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2015-09-10 07:22胡振宇金凌云
党史文苑 2015年16期
关键词:思潮价值观核心

胡振宇 金凌云

[摘要]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了复杂影响。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背景、路径、方式,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消除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西方社会思潮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学说纷纭、内容庞杂、变迁迅速,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众多领域。不同时期,西方社会思潮学派的影响各不相同。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既深刻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内心、知识与信仰、真理与价值、科技与人文、理性与非理性的深刻矛盾关系,又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热点的变化而变化。

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伴随着全球化和各国文化交流,对我国社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影响,也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带来了复杂影响。“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科学批判精神研究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传播迅捷多样,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些年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西方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等。多样并存、相互激荡的西方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都带了来深刻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古典自由主义复活而来,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主张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私有化。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陷入了“滞胀”困境,而凯恩斯主义对此又束手无策。于是,新自由主义开始受到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的青睐和追捧,曾使西方发达国家一度焕发活力,保持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相对较强的国际地位,被赋予“医治经济痼疾的万应灵丹”的美名。随着英、美两国的大力推行和1990年“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新自由主义逐步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泛滥,不仅使拉美、俄罗斯、东欧、东南亚的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的经济体深受其害,而且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放大,西方发达国家亦深受其害,希腊、西班牙至今仍深陷债务危机难以复原。“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经济严重衰退,各新兴国家经济严重受创,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

新自由主义打着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号,在经济上反对公有制,鼓吹私有化,主张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场化;在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多党制,致力修宪,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在意识形态、价值观上宣扬“普世价值”、个人至上和极端自由,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新自由主义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观、婚恋念,影响到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最核心部位——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影响到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自信,甚至还会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负面影响。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的大会上通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宣言,即《法兰克福声明》,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走向成熟。民主社会主义以民主为核心价值理念,思想上主张指导思想、信仰、民主模式多元化,排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经济上主张放弃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福利国家政策;政治上主张改良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议会民主和多党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发展势头强劲,德国、瑞典、法国、英国等国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形成广泛影响。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东剧变”过程中,实际上扮演了推行“和平演变”吹鼓手的作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接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后,就“迅速向社会党转化,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悲惨结局”[3]。

“苏东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其从根本上反对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对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政治基础产生极大危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否定性、批判性的社会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学说坚持现代性的终结、人的终结、哲学的终结的立场,“去本质、去逻辑、去中心、去权威、去理性、去基础”,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理性至上、逻辑中心主义、二元对立以及科学主义的现代文明提出强烈的批评,形成了反传统、反权威、反秩序、反常规,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等各种特性。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历史观上容易滑入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凭主观意愿任意解读历史、虚构历史、歪曲历史、否定历史、重构历史。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批判性思潮,所持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立场,与青年大学生张扬个性、特立独行的独特心理不期而遇,对大学生价值观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影响,危害性、腐蚀性、渗透性非常强,对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上产生了很大冲击。“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堙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4]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对于青年大学生对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担当起对民族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弘扬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核心价值观,都容易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四)消费主义思潮。消费主义主要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消费已不仅仅用来满足需要,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现代科技和广告传媒的刺激下,消费主义从生活世界渗透到文化精神领域,人们逐步形成了追求体面、讲求享受、崇尚奢华、追求极致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并在现实生活中过度消费,甚至不顾现实基础盲目消费、高消费,追求消费带来的快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家庭富裕了,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改变了。消费主义思潮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感染性,严重侵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重义轻利、勤劳节俭、量入为出的传统价值观,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金钱观、消费观、财富观、婚姻观、价值观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造成金钱拜物教、消费至上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极少数大学生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炫富摆阔、互相攀比,追求档次、崇尚名牌,提前消费、过度消费甚至奢侈消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产生严重负面作用。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与路径

在当代中国,从近几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广大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也有些大学生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出现价值评判和道德责任感弱化,甚至价值迷失、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必须深入剖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背景、方式路径,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一)背景复杂,斗争激烈。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我们仍旧相信,中国的局面在最近的将来无论可能是怎样悲惨,无论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一部分可能怎样地处于为外国帝国主义而效力的一个政党的剥削之下,中国的悠久文明和民主的个人主义终将再度胜利,中国终将推翻外来制度。我认为我们应当在中国鼓励现在或将来能促进上述目标的一切发展。”[5]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颠覆活动从未停息。早在1953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提出“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构想,并把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苏联解体以后,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没有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而终结,反而由于冷战后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西方反华势力把意识形态视为与中国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在西方敌对势力对华实施“和平演变”“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背后,西方社会思潮实际上有意无意成了“颜色革命”“攻心战”的思想武器。

(二)“西化”“分化”,渗透颠覆。在全球化、国际化加剧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生产、贸易、金融融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高校国际化步伐亦不断加快,师生出国访学、交流、培训、求学以及外籍教师数量日益增多。中西方各种思潮、文化价值观、社会信仰、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以及东西方文明不断交流碰撞、对话交锋,西方的社会思潮对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敌人,采取种种遏制政策,妄图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标。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的重点对象。高校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渗透其主流意识形态、兜售其民主价值模式的重要场所。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冷战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事实,通过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社会思潮,企图混淆视听,搅乱中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借助西方社会思潮强化西方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散布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等论调“妖魔化”中国,以影响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爱国主义的基础。西方社会思潮实际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重要思想武器,成为传播推广其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模式的重要手段。

(三)方式多变,路径多样。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交锋表面上没有冷战时期那样激烈,但从实质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媒介的优势,特别是互联网的主导优势,借助名目繁多、手法多样的方式,传播当代西方社会主流思潮,对大学生兜售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和价值观。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动漫等传统媒体扩大西方社会思潮的宣传覆盖面,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美国之音”广播、英国BBC广播,在历史上都曾扮演过反华遏制、渗透颠覆的角色。美国还借助好莱坞强大的影视制作力和影响力,通过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其核心价值观,向其他国家民众包括中国青年大学生传播西方的文化观念、民主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悄无声息地“无意识”地影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正如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一文中所言:“美国的真正‘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6]

二是打着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学术培训、基金会资助的幌子,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西方反华势力就是通过这些名目,扶持中国某些“西化精英”。尤其在高校中,扶助有自由化倾向的青年教师,将他们培养为亲西方的学术权威,充当大学生的“青年导师”“意见领袖”,借他们之口宣扬西方民主价值观,兜售其“政治模式”“普世价值”和“人权观点”。另一方面,通过高额奖学金为诱惑,吸引、拉拢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并从留学生中发现和挑选亲美派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未来成为西方民主价值观的代言人,从政治、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加强渗透。“美国更喜欢通过学术机构、企业和政治精英来影响受援国的决策。在美国基金大量的海外援助项目中,对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官方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分别占44.01%、25.38%、16.62%。”[7]在国际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中,实际上也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三是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推特”等新型媒介,特别是互联网进行渗透颠覆。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见各大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时公开表示,美国会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2010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网络技术给予厚望:“因特网、无线网络、移动智能手机、卫星、航拍等技术,以及分布式远程感应设施的出现,为促进民主和人权提供了全新的机会……我们还将更好地利用这类技术,有效地把我们的信息传达给世界。”[8]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的技术垄断优势,加强渗透扩张,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各项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本领技能过硬,更要理想信念过硬。这就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视野下,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对待西方社会思潮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堵目塞听,也不能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不能凡是西方的东西一概予以否定。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我们固然要批判,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优秀成果我们可以借鉴,用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正确了解、深入把握西方社会思潮的基本走势,正确研判西方社会思潮基本属性,正视西方社会思潮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就能清醒面对、泰然处之,取其有用之点,抵制批判消极腐朽一面,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当代主要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历史渊源、核心观点、性质特点,分析西方社会思潮在不同时期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高校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变化,结合学校特点和大学生思想行为动向,从学理上深入批判西方思潮的错误观点,从实践上深入批判西方思潮宣扬的普世价值观,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反对西方社会思潮宣扬的“普世价值”观。

(二)抓好队伍,创新手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一要抓好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积极发挥高校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其言传身教,积极发挥价值示范引领作用。要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拥有优良职业道德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工作中,积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要大力加强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科学分析批判西方社会思潮。要加强辅导员干部队伍建设,课内课外教育相结合,营造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树典型、立标杆,用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感染教育身边的人。二要创新方式方法。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大学生的接受特点,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载体、方式方法。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演讲、论坛、征文、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和时间节点,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和自觉认同。要特别注重加强网络新媒体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校园网、贴吧、QQ群等网络媒体和微博、微信的管理、监控,积极利用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讴歌真善美、倡导新风尚,大力宣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引领网络舆情。

(三)内外结合,突出践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落脚点和生命力在于践行。要坚持培育和践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理论引导践行,以践行推动培育。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师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革命传统、职业道德,形成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沃土,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引导大学生。同时,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更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围绕学生,一切服务学生,通过典型示范、党员引领,通过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教育、突出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成为高校的一种风尚。要精心培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融入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大学生在文化学习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亲身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学习宣传“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深入挖掘高校师生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人物,使广大学生感觉到核心价值观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增强践行的可操作性。要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重大节日,积极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厂矿企业、田间路口、车站码头,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了解社情民意,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是一天养成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场持久战。要求全社会和高校全体师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把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氛围,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要通过全社会和高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大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性、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西方社会思潮,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渗透和影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通过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在全社会形成推动国家民族前行的强大道德力量,让文明之花开遍全国,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李慎明.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3]刘书林.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7(11).

[4]龚自珍全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刘洪潮.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手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6]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7]唐红丽,毛莉.承担美国政府不便出面的任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5-21.

[8]王更喜.美国输出价值观的新武器[N].中国教育报,2012-03-23.

责任编辑张荣辉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