首皆是,但能否信手拈来,就要看是否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爱思考的好习惯。

付步雄显然具备这两条。

一次,付步雄和妻子、儿子一起洗车。洗完后,妻子随口一说:“儿子,今天把我的车洗干净了。”儿子当即说:“不是‘我的车,是‘我们的车。”

儿子口出此言,是有原因的。为了买车,一家三口商量,每人都要出力,就连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也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压岁钱。所以,儿子认为,车是三人的共同财产,而不是妈妈一个人的。

就是这一句话,付步雄想到了很多,并撰文《妈妈,那是我们的车》发表在《德育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就是付步雄的写作心得。

从2004年调入咸宁市实验小学以来,他从校报《学校与家庭》的编辑做到执行副主编,一直都在磨砺自己的文字。

粉笔字,一直是付步雄的强项,这要感谢他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卢云飞。

谈到卢老师,付步雄满脸佩服:“卢老师那会儿只是个民办教师,但是他出口成章,字写得很漂亮,对联、画画,无不在行。他每次写对联,都会要我帮裁纸。那时候,我就特别渴望成为卢老师那样的人,所以我也就迷上了书法,而卢老师,也很乐意指导我。”

正因为书法功底过硬,付步雄的钢笔字和粉笔字也都不错。

朗诵的优势显而易见:音色纯正,普通话一级乙等。

付步雄标准普通话背后,也是一部励志剧。

读师范之前,付步雄从未接受过普通话训练,从未开口说普通话的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表达不到位,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同学都以为他叫“付步行”。

上课也让他有炼狱般的痛苦:教师用普通话授课,他几乎有一半都听不懂,经常需要同学翻译。

有一次回答问题,他要表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可是,用普通话,他无法说出来,真是有种“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憋屈。

他要做武松,拿下普通话这只“猛虎”。

于是,学校里就多了这样一名男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念念有词;清晨的露水还未干,他已经在用蹩脚的普通话旁若无人地朗诵,还时不时地在书上写写画画;课间,他会拉着老师和同学请教一个字的读音;新买的字典,不到半年,已经被他翻烂,还细心地做上了记号。

所有同学都说:“付步雄为了练普通话,已经入魔了!”

入魔的结果是,他成了“活字典”,只要有人问哪个字的读音,解释,他都能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多次竞赛课历练后的付步雄,没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涩,多了一份自信稳重。尽管底子好,但丝毫不敢懈怠——

重新阅读名家名著,背诵名家名段,熟悉各种体裁文章写作技法;

请教咸宁市书法家,从笔画书写到汉字的间架结构,再到作品的谋篇布局,甚至到印章知识,都进行了一次系统提升;

向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请教,从字词读音到句读停顿,从情感基调到朗读节奏,无一遗漏;

请教市里的教研员、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精心打磨,力求更好。

2012年12月,付步雄有备而战,荣获一等奖。

已然荣誉等身的付步雄,对于这些名号渐渐归于淡然。“对于我来讲,家长的口碑才是触动我灵魂的杀手锏。”付步雄潇洒地一笑。显然,2014年4月,家长开放日时,一位家长给他的短信“虽然你很忙,但一个月能给孩子们上一次课,也是让我们欣慰的”早已刻骨铭心。

走笔至此,令人感慨系之:付步雄能取得今日成绩,靠的是脚踏实地想把一件事情做成的恒心和长期浸淫在教育行业里得到的经验和感觉,靠的是对教育的尊重。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只要有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恒心、创意、经验和智慧,便能成功,有道是“成佛无须菩提叶, 梧桐树下亦参禅”,即是此理。

猜你喜欢
咸宁市普通话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工友艺苑
背课文的小偷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