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宣传教育

2015-09-10 07:22袁珠萍
党史文苑 2015年16期
关键词:国际主义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

袁珠萍

[摘要]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作战胜利,使广大志愿军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在全国人民及赴朝志愿军中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针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本文主要考察《人民日报》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抗美援朝志愿军人民日报启示

关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宣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1]p521它阐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属性。列宁曾指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号,这两个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两大营垒相适应的口号,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2]p339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世界观。

一、抗美援朝时期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国际环境仍存在极大挑战。195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中国的危机》的讲话,在西方太平洋地区划定了一条北起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群岛、南洋菲律宾群岛的环形防务带,用以抵制所谓的“共产主义扩张”。同年6月,美国先是派遣本国部队、继而又组织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为了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党中央最先在军队、进而又在全国各项运动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自上而下、全军一致行动”方针的指导下,集中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抗美援朝初期,《人民日报》主要是宣传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激发志愿军同仇敌忾的政治热情;同时积极报道群众志愿参军和开展抗美援朝生产竞赛及劳军运动的情况,引导群众把对抗美援朝的热情落实到生产上来。1951年第二季度前后,《人民日报》根据当时运动发展情况,围绕国家制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以款折合)、优待烈属军属三项活动,掀起了宣传高潮,进一步对群众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报道。

195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时事宣传的指示》,指出:“为了使全体人民正确地认识当前形势,确立胜利信心,消灭恐美心理,各地应即展开关于目前时事的宣传运动。”宣传的内容主要有二:“(甲)我国对美军扩大侵朝不能置之不理;(乙)我全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应有一致之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3]p436-440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地通过举行集会,声讨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举办“美帝侵华史料展”及其他文艺形式,揭露美国一贯侵略我国的罪行。同年1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在强调抗美援朝必要性的同时,指出:“必须特别着重于反对美帝国主义新的法西斯思想,肃清美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人民中所传播的一切有害的影响和半殖民地奴化的买办思想,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思想的残余,发扬民族自尊心和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传统,树立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信心……迅速改变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以抗美援朝为具体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4]这一社论体现了抗美援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精神和指导性原则。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宣言还以各民主党派的名义表示,“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3]p455。随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也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为了加强志愿军思想政治教育,1951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动,乃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密切结合的具体表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在我军入朝作战开始就已经有了基础。”[5]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志愿军战斗力的无穷的源泉,志愿军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的提高,是依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群众性的政治工作。10月30日,为了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表示:“中国青年及学生与全世界青年及学生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的决心,特别是在青年中展开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运动,积极支持朝鲜和亚洲青年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6]这也表明了中国青年对抗美援朝的支持。1950年12月,《人民日报》在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撰文中指出:“‘一二·九’不仅是中国青年运动的纪念日,同时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也是一个可以纪念的日子……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朝鲜战争,正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与全世界的和平。广大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在这一伟大运动中应该坚定地站在斗争的最前列。”[7]青年担负着祖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建设的重任。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青年应该比以前历次斗争中表现出更坚强的团结和组织力量。针对不少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1951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在其社论中指出:“我们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心思想来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以战胜敌人,建设祖国。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8]向青年和人民群众正确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严肃而重大的政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运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中,广大工人、群众不仅树立了仇视、鄙视、蔑视美国的正确立场,提高了阶级觉悟,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加强和亲密了工人、职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1950年11月,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各地铁路员工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前完成任务,所掀起的空前规模的爱国主义生产大竞赛,正在全国各地铁路职工中蓬勃展开”。“工作在中朝边界地区的铁路工人,都在加倍紧张的为巩固国防而努力。”“东北铁路局运输部门提出,拿出一切力量,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性,高度提高车辆运用效率,战胜车辆不足的困难。”[9]体现了工人阶级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支援国家建设的工作热忱。

抗美援朝以来,《人民日报》对各行各业的爱国主义运动进行了大肆宣传报道,使群众积极地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中来,使他们进一步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到1953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又针对美国侵略者同中朝谈判停战,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阴谋进行了揭露。通过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全国人民明确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生产热情和工作热情。

二、抗美援朝中的国际主义宣传教育

抗美援朝一开始,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号召全国各界人民声援和拥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人民日报》这一时期对国际主义的宣传教育,主要是针对战争时局的需要,宣扬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鼓励志愿军英勇作战,运用各种典型材料和英勇事迹,进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把加强中朝两军合作、尊重朝鲜人民和政府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工作。毛泽东于1950年10月8日,在《中央军委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命令》中指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3]p362《命令》规定了出国作战的政治目的,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是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当天,毛泽东又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要求全体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劳动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些命令,在部队的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使两军在战斗中形成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

在朝鲜战场上,广大志愿军指战员英勇作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模范。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对典型英雄人物事迹进行了追踪报道。1952年1月2日,罗盛教为救落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王莹 壮烈牺牲。2月5日,《人民日报》在报道罗盛教的光荣事迹中指出:“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舍身抢救朝鲜溺水少年崔王莹 的壮烈事迹,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中被人民广泛地传播,并已成为广大指挥员、战斗员的学习榜样。”[10]罗盛教烈士生前所属部队报纸也发表了短评,号召全体指战员、战斗员和工作人员学习罗盛教烈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军人的崇高品质,进一步加强中朝人民的团结。3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舍身抢救朝鲜溺水少年的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光荣称号。

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在朝鲜通讯专栏中发表了《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一文,指出:“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伟大战士邱少云……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以后,烈火才熄灭了。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11]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又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52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以《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为题,报道了黄继光的英勇事迹,指出:“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英勇奋斗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12]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黄继光烈士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的光荣称号。

此前,1952年5月19日,《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爱好自由的人民为和平而斗争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有力的武器。……只有在国际主义的基础上,才能保卫祖国和民族的利益;真正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密不可分的,而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则是水火不相容的……伟大的、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朝鲜的援助,是民主阵营各国人民,对于朝鲜人民兄弟般的关切的突出表现。”[13]朝鲜和中国在历史上向来就是唇齿相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战争这一事实,是民主阵营国家间坚贞不渝的友谊和互助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崇高和无私的援助。

1953年10月25日,在志愿军开赴朝鲜3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进行正义战争,不仅坚决地抗击和打败了美国侵略军,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保障了祖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全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加强了各民族人民间的团结,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4]朝鲜战争以美国侵略者失败而停止,这个事实使亚洲和世界一切殖民地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任何强大帝国主义所绝对不能战胜的,鼓舞各国人民加紧争取独立、自由与和平的斗争勇气和信心。

抗美援朝期间,除了《人民日报》等报刊宣传,同时在宣传上还运用了广播电台、文学艺术作品等进行政治动员,《人民日报》还特别开辟了《抗美援朝专刊》,通过开展国际主义教育,使志愿军和群众认识到抗美援朝是正义的行动,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对揭露美国的侵略事实,对唤起民众的参与意识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思想觉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抗美援朝时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现实启示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它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15]p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5]p851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继续推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中处于统率地位,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对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引航向。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与创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是要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三是要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汲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总而言之,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命运已经与世界联为一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6]p70因此,当前更要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4]开展抗美援朝的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1950-11-01.

[5]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力量的源泉[N].人民日报,1951-10-25.

[6]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发出通知纪念世界青年日与世界学生周以加强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N].人民日报,1950-10-30.

[7]发扬“一二·九”的爱国主义精神纪念“一二·九”运动十五周年[N].人民日报,1950-12-09.

[8]继续加强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的内容[N].人民日报,1951-11-04.

[9]各地铁路员工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保证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前完成任务[N].人民日报,1950-11-24.

[10]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舍身抢救朝鲜溺水少年广大中朝战士决心学习烈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N].人民日报,1952-02-05.

[11]伟大的战士邱少云[N].人民日报,1952-12-04.

[12]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N].人民日报,1952-12-21.

[13]金日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朝鲜人民的斗争[N].人民日报,1952-05-19.

[14]为和平而战斗的光荣伟大的三年[N].人民日报,1953-10-2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彭月才

猜你喜欢
国际主义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新国际主义想象:实现中国软实力升级换代
01 国际主义在中国援外中的实践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国际主义战士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5周年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十周年(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