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外的因素,升华学生学习数学情感

2015-09-10 07:22柏玲玲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柏玲玲

摘 要: 课堂教学除知识传授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途径有许多条,作者仅从挖掘教材内、外的非智力因素入手谈一谈。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情感 爱的情境 成功的情境 思考的情境

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知与不知”这对矛盾的认识过程,而且是情感的表达、传递与养成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必须善于捕捉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

一、创设体验爱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由所学数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数学材料的兴趣。

(一)学校文化环境

1.每位學生自愿订一份《数学报》,定期开展读报研讨活动。2.组建“数学兴趣小组”,每周开展一到两次的活动。3.每年的11月定为“数学文化节”,开展各类竞赛活动。4.学校橱窗开辟一块“数学园地”,每班教室布置一个“数学乐园”。

(二)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教育不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一定方法的教育,而且是一种通过控制和利用家庭环境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沟通:买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让孩子看看;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说与孩子听听;家里的电器等数字化的东西让孩子摸摸;家庭购物时尽量让孩子动手买买……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数学文化环境。

有了校园数学文化环境和家庭数学文化环境,再结合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想,学生会在这个“数学王国”里,自己获取知识,显示才华,发展个性。由喜欢数学,到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成功喜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获取新知识,总是基于原有的认知水平而发生延伸和发展的。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通过积极观察、思考、推理、类比等思维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创设成功喜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在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别用“割补”和“拼合”的方法,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出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后,让学生动手去剪、去拼。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三、创设思考探索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动机,是学生进行积极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诱因。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教者若能创设思考探索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进行,就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一)课内

1.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如教学“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时,学生根据已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S=πr2,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写成V=πr2h,运用于例题: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小组1是先求水桶底面积,然后再用底面积乘高,求出水桶的容积;小组2是先根据水桶底面直径求半径,再根据V=πr2h直接列式计算。随即教师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讨论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分析、讨论,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新的方法,实现了已有知识的有效迁移,并注意将所获得的新知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从而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2.鼓励学生质疑,满足学生自我表现需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比如在教分数的时候,我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把物品平均分给两位同学,矿泉水、苹果等都给轻松地分好了,但是一个蛋糕应该怎么分呢?刚开始学生窃窃私语说不好分,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有的学生憋不住了直接说不好分。这时学生的质疑与好奇心都产生了,教师再揭示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的同时,也引出了“分数”这一新概念。让学生在自我表现的满足过程中,做“思维的全身运动”,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3.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享受思维的快乐。

好的练习能够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升华的作用,也能让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得以延伸。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一道游戏练习题:用一张纸盖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在外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共三题:第①题只露出一个直角;第②题只露出一个钝角;第③题只露出一个锐角。前两题学生回答没有问题,第③题引起了争议。游戏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课外

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们先出示学生调查的内容:全国人口普查情况;我市三月份空气质量;五年级学生最喜爱科目的调查;三月份十家水电用量;五(1)班学生的家用电器拥有情况等分组进行调查。学生可上网、可发问卷、可走访家庭等,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成大的统计图表,举办优秀作品展览。

学生通过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激发了自信心。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内、外的非智力因素,为发展学生能力、升华学生情感进行完美的架梯,以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插上了联想的翅膀。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优生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