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合”外交思想

2015-09-10 07:22倪世雄
人民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外交和平发展

倪世雄

【摘要】在国际局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当前,共建人类持久和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执政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和合”外交思想,内涵深邃,形式丰富,包括和平发展、和气生财、合作安全、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谐共生以及协和万邦等。习近平“和合”外交思想通俗易懂,接地气,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奋发进取的根本指导,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贡献。

【关键词】 “和合”外交 和平发展 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和实力是指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等实力在实践活动中完美融合而形成的复合效力。和实力犹如中国文化中的太极,刚柔相济。经济和军事实力是和实力的一方面,没有这些实力,文化和制度实力就没有物质支撑,犹如空中楼阁。同时,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制度的保障,经济和军事实力也无法长期、稳定、从容地发挥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四者结合起来,和实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最大实力。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如下和平发展理念:首先,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其次,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军队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能打仗、打胜仗;再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自古就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两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多边外交、公共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合”外交思想。

和平发展:超越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习近平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研讨会上说,维护世界和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爱好和平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习近平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这就超越了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即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争霸或称霸的崛起之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和气生财: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与对外合作的不断深入,经济目标与中国外交战略目标、外交价值取向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国的对外合作与交往中出现过严重重利轻义或舍利取义的情况,从实践来看,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的全球化与多样化,树立正确义利观,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是外交得道多助的重要基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传统优秀文化决定了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首先要“义”字当头,这个“义”就是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金钱易得,朋友难求。“义”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顺应资本的逐利定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的发展是从和平友好合作的理念出发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所谓的“扩张掠夺”,也不附带任何强迫的政治条件。习近平强调,要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切实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与各方弘义融利。

合作安全: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2013年6月19日,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2014年5月20日,习近平在上海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安全也应该是包容的。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中方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习近平也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倡导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方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和而不同: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中庸》中也讲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些既是中华民族古代经典哲学思想,也可以成为与时俱进的外交新理念。中国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也提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只要世界人民在心中坚定了和平理念,树立和而不同的开放包容观念,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

以和为贵: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却有以和为贵、和平相处的文化基因。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举行“庄园会晤”,进一步提出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并精辟阐述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把“不冲突、不对抗”放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以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

和谐共生: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2013年10月24至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此前,习近平多次讲到,“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从“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下两个大国”到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认识和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和升华。从全人类命运的角度来建构中国的外交思想,这是一个生动的创新。“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的和平外交赢得了世界话语权,说出了让世界听得懂、听得进去的中国话,受到了广泛好评。

协和万邦: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

在战争与和平面前,我们希望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习近平说:“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就有“和合中庸”、“世界大同”的理念。虽然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但是这些思想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愈见其夺目光辉。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全方位和平外交的总体战略思路,即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家和万事兴,人和国家强。习近平提出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和增强国家亲和力的思想,强调“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通过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做好人脉工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的“和合”外交不仅是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要努力塑造一个天下太平、协和万邦的世界图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时讲到:“中国梦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习近平宣示,中国人民正在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

可见,“中国梦”有两层含义:国内层面上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层面上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梦”是“和合”外交的生动体现,“和合”外交是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习近平“和合”外交思想接地气,内涵深刻,感染力和指导性都很强,必将有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贡献新智慧。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公为明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新华网,2015-5-19。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

习近平论和平与战争/对外关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讲话

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愿意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也期待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长期以来,在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得到维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为各国发展创造了必要环境。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共同珍惜和呵护来之不易的和平。——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中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也是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建设性力量。——2015年3月17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的讲话

……

猜你喜欢
外交和平发展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区域发展篇
博弈·和平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期盼和平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