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平板教学的竞争力

2015-09-02 19:04曹培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平板电脑教学效果

曹培杰

近年来,平板教学正在由一个原本不被看好的“教育大冒险”,变为整个教育领域的“新风口”。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成都、重庆等地的上百所学校都陆续开设了数字化学习实验班,探索在平板电脑支持下开展常态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在人们普遍接受平板教学的同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与传统教学相比,平板教学的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一、平板教学的效果之争

很多学校在开展平板教学探索后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平板教学的教学效果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甚至有的学校在实施平板教学后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为此,有人断言,教学效果将会成为平板教学的阿喀琉斯之踵。

以美国为例,在华盛顿地区,几百所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平板电脑,乔治王子县为本县60所贫困学校的部分课堂购买了4500台iPad;费尔法克斯县则鼓励学生把家里的电子设备带到教室,越来越多的学校争相效仿;马萨诸塞州的阿灵顿县推行试点项目,学生人手一台移动设备。但是,作为拥有最好教育信息化条件的美国,其学生表现并未达到预期。最新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结果显示,在65个国家或地区中,美国学生的阅读素养仅略高于平均水平,科学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而数学素养甚至低于平均水平。自2000年首次参加PISA测试以来,美国学生在五轮评估中一直表现平平。虽然美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条件日新月异,但是近二十年来美国学生的成绩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有教师提出,平板教学弱化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平板教学看上去好像很先进,但对学生能力培养可能并无益处。比如,平板电脑具有的多窗口和多界面形式,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和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大关系。

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能够用实证数据证明平板教学的效果更好。比如,香港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与不使用平板电脑的班级相比,使用平板电脑的班级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率,他们更加愿意进行协作和分享,并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调控意识。上海嘉定区实验小学开设了平板电脑实验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如数学课利用七巧板软件学习图形、语文课利用有声读物激发学习兴趣、英语课通过录音软件学习英语发音等。教学效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注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争论可以看作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媒介无关论”与“媒介相关论”之争的延续。其代表人物理查德·克拉克认为,媒介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传递信息上,在这种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媒介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学习,就如同他们学习教师呈现的信息一样。这就好比运输车把食品运送给超市一样,技术的作用是把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的内容并不会因运输车而变好或变坏。但不容忽视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它对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媒介。

实际上,技术并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优异的成绩,更可能源自个人的努力和教学的得当,这不是一个平板电脑所能决定的。而且,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但不是唯一标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包括情感道德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平板教学存在两种极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计算机刚刚出现不久时,美国苹果公司迫切希望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当使用电脑像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令人遗憾的是,与四十年前相比,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学生在教学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很多所谓的平板教学实验班里,我们看到的场景仍然是“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呆若木鸡”,唯一不同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手中多了一台平板电脑。原来是“人灌”,现在则变成了“电灌”,人们所期望的教学变革并未发生。

与此同时,有些平板教学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面临被技术绑架的风险。比如,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在有意无意间让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还有教师认为,自己精心设计的微课程完全可以替代课堂教学。于是,课堂变成了微课程展播,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的效果欠佳。用微课程来代替教师,代替充满活力的教与学的对话,无异于舍本逐末。

三、平板教学的未来是创新

平板教学不能停留于新技术的使用,它更需要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成功的平板教学需要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也要从讲授式、灌输式的传统模式中跳出来,以学定教、变教为导,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节点,传统教育观念与新型教学方式的摩擦越来越大,平板教学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折射出“旧思想”与“新方式”之间的矛盾。比如,有些学校在开展平板教学时发现,互动反馈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师生、生生互动频率大大增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展示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权威形象也受到挑战。于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平板电脑就变成了学生观看PPT的演示屏,教学又回到了老办法。

另一方面,成功的平板教学需要创新的教学结构。众所周知,我们今天普遍实施的班级授课制,与第一次工业大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为了满足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强调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来批量化生产人才,其特点是统一、标准、追求效率。而平板教学倡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更加强调差异化教学,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个性、自主、追求质量。未来,平板教学将会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持下,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学习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为每一个学生制订一种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能施教。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平板教学可能会打破40或45分钟的固定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催生出更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标准,甚至会对学校的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这才是平板教学背后蕴含的真正力量。

所以,创造力才是平板教学的竞争力。平板教学不能停留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缝缝补补,它的未来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结构,通过课程资源的统整,教学模式的再造,创设一种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灵活创新的个性化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目前来看,平板教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障碍。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趋势”总会取代“优势”,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不要拘泥于平板教学存在的困难和细节而犹豫、纠结。正如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亚特所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往未来之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平板教学的未来,需要我们汲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智慧和经验,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富有创新的大胆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平板电脑教学效果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