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5-09-10 07:22王娟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王娟

摘 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忽视教学生活化,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强教学效果,应该做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生活化 教学探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我们从不怀疑,教育的中心是生活。用生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力量和价值所在。但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看,存在非常严重的“知与行”脱节的现象。换句话说,学生只是在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学到的知识没有能很好地用来指导生活实践,也没有能为生活服务。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在于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很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化教学理念,即将现实生活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当中,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问题做阐述。

一、挖掘教材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的选取大多数以故事、情景为载体,进而引出一个道德主题。其实,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加工的,可是过分加工却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需要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处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完善和开发好教材内容的利用方式,提升教材这一基础课程资源的价值,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在补充内容选择上,可以充分选取和利用学生周边的相关资源,大胆地把生活搬入课堂,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如讲授“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之前,让学生组织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搜集身边发生过的不诚信事情并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对教材进行补充。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分别交流他们调查获得的相关资料。学生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分别谈到信用缺失的危害,有些学生甚至深入富人移民的原因,掌握大量财富的精英们,带走的不仅是财富,还带走了民族的信心,带走了社会向上的精神。因此,每个公民和企业都应该做到诚实守信,为个人、国家和民族负责。通过这种生活化教学形式,让学生用生活逻辑分析生活现象,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引导他们感悟生活,不断优化自己的生活状态。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接受知识的良好效果。

二、导入生活化

《教育心理学》将导语比做磁石,它能够将学生分散的思维聚合起来,同时好似电光火石,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导入过程中,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和提炼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通过表演或者其他方式再现,将他们带入具体生活情境之中,拉开学习的序幕,实现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动机的效果。在讲《多一些宽容》时,正好是曼德拉去世的那个月。因此导入时:我用PPT展示了《与自己对话》这本书的封面——曼德拉的头像,底下展示了一句英文:When I walked out of the prison cell towards the door leading to freedom, I have made it clear his own pain and resentment if not able to stay behind, so in fact I still in prison。学生看到思想品德课堂中居然有英文,好奇心与好胜心油然而生,他们争相翻译并讲述有关曼德拉的事迹。通过翻译,学生对曼德拉豁达宽容的人格魅力感到由衷敬佩,并产生向曼德拉学习的意愿。我继续追问:“同学们,曼德拉有哪件宽容的事给你印象最深?”生答:“曼德拉内心宽大,包容性强,从不计较欺负过他的狱卒。”这时,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顺利导入新课,讲述宽以待人。

如《多一些宽容》这节课我用了一个事例,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问题和概念形象化,在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习。因此通过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件,或以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和一些重大事件作为话题契机,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理性地思考,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探索和学习。这样一来,他们的求知欲会更强烈,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三、探究活动生活化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学习上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准备和开展一些相关探究活动,引导他们学会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做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探究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有效互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让他们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调动探究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当然,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探究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引导方案,鼓励他们敢于在同学面前发言,培养他们的勇气。如学习第四课《网络连接你我他》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A同学通过微信聊天认识了B同学并成为了網友。没过几天,A同学便邀请与B同学见面。那么B同学应不应该赴约呢?这是很多同学经历过的情境,针对这个情景,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争论。此时,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讨论与交流,最后由大家总结讨论成果,达成共识。这种在老师积极引导下开展的生活化探究教学,探究主题是绝大部分学生熟知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有言可说。同时,每个学生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结论大相径庭,使总结的认识更全面,考虑问题更周到和合理。这样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学会将课堂所学用来指导今后社会生活,为他们生活服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我们经历过生活,是促进学生主观认识不断发展的重要素材。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脱离生活的教育肯定行不通。

参考文献:

[1]蒋晓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究[J].学周刊,2015.

[2]高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屈小英.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