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初期献纳器材运动研究

2015-09-10 07:22盛雷
党史文苑 2015年16期
关键词:鞍钢鞍山器材

盛雷

[摘要]献纳器材运动,是东北解放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起的一场群众运动,为东北地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关键词]献纳器材中国共产党东北解放初期

“献纳器材运动”,又称为“献交器材运动”,是东北解放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起的一场群众运动。献纳器材运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却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献纳器材运动的时代背景

献纳器材运动的发起,与东北解放初期东北地区的形势和党的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直接相关。

1948年11月9日,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这一转折时期,中共中央东北局先后在哈尔滨和沈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不仅总结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分析了东北解放后的形势发展,而且明确提出新时期新阶段东北局的两大基本任务,即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1月23日,会议通过了《关于全东北解放的形势与任务决议》。《决议》指出:“东北党为了完成巩固东北,与支援全国的双重任务,其中心环节,为发展东北经济,建设东北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东北全党今后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1]p101-102自此,东北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战争转向建设,以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建设作为首要任务。11月28日,陈云在沈阳召开的东北局、辽北省委、沈阳军管会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东北、沈阳情况与任务及沈阳当前工作重心》的报告,对东北解放后东北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再次进行了强调,报告指出:“全东北解放后,中心任务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因此,今后要把工业放在首位,尤其突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当前工作重心要放在国营大企业。”[2]p541

1949年5月6日,中央对《决议》作出批示:“东北局关于全东北解放后的形势与任务决议,中央完全同意。”[1]p99随即,该《决议》在东北党内正式下达,成为日后各地区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

此时,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区,是中国除台湾之外现代工业基础相对来说最好的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相关指示,各地区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工人复工,整理厂房设备,把恢复工业生产作为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发挥东北地区的工业优势,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但是,恢复生产却面临着极大困难。一方面,经过长期战乱,东北地区的工业遭受严重破坏,生产极度萎缩。时任东北工业部部长的王首道指出:“全境解放后,修复开工的尚不及伪满时期最高生产水平的40%。”[3]p549另一方面,各大工厂厂房、机器年久失修,各类设备损失严重。据时任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的王勋回忆,军管会接管鞍钢时,偌大一片厂区空空荡荡,杂物乱堆,荒草丛生,显得一片凄凉,“那时,有的高炉被炸坏了,高炉的炉料和铁水凝结在炉子里;煤气管和煤气柜被炸开了;焦炉因多年不生产,炉顶长了草,炉内却淋了水;工厂的各种机器锈蚀得厉害,零件不全,仓库个个是空的”[4]p63。

然而,最大的困难是恢复生产必需的各种工业器械和资材严重匮乏。据时任鞍山市总工会副主席的王群回忆:“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器材奇缺”[5]p280。而时任鞍钢第一初轧厂厂长的王敬桓更是指出,“当时困难到这种地步:就是一把锉刀,一个氧气嘴子,一把钢锯,都是十分当用的工具”[4]p92。

抗战胜利前,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带有浓厚殖民地色彩,机械工业较为落后,工业设备、零部件等重要器材主要来源于日本、德国、美国,本地区基本无能力生产。而此时日本和德国已是二战战败国,美国政府尚未和中共建立外交关系,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府无法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获取东北工业恢复和发展急需的器材。各类器材的匮乏,直接影响到厂房和机器的修复工作,更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以鞍钢的修复工作为例,负责接管鞍钢的军管会人员就鞍钢多久可以恢复生产的问题,向留在鞍钢的日籍顾问、原昭和制钢所理事濑尾喜代三进行询问。濑尾傲慢地说道:“恢复谈何容易!它需要美国的设备,日本的技术,再加上20年的时光。但你们没有同美国建交,日本又是战败国。看来,这片厂区只能种高粱了。”[6]p362

严重的困难局面,并没有挫伤东北局与各地区党委、政府恢复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他们通过深入工人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对现阶段工厂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制定了修复厂房和机器的方案,同时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局部性的恢复。另一方面,他们广泛发动工人群众,寻找解决器材匮乏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工人主动将自己保存的一些器材捐献给工厂。这一举动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将工人自发的、零星的捐献活动引导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献纳器材运动。

二、献纳器材运动的方针策略

东北解放初期,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寻访,各地区党委、政府了解到,尽管东北地区工业历经战火破坏,机器设备遭受重大损失,但有不少器材散失在各地,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将这些器材回收。

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器材流散在当地工人群众手中。据时任鞍钢轧钢部主任的吴铎回忆,在调查寻访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小型设备、器材、零部件被工人拿回家”[7]p260。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广大工人群众为了反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时而将一些工具器械带走,以此作为反抗斗争的一种方式。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导致工人生活贫困,入不敷出,部分工人将工厂里的器材带走,自己开小作坊维持生计,或者直接将器材转卖以换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同时,东北解放前夕,部分工人在护厂护矿的过程中,将一些器材带走收藏起来。

另一方面,当地五金商人手中囤积了大量器材。东北解放前,由于长期战乱,各地工厂管理松散,大量器材无人看守。一些不法商人鼓动部分工人和市民偷盗工矿企业器材,并大肆收购,运往内地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这导致盗窃行为猖獗,工业器材损失无数。对于这种情况,据时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李松堂回忆,“鞍钢停产保管期间,最大问题是防止盗窃。大型设备固然运不走,但鞍钢的小件设备(马达等)、五金材料、备品备件、未及外运的钢材等到处都是,因而全国各地有不少商人齐集鞍山,造成市面上的畸形繁荣,待机盗运”[8]p123。东北解放初期,偷盗行为仍时有发生,五金商人手中囤积不少器材,没有来得及运走。此时,一些不法商人与国民党潜伏特务相勾结,将不少器材掩埋隐藏起来,或者直接予以破坏。

有鉴于此,各地区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对于五金商人与国民党特务的偷盗、囤积、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其私藏囤积的器材坚决予以没收。同时,发动工人群众进行护厂护矿,保护公物,防止反动分子偷盗、破坏器材和物资。

而对于工人群众手中的器材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最初,地方党委、政府中有的提出由政府出资收购,认为经过长期战乱,工人群众生活比较艰苦,采取收购的方式,群众容易接受,器材回收有可能顺利进行,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群众生活。

对于这种方式,反对的较多,认为不论工人群众是在什么时期、出于什么目的将器材拿走,严格来说都是从公家拿走的,现在东北已经解放,工人群众翻身做主人,如若人民政府出资回购器材显然不合理,而且容易助长偷拿公家财物的不良风气,导致群众工作产生右倾错误。但是也不能对工人群众的器材采取没收方式,这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抵触,甚至隐匿器材,导致群众工作产生“左”倾错误。

多数地方党委、政府通过比较,认为采取广泛宣传引导,增强职工翻身做主人的阶级觉悟和主人翁意识,将职工自发的个人捐献行为引导为集体性、全民性的自愿献纳这种方式,无疑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职工运动的相关指示精神,有利于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业建设,也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

东北局审时度势,在综合各地党委、政府的相关建议后,指出搜集回收散失各地的器材,应采取动员工人群众自愿捐献、交纳的方式。同时,提出领导群众性献纳器材运动所应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充分发动并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将献纳运动与立功运动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有功人员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三、献纳器材运动的具体实践

根据东北局的相关指示,各地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并发布关于献纳器材运动的公告,在“公物还家”的口号指引下,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相关指示,领导并组织广大工人群众,自1948年12月至1949年5月的半年时间里,在东北地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献纳器材运动。

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地及各大工矿区,相继颁布动员工人群众献纳器材的公告。1948年12月22日,鞍山市政府发出号召市民“献交器材的《布告》,指出:“为展开鞍钢复工,工人就业的工作,而发展本市的工业经济,改善市民的经济生活,以期达成生产建设,支援前线的任务计,兹特号召我全体市民,实行‘献交器材运动’,将现存之各种器材,不论其来路如何(盗取、拾得、购入、原存),亦不论其收藏何处(地上、地下、仓库、室外),只要其原为钢铁厂器材,均应无顾虑无隐留地献交出来,以做生产建设的工具,恢复鞍钢的重工业设施。”[9]p50

1948年12月下旬,海城县政府发布《为号召市民献交器材运动布告》。海城县工会也发布《敬告海城各界同胞书》,指出:“全县各界亲爱的同胞,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拿出急公好义的气魄,来战胜我们目前的困难,同时又是无比光荣的任务。我们提议,所有各界同胞,自动地献出各种机械、电气、油漆、五金、图纸、仪器、药品以及一切为恢复工业所需的物资,越多越好,并且政府已有奖金规定,以感谢献物的同胞。”[10]p77

在颁布公告、动员献纳的同时,各地纷纷成立献纳器材运动委员会,在具体工作中予以指导。

第一,深入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教育。鞍山《工人生活》报、《抚顺工人报》等各地区工会机关报,不断对献纳器材运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集体的事迹进行报道,呼吁并鼓励全体职工、市民、农民参与献纳器材运动,为尽快实现全面复工、为工业建设作出贡献。各地区工会纷纷设立工人培训班,加强对工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阶级觉悟和政治责任感。与此同时,各地区工会组织宣传队,深入广大农村进行宣传,使献纳器材发展成为一场全体民众共同参与的运动。

第二,动员广大工人群众积极献纳,尤其鼓励献纳急需的和紧缺的器械、资材,制定并颁布奖励规定。对于献纳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荣誉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将献纳与立功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抚顺老虎台煤矿向广大职工发出“人人献纳、个个献宝”的口号,规定凡献纳器材者,均给予政治上的荣誉表彰,按照所献器材市面价格的百分之十给予现金奖励,对于紧缺器材,给予百分之百的现金奖励。

第三,成立就业指导所,对于自动献纳器材的群众,不管是职工家属,还是普通市民、农民,均可由当地工会开具介绍信,在工矿企业中优先安排工作。

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宣传动员和积极引导下,广大工人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献纳器材运动中,将个人保存的机器、设备、零部件等资材,自愿地捐献出来。同时,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当地政府、厂矿寻找散落在各地的器材。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例如,鞍山市在献纳器材运动开始的第一个月,就有10745户参与其中,占当时全市户数的39%,有161名个人立功受奖,涌现出以孟泰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时为鞍钢炼铁厂修理场工人的孟泰,带领工友四处寻找散失的器材,积极参与献纳器材运动,为鞍钢恢复生产作出重大贡献。1949年5月1日,“在鞍山市庆祝‘五一’大会上,孟泰被表彰为一等功臣,其保管收捡器材的库房被誉为‘孟泰仓库’”[11]p283。抚顺市在1949年5月11日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向献纳器材运动中涌现出的277名先进个人颁发奖章和奖状,并由中共抚顺市委书记孔原向胜利煤矿、龙凤煤矿、西露天煤矿三家先进单位颁发光荣旗。

截至1949年5月,“据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等6个市和沈阳铁路局的不完全统计,职工群众献纳的各种器材达87万余件,价值达420多亿元(东北币)”[12]p122。这其中,“鞍钢发动群众共献交出各种器材21万件,本溪煤铁公司钢铁部献交器材3786件,抚顺制钢厂献交器材9万多件”[13]p8。东北地区最大的三家钢铁企业,就动员广大工人群众献纳器材30余万件,这对东北地区工业生产的快速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献纳器材运动的重大意义

在东北局及各地党委、政府的积极组织和领导下,献纳器材运动持续了半年时间,至1949年5月宣告胜利结束。通过这场群众性运动,不仅为东北地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经历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了我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就经济意义而言,各大工厂矿区的工人,各地市民和农民踊跃捐献、交纳了大批器材,小到工具、电线、铁管、钢板等各类资材,大到仪器、仪表、电机、小型机械设备等,甚至有工人将自己经营的小作坊直接捐献出来,其中有许多器材都是工厂矿山恢复生产时急需的,但又难以买到的。这些在当时异常珍贵的器材,为解决零部件、器械和资材极端匮乏的问题,克服恢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鞍山为例,献纳器材运动委员会对于工人群众捐献、交纳的各类器材,登记造册之后,立即按类别分配给各大工厂矿区,用来修复厂房、机器和设备,以便迅速恢复生产。正是得益于这些珍贵的器材,鞍钢工人加紧修复工作,使鞍钢得以于1949年7月9日正式复工,为新中国的成立献礼。时任鞍钢采矿部主任的刘克刚指出:“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当时工人的献交器材运动,就不会有鞍钢的‘七·九’开工。”[5]p263

就政治意义而言,通过这场运动,为东北地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一,献纳器材运动的胜利,不仅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工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且成功塑造了中共的良好形象,形成了党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相信党的良好局面。在运动中,东北局和各地党委、政府正确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由此巩固了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

对此,时任鞍山钢铁公司制造部工程师的杨树棠说道:“当时,我看到那些生活困难的工人群众把宝贵的器材献出来,深深地被工人群众这种相信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工厂的行为所感动。……在献交器材运动的日子里,我感到新中国成立后,天地变了颜色,到处一片火红,连空气都是火热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伟大,懂得了共产党植根于人民群众中是不可战胜的道理。”[4]p72

与此同时,通过这场群众性运动,东北局和各地党委、政府全面贯彻了《关于全东北解放的形势与任务决议》,将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城市,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这表明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仅仅能够夺取政权,而且也能够较好地掌握政权;不仅仅能够很好地组织农民、农村工作,而且也具备了管理城市、组织工人进行现代化工业建设的能力。

面对献纳器材运动中工人群众的高涨热情,日籍顾问濑尾喜代三也不禁感慨:以往“都是工人把工厂的东西往家里拿,哪有工人往工厂里送东西的,你们共产党大大的了不起”[14]p337。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强大的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地区工业获得迅速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通过这场运动,广大工人群众经历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工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增强了工人群众的政治觉悟,提升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广大职工认识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是与工厂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运动过程中,广大工人群众无偿地将器材捐献出来,并把获得的现金奖励返还给公家。对此,一名参与献纳器材的本溪煤铁公司职工说道:“工厂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工厂的主人,自己的东西给自己家用是应该的;再说现在生活很满足,这些奖金献给我们的工会作福利基金吧。”[15]p172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工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献纳器材运动过程中,一首工人们自编的快板诗曾风行一时:“工厂就是咱们家,穿衣吃饭全靠它;回想过去受苦罪,拆卸零件往家拿;今天翻身当了家,恢复生产想办法;破坏的机器要修好,爱护器材多献纳;献、献、献哪!干、干、干哪!开动机器隆隆响,抡起铁锤叮叮当;解放广州和台湾,民主生活乐无疆!”[4]p58这首快板诗真实地表达了广大工人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爱国心声和满腔热情。

时任中共鞍山市委书记的杨春茂以鞍钢的修复工作为例,对献纳器材运动的重大意义做出高度评价:“就整个献交器材运动来说,不仅为鞍钢的修复打下了物质基础,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它的政治意义远比经济意义大得多,实际上这是一场生动的政治教育运动,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具体体现。”[4]p50

综上所述,东北解放初期的献纳器材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它凝聚了组织者的集体智慧,迸发了参与者的无穷力量,二者共同铸就了一个伟大创举,大大加快了东北地区工业恢复的步伐。不仅为东北地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王首道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4]鞍钢60年回忆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5]鞍山曙光——鞍山地区解放战争时期党史资料汇编[M].鞍山:中共鞍山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2.

[6]袁宝华文集(第6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李彦,吴小铁.千磨万击还坚韧——吴铎回忆及回忆吴铎(上册)[M].2008.

[8]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M].鞍山:中共鞍山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84.

[9]鞍山市志:附录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10]海城文史资料(第6辑)[M].海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海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99.

[11]辽宁省志:大事记[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12]辽宁省志:工会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3]辽宁省志:黑色冶金工业志,有色金属工业志,黄金工业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14]鞍山百年大事[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

[15]本钢史(1905—1980)[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彭月才

猜你喜欢
鞍钢鞍山器材
鞍山烈士纪念馆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鞍钢成功试制高等级双面汽车O5板
国内首个亿吨级铁矿山企业在鞍钢成立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鞍钢“五老”学雷锋 捐资助学十八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