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10 07:22郑小珍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郑小珍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起,进一步提出加强计算教学,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还要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练习有效性 课后总结

新课程理念与新教材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更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生活化、趣味化,但是当今的课堂教学有了热闹现象,却在扎实度方面有所下降,学生计算存在不少问题。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实现高效,为此笔者以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对当前存在的典型问题做深入分析,提出实现课堂高效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掌握知识与获取技能要靠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与提高。《现代教学论》提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的情境,能够全面、清晰地提供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打开思路,努力思考,学习数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有了思考的时间,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情境的创设也有悬念创设,为学生创造悬念,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学习效率更高。学生在对新知识探究时,会有思维活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求知欲也增强了,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起来,达到了知无不言的境界。比如在教学角与三角形时,我用硬纸片折出角,再伸展某一条边的方向,让学生在伸展折叠中认识了各类角,对角有了总体认识。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因素。在师生有共同情感时,教学与学生的思维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主要是参与和建构,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活动,更是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活动,师生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更融洽。对学生来说,有了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的心态更平和,有利于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以及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说,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位学生,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与学生分享理解,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及自我实现这一过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进步、成长。

二、加强计算教学,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巩固练习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练习除了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起到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智力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从而形成技能、练就技巧。以往的计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形式,而是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解决计算不扎实的问题。计算教学还需做好巩固工作,并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在计算教学训练时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前设计训练的问题,有了提前准备,教师了解了练习中的数学问题,课堂上就可以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对学生加以指导,在分析问题时,结合所设计的方法对学生加以渗透。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方可应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

2.练习显出层次,具有针对性

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也要有针对性。对基本练习、针对练习要做到全面考虑,对于拓展练习要做到层次要分明,有难有易,以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时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得出答案。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在师生互动活动中启发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高效课堂。

三、重过程发展思维,实现课堂高效

传统教学的弊是重结论、轻过程,这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现在的教学因材施教,注重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因地施教。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做到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到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主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以其之长补其之短,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有益的探索及教改试验中,做到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中有所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合理设计课后总结

一堂课要有一个引人深思、新颖有趣的结尾,这样可以巩固新知识,引起学生注意,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向知识的高潮,在進一步巩固中优化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前后内容要紧密联系,最后做课堂总结时,教师要提出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要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深入思考,在回顾中解决问题,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与实践,让学生保持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有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追求;有了兴趣,学生将积极探索,才会有创造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师生的互动课堂更引人入胜,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小学数学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不但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长他们的智慧,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巩增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2]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