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冰与理性财富管理中国化

2015-09-10 07:22李少威
南风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宜信财富

李少威

2015年6月的后半部分,黑色“股灾”让人们浅尝了“由社会制造的威胁人类生存的风险”。不能否认的是,除了实体经济资金被股市黑洞吸附之外,连广场舞大妈都已被财富燥热所动员,股市的蝴蝶效应很可能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系统。

乌尔里希·贝克所构建的“风险社会”理论,正日益成为对当前中国社会栩栩如生的描摹。社会各阶层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安全感缺失,正在形成更大范围的投机偏好,而这很可能带来进一步的安全感缺失,甚至危及个体生存。

如果说以“资产性收入”推动的财富增值是一种社会理想的话,那么从股市投机中的一夜暴富则是一种集体狂想。后者成风,往往是因为对前者认识不足。

当此时,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赵若冰的现身说法,辅以其丰富财富管理经验及理性主义实践经历,以及东西方不同视角的审慎,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2006年,赵若冰从加拿大回国,加入花旗银行,参与组建及管理北京第三家分支机构,后来又在世界一流的欧洲银行担任私人银行副总裁。2008年,舍弃掉在世界性大银行里的一切无限光环的头衔,赵若冰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宜信财富。

在宜信之前,她在职业生涯中从未离开过世界500强企业,都是一般人认为的新时代“铁饭碗”。

而她最终选择的宜信财富,当时只有三四十人,前景难测。当时赵若冰的脑子里发生了什么?这在金融界和舆论界,都是一段长期打着问号的公案。

作为把财富管理理念引入中国的第一批“海归”中的一员,而且是此中久经沙场的老将,赵若冰的选择显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在与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接触之前,她已经静悄悄做过一个调研,并从结论中坚信中国大众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财需求。

这可以理解为中国人对金融参与的强大“内需”。在以宜信为代表的新一代财富管理平台普及之前,中国大众理财产品单一,固定收益类别的投资只有银行储蓄。供需严重失衡,给予了理性的财富管理者“处女地”般的机会,但在制度与技术壁垒面前,外资大企业未必是施展身手最合适的平台。

与唐宁的沟通,讓赵若冰得以把能力、眼光与梦想相结合。

银行储蓄难以跑赢通胀率,信托的投资门槛又把大量“大众富裕阶层”拒之门外,而社会现实是,许多中国人也无法厘清投资与投机的界限,所以股市成了必然选择。

2007年的一波牛市,涌现了许多一夜暴富的“平民股神”,他们的故事通过不断变样的口耳相传,成为了社会集体投机最好的动员机制。尽管因为炒股倾家荡产的例子也不时出现在报章之上,但人们在集体的心理暗示与感染之下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极少数的个案。

赵若冰擅长帮助人们增值财富,但不包括一夜暴富。所以她必须面对的一道难关,是说服宜信财富所定义的“大众富裕阶层”首先抛弃一夜暴富的心态,以从容的态度接受她所倡导的“合理的资产配置”。她开始了涓滴成流的实践开拓。

宜信财富每周二都要组织一次《财富夜话》,与投资者交流。她会建议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组合,除了一部分投资资本市场,还要有固定收益类,也可以配以股权投资。赵若冰希望了解到每一个投资者的生命周期,以此判断这个阶段的财务需求。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接受风险、承受风险的能力,都有自己相应人生阶段的现金流需求。宜信财富还会帮助客户在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做一次回顾、调整,以维持合理的资产配置组合。”

不可讳言,早期一部分具有“海归”身份的人,往往熟稔西方制度、理念与技术,对中国社会现实几乎一无所知。

赵若冰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物质建设的辉煌成就,但也感知了精神建设(或曰信仰建设)的落后,这就是社会学所指的“文化堕距”。

对于赵若冰而言,信仰建设落后,在更具体的层面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她所引领的宜信财富,除了引导既有“大众富裕阶层”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还必须承担培育高成长性人群也就是未来的“大众富裕阶层”的信用体系这一基础性任务。

这就像一场社会实验。宜信必须改造人们在“信用”二字上的价值观,这一任务很大程度上依托成立和发展宜信普惠金融业务来完成的。通过对“小数据、中数据、大数据”的组合应用,宜信已经在二、三、四线城市乃至贫困农村地区建立一套自有的信用建设与评价体系。

社会学家普遍认可一个橄榄型的社会财富结构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强大的中间阶层具有更强的理性特征,会让整个社会更不容易滑入乌合状态。亦即,在不发生大范围的人为或自然灾难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抑制群体的盲动本能。

透过对信用体系建设的笃信与践行,以及至今已经服务了百万名“高成长性人群”的成绩单,赵若冰其实也是在帮助社会培养和稳定中产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赵若冰及宜信所做的,超越财富管理或者金融服务,而有了社会建设的溢出性担当。

赵若冰的专业、职业背景让她对风险十分敏感,这也是成为一个优秀财富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而她从规模庞大的欧洲银行到初创期的宜信公司的“惊险一跃”,却展示出惊人的冒险决心。这种表现,往往也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时不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文化震惊”。

她的选择是成功的。如今的宜信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P2P公司,赵若冰也在这段非常的职业经历中荣誉加身。她用“intensive”(非常浓烈)来形容这段职业历程。“即使宜信没有成功,我也不会后悔”。

当我们观察股市上的狂热行为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参与的个体如果收获丰硕,往往归结于自己的智商与技能,一旦损失惨重,则会抱怨环境、体制与市场。“平民股神”的主动与被动的包装,与这种股市文化不无关系。

财富管理与财富投机之间的区别,也可由此一窥—成功者怎样看待成功本身?赵若冰在鲜花满路的时候,却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如果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不迎来大发展,如果中国的监管机构不是采取一个宽松的欢迎的态度,失败的概率会很大”。

宜信在自身所属的领地经营9年之后,行业早已变了模样。阿里巴巴、蚂蚁金融……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布局圈地,同样,它们中的一部分有眼光有理想的企业,也在创设由自身定义的社会诚信体系。

赵若冰认为,与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相比,她更愿意看到行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看到更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加入。“否则你没有那个动力去再成长、蜕变”。

面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兴金融参与者以面目一新的方式介入,宜信开始了新的成长蜕变过程,目前已经确定了自己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科技让金融更美好”。与过去的三个“三年计划”不同,宜信此次五年计划不仅是对所面临的竞争态势的回应,更是对自身发展历程承前启后的布局。

宜信已经依托科技应用开发了多元化的理财产品:如利用大数据和反欺诈规则诞生的“姨搜”,专为90后诞生的营销工具“安布雷拉”;还有大数据中心为普惠金融家专门设计的“抢小姨”……未来,宜信将依托大数据,让科技为金融插上翅膀。

这也是宜信做好风险控制所需。2015年6月份,新增问题平台达到117家,首次超过新增网贷平台数达81家。宜信CEO唐宁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互联网金融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让整个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意识。

赵若冰说,“宜信在线上、线下经营九年所积累的大数据,是一条护城河,这将是未来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门槛。而这,也是他们在市场萌芽阶段日复一日的基础性工作之后获得的最好的酬答”。

移动互联网科技某种程度上拉平了中国与西方的技术落差,这让依托于这一技术的许多行业和领域有可能不再一直跟在西方后面奋起直追,而是得到一个“弯道超车”的契机。

赵若冰相信,这个契机亦将青睐她所在的财富管理领域。

猜你喜欢
宜信财富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宜信财富宣布成立海外财富管理部
将苦难转为成一笔财富
P2P网络借贷中债权转让模式的问题分析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宜信携手清华MBA推出“金融创新大讲堂”
宜信发布《2014中国财富管理报告:展望与策略》
宜信财富:配置全球资产
宜信发布CSR“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