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60例临床观察

2015-09-05 05:07李锋朱蔚琳张行
山东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针刀韧带股骨

李锋,朱蔚琳,张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530021)

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指膝关节内外侧两条主要韧带的慢性炎症,近年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膝关节周围有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四个附着点,随年龄的增长、韧带钙化、骨质增生和劳损的积累,在附着点骨膜处会发生无菌性炎症,当下蹲或站起时韧带收缩局部受力加大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蹲或站起时疼痛吃力,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按摩、理疗等,但效果欠佳。2013年10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患者6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患者,男84例、女36例,年龄45~83岁,病程3~36个月。病变为单侧膝关节87例,双侧膝关节33例。患者均无严重心肺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慢性发展的膝关节周围疼痛,以行走及上下楼梯或下蹲等活动时为甚,无关节活动弹响。体检发现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侧髁连线途经位置、股骨外上髁与腓骨小头连线途经解剖位置有明显压痛点,局部硬结或条索,膝关节侧方加压试验阳性,膝关节X线或CT、MRI检查,有明显的膝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内外侧副韧带钙化,膝关节腔无明显积液、无明显髁间隆突增生变尖。排除标准:有膝关节周围疼痛及压痛,但疼痛点与内外侧副韧带解剖位置不符,或合并有膝关节挤压和关节研磨试验阳性,膝关节肿胀畸形,X形或O形腿,X线、CT或MRI检查显示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及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明显积液,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除外。120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单双号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阻滞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取坐位膝关节屈曲90度,在膝关节两侧沿股骨外上髁与腓骨小头外侧连线,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侧髁连线按压找出明显的压痛点或硬结点,并用龙胆紫液标记,局部消毒铺巾,分别在各标记点进针,每一定位点注射消炎镇痛药液2~3 mL。药液配方: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21 mg,维生素B1100 mg,曲安奈德10 mg,加生理盐水配至15 mL。两组均只进行1次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上述神经阻滞后观察5 min,待局部麻醉较完善后,穿戴手套,右手持针刀,左手拿消毒止血纱布,刀口线与韧带纵轴方向平行刺入定位点,当针刀接触骨面时开始剥离,先用疏通剥离法纵向松解1~2 cm,然后横向贴骨面剥离,将韧带从骨面上铲下剥离,手下针体无卡压感后出针,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小敷料固定2~3 d。在韧带附着点处时用纵行疏通剥离法,不在附着点则用横行铲剥法。两组治疗后均要求不再口服镇痛药物,个别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者口服布洛芬200 mg。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划一条长线(长为10 cm),一端代表无痛(0分),另一端代表剧痛(10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静息疼痛VAS评分(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VAS)。②疗效。局部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为痊愈;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日常活动无妨碍为显效;局部肿胀、疼痛减轻,行走和日常生活轻度受限为好转;局部疼痛肿胀改善不明显,行走和日常生活明显受限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数据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RVAS、PVAS比较见表1。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22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 91.7%,对照组分别为 5、15、26、14 例及76.7%,两组有效率比较,P <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VAS、PVAS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VAS、PVAS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后1周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后 2周相比,◇P<0.05;与阻滞组同时点相比,△P <0.05。

联合组60治疗前 2.92 ±1.16 6.27 ±1.21治疗后1 周 2.28 ±1.06* 3.60 ±1.50*△治疗后2 周 1.81 ±1.12*△ 2.83 ±1.26*△▲治疗后4 周 1.63 ±1.24*△ 1.82 ±1.04*△◇阻滞组 60治疗前 2.96 ±1.08 6.41 ±1.24治疗后1 周 2.46 ±0.97 5.60 ±1.07*治疗后2 周 2.37 ±1.02* 3.49 ±1.25*治疗后4 周 2.18 ±1.01* 3.44 ±1.29*

3 讨论

慢性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炎局部是无菌性炎症,症状重时可出现关节周围肿胀。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炎早期常被误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致治疗原则发生偏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针刀微创疗法是在针刀医学原理基础上,提出人体生物力学动态平衡理论[1],揭示了骨与软组织连接的内在力学联系,将骨关节与软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从人体力学解剖的角度准确分析和判断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好发部位[2]。针刀微创疗法是运用小针刀对膝关节侧副韧带局部结疤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和松解,解除局部神经血管压迫症状,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使疤痕组织尽快吸收,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3~5]。针刀微创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生物力学机制可能是针刀干预后能有效恢复内侧副韧带的部分拉伸力学特性[6,7]。王智勇等[8]于神经阻滞后使用一次性针刀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取得较好效果。陈萍[9]、张智[10]在股骨内侧髁或胫骨内侧髁,使用针刀在可触及的皮下结节、结疤、粘连挛缩僵硬处切割松解治疗。徐洪璋等[11]应用针刀微创治疗技术对慢性肩周炎进行松解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阻滞对慢性膝关节副韧带炎有一定临床效果,但主要表现为静止状态下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运动状态下效果不佳。针刀微创松解内外侧副韧带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关节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更久,可能与膝关节周围生物力学重新达到动态平衡有关。

综上所述,针刀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疗效显著,但针刀微创疗法是有创治疗,操作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定位准确,在股骨内外髁和胫骨内外髁连线上寻找明显压痛点或硬结挛缩处进针刀,操作时应注意做好治疗前解释工作,注意无菌操作,避开血管和神经,防止感染和损伤,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未控制在正常范围时不可使用针刀疗法,以防继发感染。

[1]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6-149.

[2]张天民.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力学病理机制及针刀微创治疗学原理[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46-47.

[3]张义,郭长青.针刀微创治疗软组织疾病的理论依据及其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4):4520-4523.

[4]王海鹏,王友.膝内侧副韧带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07,22(4):412-416.

[5]金晓飞,郭长青,刘福水.针刀微创治疗膝骨关节炎力学信号传导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63-1364,1370.

[6]付达尔丽,郭长青,金晓飞.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内侧副韧带拉伸特性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9(7):912-915.

[7]朴成东,张维蛟,刘月莹.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外侧副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97-9100.

[8]王智勇,陈娟.小针刀微创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1 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35.

[9]陈萍.小针刀加局封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28例[J].当代医学,2010,16(36):53.

[10]张智.针刀治愈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2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21.

[11]徐洪璋,靖林林,程耿斌.小针刀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局部注射治疗肩部慢性肌肉损伤(附5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50(30):95-96.

猜你喜欢
针刀韧带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