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的“三宗罪”

2015-09-10 07:22张纲纲
南风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希腊政府欧洲央行希腊

张纲纲

7月12日,在经过了长达17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后,欧盟28国领导人终于和希腊政府就经改方案和贷款条件达成了一致。按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话说:“欧元区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终于过去了。

但是,希腊的形势在接受了欧洲的两次“输血”后,为什么没有丝毫的好转,甚至越来越糟?欧元区又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客观地讲,希腊政府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我们肆意的对希腊政府大加指责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作为欧元区的实际领导者,欧洲央行是否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

欧洲央行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欧元区只包括欧盟境内的11个成员国。但是,随着2001年1月希腊的加入,欧元区的扩容正式拉开了序幕。截至今年1月份,欧元区已经有了19个成员国,触角已经覆盖到了一大半欧盟国家,甚至还包括一些非欧盟国家,像塞浦路斯。

欧元区在考虑是否接受新的成员国时,是有自己的标准的,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条约》)明确规定:要想加入欧元区,申请国必须在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赤字、政府公共债务、汇率的稳定性和政府债券长期利率这5个方面达到《条约》所规定的要求。这其中,在政府财政赤字上面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条约》规定:成员国的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对于当年的希腊来讲,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这个比例肯定是远远高于3%,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但希腊却能够顺利过关,为什么?现在,许多人指责希腊政府靠弄虚作假骗进了欧元区,希腊政府在数字上作了手脚,这不假。但是你欧洲央行干什么去了?数字和事实的明显不符,你为什么却看不出来?正是因为在开始的时候欧洲央行没有把好关,才会有今天的苦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欧元区的危机,是欧洲央行咎由自取!

如果说没有守好欧元区的大门是欧洲央行所犯的第一个错误的话,那么对于已经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来说,欧洲央行没有根据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因势利导,讓他们积极地提升自己,缩小与欧元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错失亡羊补牢的机会,则是欧洲央行所犯的第二个重大错误。

希腊加入欧元区后,欧洲央行如果能够积极地引导希腊政府控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从而在加入后的一个过渡期内让希腊达到《条约》所设定的门槛,那么希腊也不会到今天这个满目疮痍的地步。可事实上,希腊加入欧元区后,欧洲央行却听之任之,对希腊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从而让希腊政府所固有的问题更加的恶化。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国债。在2002年到2007年的这6年时间里,希腊国债的票面利率几乎为零,这与德国政府所发行的国债的票面利率基本持平。德国国债的利率低,可以理解,因为市场普遍认为德国政府财政赤字低,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在一个很健康的水平,因而风险低。而希腊呢,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不但不出面阻止,还允许希腊用与德国相同的利率发行国债。这样一来,希腊政府觉得借钱很便宜,来得不费力气,于是更加拼命地借。结果政府债务越积越多,占GDP的比重一年比一年高。到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它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欧洲央行在成员国申请进入欧元区的时候没有把好关,在他们成为欧元区的一员后,又没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所以出现这次的欧元区危机,看似意料之外,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对此,欧洲央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希腊政府一个人背这个黑锅,也不公平。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的表现一直乏善可陈。就在美、英的经济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实现强劲复苏的时候,欧元区却还在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怪圈中挣扎。而作为欧元区的实际领导者,欧洲央行在处理危机上优柔寡断,制定政策上瞻前顾后,执行上力不从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欧洲所面临的是由政府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相交织而成的“双重危机”。一方面,欧洲许多政府的债务已经高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这些政府偿还现有债务和举借新债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另一方面,欧洲各国经济萎缩,失业率上升,银行“惜贷”,投资下降。要想解决政府债务危机,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紧缩财政,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而要想刺激经济,就必须扩大投资。在政府削减开支、银行不愿借钱、利率杠杆收效甚微之后,量化宽松是唯一的途径。这也是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所采用的政策。实践证明,及时的量化宽松,向市场投放货币,解决市场上的流动性问题,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急需的资金。美、英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苏,量化宽松功不可没。

可是,就在欧元区各方千呼万唤量化宽松的时候,欧洲央行却始终按兵不动,稳坐钓鱼台,从而错过了大好时机。结果呢?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打击。通货紧缩不仅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同时又使得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了政府的公共开支。这样进一步的加重了经济的下滑,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90年代末,日本央行就是没有认识到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没能及时地增加国内货币的流通量,从而导致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萧条。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欧洲央行正在犯同样的错误,重蹈日本央行的覆辙。

面对英美同行的做法,和欧元区内日益高涨的呼声,欧洲央行为什么无动于衷呢?这里面有德国的因素。作为欧元区的老大和欧洲的发动机,虽然也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洗礼,但是德国政府不存在流动性问题。恰恰相反,身处欧洲旋涡中心的德国,却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一枝独秀,经济表现强劲,被认为是欧洲危机的“避风港”,是投资者心目中的投资天堂。所以,对于德国来讲,举债很容易。即使在经济危机闹得最凶的时候,德国10年期长期国债的票面利率仍低于2%,而且还被投资者所追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对德国来讲,量化宽松是没有必要的。德国政府要做的是紧缩财政,把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给降下来。默克尔政府所采用的这种危机应对之策是有道理的,而且事实证明它是对症的,有效的。但问题是,对德国适用的政策,是否对欧元区其他的国家也适用?德国的政策是否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良方”呢?

欧元区的残酷事实对此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欧元区的现实是,欧元区的大部分国家借不到钱。像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甚至包括意大利,这些国家的政府债务已经濒临失控的边缘,经济没有起色和亮点,他们所发行的债券都成为了“垃圾债券”,即使票面利率提高到了10%以上,还是无人问津。 因为借不到钱,这些国家的政府没钱投资,经济进一步下滑。在没有刺激经济增长措施的条件下,欧洲央行片面的强力推行紧缩财政政策,照搬德国模式,使得这些国家丧失了与英、美同步走出危机的大好时机。欧元区今天的乱摊子,欧洲央行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

今年1月份,欧洲央行在各方的指责声中,终于宣布了额度为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对此很兴奋,声称由于量化宽松的受欢迎程度,这轮量化宽松几乎未经表决便一致通过了。但是,对于这份迟到的量化宽松,市场的反映却平平,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太晚了,太少了”!

德国在欧洲央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德国是欧洲央行的最大股东;欧洲央行的总部就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在欧洲央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执行董事会中,德国是这6人委员会中的永久一员,……

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和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在欧洲央行和欧元区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德国对欧洲央行的影响要有个度,毕竟欧洲央行不是德国一家的中央银行,而是欧元区19个成员国所共享的中央银行。而现实正好相反,欧洲央行几乎成为德国央行的扩大版。欧洲央行各项政策的出台,背后都能看到德国的影子。德国虽然名义上只是欧洲央行19个股东中的一个,但实际上德国一股独大,德国的,就是欧洲的;德国说“行”,欧元区就不敢说“不行”,成为实实在在的“霸王股”。

德国在欧元区影响力的泛滥和失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抹杀了欧元区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从而导致欧洲央行制定的各项政策并没有反映出欧元区的实际情况。“药不对症”,其效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欧债危机中,德国强力在欧元区推行德国所奉行的紧缩财政政策,忽视欧元区其他国家对流动性的强烈需求,从而导致欧洲央行坐失量化宽松的最佳时机,让欧元区错过了咸鱼翻身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欧元区一些国家至今还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德国或多或少是负有间接责任的。

这次的欧元区危机,虽然以德国为首的债权方和以希腊为首的债务方最终达成了协议,在最后一刻避免了希腊出局、欧元区瓦解的灾难性结局,大家为之松了一口气;但已经有声音指出,希腊的情况本不该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正是德国,使得欧洲央行在希腊问题上一再拖延,让问题继续发酵,最后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希腊上一届政府与现在齐普拉斯所领导的左翼政府相比,要温和得多。希腊的债权国们(欧盟,欧洲央行和IMF)如果抓住机会,是完全有机会与当时的希腊政府达成协议的,那么之后齐普拉斯所领导的激进政党—希拉兹党的上台,希腊与欧洲的一系列碰撞和交锋,包括7月5日希腊的公投,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是,德国在谈判时,对贷款条款寸步不让,态度强硬,蛮横和冷血,最终导致了谈判的破裂和希腊政府的改选,错失了控制事态继续发展的大好机会。现在,看似谈判成功,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耗时、耗钱、耗力,欧元区也遭受了重创。德国国内的在野党和一些媒体已经开始质疑:默克尔的策略,不仅没有给德国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使得希腊和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更加的敌视德国,默克尔是否应该对此负责呢?

7月15日,就在希腊国会准备与欧洲的债权国所达成的贷款条款进行表决的前夕,IMF出人意料的发文,公开指责欧洲央行强迫希腊接受的贷款条款。IMF 指出,希腊本身就债台高筑,新的860亿欧元的贷款,只会使问题变得更遭,希腊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会超过200%,希腊政府光支付利息和偿还债务就会疲于奔命,所以根本不具有可持续性。希腊现在更需要的,是债务减免,在基数上把债务给减下去。

IMF的建议是实事求是的,很具有建设性。虽然对债权方不公平,但对希腊却尤为重要,而且债务减免在国际舞台上也不是没有先例。其实,这不是IMF 第一次提出这个观点。在7月5日希腊公投前夕,IMF 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但是,这立马遭到了德国的强烈反对,默克尔指出:“任何无条件的债务减免,只会摧挎欧元区”。正是德国的强硬立场,使得债务减免在谈判时被束之高阁,并最终流产。

希腊和欧元区的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希腊政府的巨额债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時都有爆炸的危险。到时候,德国终将为自己在欧洲央行和欧元区的独断专行埋单!

猜你喜欢
希腊政府欧洲央行希腊
11年来首次,欧洲央行将加息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德拉吉:卸任欧洲央行行长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希腊危机:高盛“巨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