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 世界瑰宝

2015-09-10 07:22张中伟
文史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票号漆器

张中伟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帝尧称陶地

北魏改平遥

平遥历史的沿革,起源于史前社会新石器时期的氏族公社晚期。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出版的《山西通志·建置沿革》载:“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陶,即此。”新石器氏族公社时期后期的尧舜时期,属冀州,虞舜帝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陶地改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又属冀州。西周为并州属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传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属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卿分晋,归赵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古陶地设县平陶,属太原郡。

西汉时设京陵、中都二县,与平陶县并属太原郡。王莽“新朝”时,京陵改致城,东汉复旧。三国时归属魏国,并州辖统,属西河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始光九年(424年)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县为平遥县,属太原郡,后移置京陵县境,同时废京陵县入平遥县。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中都县治迁榆次县境,其地归属平遥。平遥后属东魏、北齐、北周统辖。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设州,属介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析置清世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入平遥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设郡,属西河郡。义宁元年(617年),于介休设介休郡,平遥县改属介休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介休郡为介州,属介州。贞观元年(627年)介州废,属汾州。天宝元年(742年),汾州郡废,属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西河郡改,属汾州。五代十国时期,唐同光元年(923年)后,为后唐统治。晋天福元年(936年)后,为后晋管辖。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后属后汉。周广顺元年(951年)后为北汉所据有。

北宋初年,仍为北汉占据。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归北宋,属汾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灭北宋后归金统治,仍属汾州。元朝时未变。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升为府,平遥属汾州府,属山西省承宣布政使司,又设冀南道驻此。清顺治三年(1646年),裁冀南道,隶冀宁道,仍属汾州府。

1912年废州后直属于省。1913年3月,省县之间设道时属中路道。1914年6月,属冀宁道(中路道改)。1927年4月,山西废除道制后,直辖于省府。

1938年2月13日,日军侵占平遥,建立伪政权。同年4月,在本县彭坡头村建立起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领导,后属太岳区一专区管辖。

1941年,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以同蒲铁路为界,实行南北分治,在铁路北境地辖平遥及介休、汾阳、孝义县部分地区,建立起平介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太岳专署管辖。次年5月,划归晋西北行政公署八专区,实际由中共晋西南工委统一领导。1945年9月,铁路南境的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改为平遥县民主政府,仍属太岳区一专区。平介县属吕梁行署七专区管辖。1948年8月,平遥县属晋中区。同月,平遥县城关区升级为平遥市(县级),与平遥县同属晋中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0月,平介县撤销,所属地域复归原四县。1949年2月,平遥县、平遥市同属太原三专区。8月10日,平遥市撤销,恢复平遥县城关区。平遥县属榆次专区(驻太谷)。9月6日,属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太谷)。同月28日,迁往榆次。

1950年8月,属榆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属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11月,属晋中专员公署。1968年9月,属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属晋中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属晋中市管辖,至今。

文明历史久

灿烂文物多

早在新石器时期,平遥这块土地上就有了人类居住。据考古工作者勘测记载,仅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就达14处之多,并有众多的出土文物,如棺葬及土坑竖穴葬、半穴居式房基、夹砂绳纹灰陶片,器形有鬲、罐、肩胛骨、猪下颌骨和石器等。至于中古时期人类遗址如京陵城遗址、中都城旧址,及重要墓葬如尹吉甫墓、东大阎墓群等,就更是数不胜数。地上文物有平遥县域内相当于县级的地域及治所7处,即氏族公社到秦朝统一时的陶或平陶,西汉到北魏时期的京陵(其中包括新朝时期改名的致城时期)县城、中都县城,北魏到现今的平遥县城,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至大业二年(606年)时期的清世县城,抗日战争期间的平介县(南良庄为县政府所在地)、解放战争期间,1948年8月到1949年2月的平遥市。另外中都县城还曾做过代王刘恒(即汉文帝)的王都。还有后魏时期的蔚州城遗址1处,其他城池遗址有来城、羌城、亭冈城3处。由于这些众多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使平遥成为地下、地上文物存在众多的著名文物大县。截至2014年底,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9处,其中有闻名世界的平遥古城墙;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还有以拱木结构建筑驰名中外的镇国寺;建造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名列全国时间最早的平遥文庙大成殿;唐代高僧无名祖师,因医治唐肃宗母亲眼睛而出名,到宋金时为其修建的慈相寺麓台塔;始建于唐代,位于县城东大街的清虚观,是当年与芮城永乐宫一样级别的道教圣地;再如位于乡间的金庄文庙,再现了当年质朴的儒学崇拜;梁家滩旁的白云寺,则典型地展示出佛教净土的清净悠然。至于城内的日升昌旧址,依旧形象地诉说着当年雷履泰创业的宏图伟略;平遥市楼、平遥城隍庙,仍展示着平遥穿越古今的市场繁华。省级文保单位1处,即东大阎村古墓葬,到今仍如未揭盖头的新娘,令人想象着她的美妙无比。市级文保单位4处和县级文保单位96处,犹如镶嵌在平遥大地上的颗颗明珠,向世人显示着平遥的永恒魅力。其他已毁或还未统计文物不说,单就古戏台一项,据郝汝春先生最近出版的《平遥古戏台》一书统计,平遥就先后有过古戏台362座(其中已废195座,现存167座)。由上可知平遥确实是全国范围内名副其实的文物古迹大县。

在平遥众多的文物古迹中,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在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收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随着平遥古城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平遥现今的19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越来越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且不说驰名中外的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就是城内的日升昌票号旧址、平遥文庙、平遥清虚观、平遥城隍庙、雷履泰故居、平遥市楼和城外星罗棋布的慈相寺、清凉寺、利应侯庙、襄垣慈胜寺、干坑南神庙、北依涧永福寺、梁家滩白云寺、平遥惠济桥、南政隆福寺等,都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目标。每逢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到来,整个平遥古城内就成为游客的海洋。城外旅游景点处,则成为连接车水马龙般车流的汇聚点。尤其是每年9月举办的国际摄影节到来时,平遥古城内更是汇聚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众多国际友人,从而使平遥古城更成为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地灵人才萃

业显名芳香

平遥作为具有悠久、灿烂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产生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远在新石器时期晚期的尧舜时期,舜帝为纪念尧的初封地,就修筑了具有“龟城”雏形的古陶城,即平遥城,安顿了曾被洪水逼迫迁走的当地民众。西周末期,为抵御外族入侵,王朝重臣尹吉甫率兵驱逐猃狁至太原,后在平遥境内驻兵,留下众多历史遗址和传说。在平遥中都当过代王的汉文帝刘恒和在此出生的汉景帝刘启,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两晋时期的孙楚、孙绰、孙盛祖孙,先后以文学、史学垂范于世。尤其是孙绰为《兰亭集》做跋,成为中国历史上与王羲之并称的东晋著名人物。五代后晋时期的谏议大夫薛融,以其刚直,力谏后晋高祖石敬瑭罢修宫殿,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魏征规谏风范的人物。五代末宋朝初年的侯益,曾以楚国公、太子太师的显爵,受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隆礼尊重。其子侯仁宝、其孙侯延广,都以文韬武略著称于世,成为宋朝初年的主帅性人物。元朝初年的杜丰、梁瑛二人,双双以神武勇略,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末明初的刘基,字伯温,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辅佐明太祖朱元璋,终成一统天下的明朝大业。得古陶地气的明初平遥儒学训导叶伯巨,以其超人的胆略上书明太祖,痛陈明初之弊,虽遭明太祖杀害,但后以“靖难之役”的惨痛史实,雄辩地证明了叶伯巨当初的一颗赤胆忠心。明末清初,与傅山先生遥相呼应进行抗清的刘三元,兵败后虽逃离家乡,但却受到当初为官时子民的终生贡养。清朝乾隆年间,东大阎村阎泰和、阎燮和兄弟,以文进士、武榜眼而双双留誉青史。中国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得仗晋商发祥地的余荫,集数十年努力,开创了平遥日升昌汇兑事业,蔚成全国汇兑大潮的滚滚洪流。先后任过福建巡抚、平遥超山书院山长、总理外国事务大臣的徐继畬,以其《瀛环志略》的大作,成为清朝时期开眼了解西方世界的第一人。平遥南良庄王正清,以其好学勤钻的精神,不仅武艺大成,而且创立镖局,填补了平遥的历史空白。以画作获取民国年间全国第七名的刘崇先,成为平遥在全国画坛争雄的开创人。平遥漆器大师乔泉玉,更是以其精湛的技艺,把平遥推光漆器推向世界。

进入现当代的中国,平遥营里村人侯士敏,受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于1924年初成为平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但不幸牺牲于反击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广州起义”战斗中,年仅33岁。李予昂、李舜琴、任行健,都是以接受高等教育,走上革命道路的志士仁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高层干部。李舜琴还因在平遥组织建立第一个党支部而垂名青史。与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齐名的平遥人侯外庐,不仅以其一系列中国思想史方面的经典论著名标史册,而且还是中国知识界翻译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人。革命烈士朱宝琛、冯以平、安子西、崔鸿泽、冀运程、朱指南、高王氏、梁淑媛、霍玉花,都是为了革命,牺牲在国民党屠刀下的不屈志斗士。而史殿杰、薛佑之、梁学岸、梁奔前,都是为保卫国土而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尤其是梁奔前烈士,其英烈事迹震惊日本,成为闻名中外的民族英雄。著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王瑶,不仅以其勤奋的写作,著成鸿篇巨制,而且还以其渊博的学识,陶冶了无数学界精英。文武兼通的著名才子张德安,在解放后的六十年代,以其刚健的隶书书写的毛主席《七律·长征》,经过多重筛选,参加了中国现代书法展,并远赴日本展出。至于作为“领袖画像”第一人的著名画家李琦、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更成为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盛名远播的世界著名艺术家。

晋商发源地

票号播神州

据专家考证,平遥古城内的街道设置、店铺修筑,都是从商业贸易的角度予以考虑的。由此可见这座古城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见证平遥地面商业贸易的兴盛程度。

据《平遥县志》得知:早在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时,位于平遥到武乡的必经之村——上店村,已被明朝政府确定为公文、商贩往来的递铺驿站,并且平遥通往外县的递铺性驿道共有东北、西北、西南、东南4条,由此可看到,早在道光四年(1823年)平遥日升昌票号成立前,平遥商人早已走出平遥,遍布四方。也正是这样的优越性条件,平遥日升昌票号才得天独厚地在平遥的这块晋商肥田沃土上破土问世,长成枝繁叶茂的苍天巨树。

平遥日升昌票号的成功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唐代开始的对“飞钱”的探索性运行,终于获得成功,从金融业发展的角度,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封建社会清朝母体内已成功转型为资本的正式运营。从日升昌票号问世到十九世纪前后的近百年间,平遥古城内前后共出现过22家票号,占全国票号总数51家的43.1%,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金融业市场,并给平遥带来了“小北京”的称誉,甚至把身为两广总督的祁贡及后人还从长治、高平一带吸引到了平遥。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他的《抱愧山西》一文中,称平遥日升昌票号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并称平遥城内日升昌票号所在的西大街,为中国的“华尔街”。就在中国票号业兴盛时期,仅平遥票号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埠码头开设的分号就前后达到400余座。平遥票号业的兴盛,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各种行业的繁荣,很多商家都成为分号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商号。

由此可见,通过平遥票号以及其他商号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商业人数难计其数。像祥泰隆、长盛裕等商号更将大宗业务做到了蒙古、俄罗斯,可见平遥商人当时的胆量和气魄。

平遥商人历来就有外出经商、赚钱,归来置房买地的习惯。正是这种习俗的结果,所以平遥城内修筑起众多全部用砖修砌二进、三进或多进的四合院,并且更多的是磨砖合缝,雕梁画栋,门窗细作,室内考究的各种建筑。像一般的土坯性墙壁,只能保持五六十年,而像这样砖砌的建筑却可保持到二百年以上。所以当1994年联合国专家到平遥考察见到这些房屋、院落时,盛赞“平遥古城像太阳”。也正是这些雄伟的铺面建筑、高深的晋商院落的存在,不仅使平遥古城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更为新时期平遥旅游业的成功启航并走向兴盛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民俗文化远

中国年味浓

平遥民俗文化范围广泛,源远流长。无论从生产生活风情、商贸交易习俗、人生礼仪传承,还是岁时节日庆典、语音俗语运用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比较重要的表演性民俗文化有:

戏剧文化。平遥作为晋商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平遥商人为求生计,已经走出县域,迈向附近各县及更远的河南、武汉等地。到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平遥境内已出现了协同班、昌盛园、众义园、永梨园、同春园、祝丰园、同梨园等30个左右的晋剧戏班,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平遥人的文化生活,同时还培养出了像丁果仙这样的大名家。正是在这种历史传承的影响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又组织起了以程玉英(以“嗨嗨腔”出名的)为核心的平遥群众晋剧团。1953年,平遥群众晋剧团被划入榆次区专署并移往榆次后,又先后成立了平遥人民晋剧团和平遥青年晋剧团,并一直活跃在平遥及全省各地,有时还到河北井陉一带演出。与此同时,平遥的秧歌剧团也比较活跃,特别是解放后以邱金兰、孙宝昌为代表的平遥秧歌艺人,先后活跃在平遥乃至晋中地区。

平遥盲书。平遥盲书俗称“瞎子说书”。早在明清时期,在民间艺人说评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盲人说书”的演唱形式。解放前后出现的著名艺人有西戈山村的裴广礼(俗名二马则)。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组织全县盲书艺人,经过集中培训后,到全县农村进行巡回演唱,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此项艺术形式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了传承性保护。

民间社火。这是平遥又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娱乐活动,一般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组织。在此期间,村民们采用推车、高跷、旱船、背棍、抬阁、龙灯、竹马、节节高等舞蹈形式,并伴以地秧歌等演唱内容,在城乡间展开娱乐活动。有时还装扮彩车,燃放焰火。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特别是“平遥中国年”作为春节期间对全国乃至世界友人开展的专项活动节目推出后,这些民间社火的丰富多彩内容,更增加了古城春节的年味。

物华极天宝

名产誉全球

来到平遥古城,就会发现,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筑宏丽,文明典雅,而且特产丰富,名吃众多。平遥最出名的土特产为“三宝”,即牛肉、漆器、长山药。

平遥牛肉。平遥牛肉起源于汉代,历经各代加工改进,到明清平遥商人遍布全国时,便将这一名特产带了出去,并成为平遥最重要的代表性特产之一。平遥牛肉选用优质的小牛腿肉煮熟后腌制而成,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醇可口。195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名产食品展览会上,平遥牛肉被评为“全国名产”。改革开放后,随着真空保鲜软馐试验成功,使平遥牛肉这一名产开始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市场。

推光漆器。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就已具雏形。到魏晋南北朝时,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汉代五扇彩绘人物故事屏风,据考证即为平遥漆器。到明清时期,平遥漆器发展到了鼎盛。清代以来出现了以金漆为主,同时红、紫、蓝、绿、黄等颜料入漆、漆面不推光的色料彩画工艺,初步形成了描金彩画的艺术风格。清朝中叶,平遥漆器大胆吸取了福建一带用木炭磨漆剖光的推光漆工艺,使平遥漆器技术产生了大的飞跃,形成了漆面光洁明亮、画面金彩迷幻的独特风格。

清末民初,平遥漆器行业的杰出人物乔泉玉,大胆改进创新,把平遥漆器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并呈现出新的风格特点。1922年,乔泉玉自创“富诚泰”漆器铺,光顾订货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正太铁路的法国总办曾多次专程到平遥订货,使乔泉玉的名字与平遥推光漆器一起漂洋过海,轰动欧美。

1958年3月,平遥推光漆器厂成立,薛生金在乔泉玉大师的亲手传授下,在色泽、图案、式样等方面博采众长,成为新中国平遥漆器艺术的统领人物。1986年,孔雀牡丹屏获国家银质奖;1990年,在中国第三届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神州韵史屏获国家金杯奖。1993年,鉴于薛生金在平遥推光漆器工艺发展中有突出的创新成就,国家轻工总会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当时山西省获此殊荣者仅此一人。1995年7月,薛生金领衔制作的巨型《关公大帝漆画屏风》,获山西省1号版权证书和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长山药。平遥长山药原为山西省地方品种,后引种到河南、山东等地。平遥长山药品种优良,食药兼用。经化验,长山药成份构成元素丰富,营养价值高,而且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土壤要求分析,耕种砂壤浅位薄卵石层黄土状淡褐土,是极宜栽培生产优质长山药的地域,平遥岳壁乡栽培加工长山药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以其优秀品质获得全国“长山药之乡”称号。

平遥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在历史沿革,文物遗址、人才荟萃,商业传承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开放、大碰撞、大交融的时期,平遥这块深邃、悠久、神奇的土地,越来越引起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探究,为平遥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显示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票号漆器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古代银票如何防伪
平遥票号:成也诚信 败也诚信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侯百万”和蔚字五联号
传统漆器的当代困境
1908年那场失败的票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