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锤炼教学语言艺术

2015-09-10 07:22王春净杨后川李召华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教师

王春净 杨后川 李召华

摘 要: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围绕如何锤炼教学语言艺术这一主题,从语言积极性、准确性、趣味性、启发性、情感性等五个方面介绍相应措施,以提升教师语言魅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 语言艺术

引言

教学语言艺术指教师创造性地通过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课堂上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想合作默契、服务到位,高效地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用心锤炼教学语言艺术。

一、锤炼语言艺术,应强化积极性

此处积极性不是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而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励志程度。语言艺术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说话者内心美的反映。教師的一言一行不仅能充分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清自己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时刻对积极消极、正负能量做出准确判断,管好自己的嘴,不在课堂上针砭时弊、怨声载道,尽力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贯彻在自己的话语中,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二、锤炼语言艺术,应强化准确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授、解都离不开准确二字,教学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作为双方互动的主要载体,课堂上教师的准确表述成为学生正确接受、吸收知识的源头。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晰程度和严密程度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联系。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逻辑性很强,那么他表述的内容自然有系统、有条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论证性。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逻辑混乱,表述不严谨,那么教学内容往往漏洞百出、捉襟见肘,甚至自相矛盾,学生自然模棱两可、云里雾里。

因此,教师应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明确的思想观点,对的错的、褒的贬的,泾渭分明。同时还应注意推理符合逻辑,语意清晰。做到语义清晰并非易事,要求教师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尤其是专业课程,更应注意用语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三、锤炼语言艺术,应强化趣味性

学生普遍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语言生动形象,笑话典故信手拈来,再加上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学生如临其境、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而有的教师虽有满腹经纶,但不善表达,词不达意,语不传情,学生了无兴趣、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面的例子足以说明教师语言的吸引力对教学效果影响之大。倘若教师的语言极具趣味性,则学生往往精力集中,甚至乐此不疲。幽默是提高教师语言趣味性的一大利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传递师生之间的友好情感,培养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幽默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后天不断培养和积累。为了课堂上能调动自如、游刃有余,教师应乐于求知,广采博闻,用心积累,夯实语言基本功,开拓广阔的知识面,并将与教材联系紧密的笑话、故事、网络流行语等及时运用到课堂中,使课堂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趣而不庸。让学生兴趣倍增,在愉悦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锤炼语言艺术,应强化启发性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启动往往是以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惊奇和疑问的激发效应,使语言具有启发性。

首先要用心设计引言和提问。引言设计应贴切凝练,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的心领入课堂。以《航空材料》课程钢的热处理一章为例,一上课就让学生感受两个经不同热处理锯条的性能差异,扣人心弦,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课,然后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地揭开谜底。提问时要在贴近主题的前提下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甚至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应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即所谓的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其在质疑、提问、研究中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五、锤炼语言艺术,应强化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话是开心的钥匙,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一)要语调含情

语言艺术中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投入情感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生动传神往往更能感染和吸引学生。这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教师情感的真实体现,在人文科学类课堂中更为明显。根据课堂内容,教师或悲或喜,或笑或怒,统统靠语言的高亢低沉、激昂凝重及轻重缓急表现出来。只有内心含情,才能做到话语含情。

(二)要态度含情

教师应怀着热爱之心,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从而用心研究教法,用心锤炼语言,用心组织课堂。

(三)要评价含情

课堂教学中,尤其遇到是非对错评判时,教师观点鲜明地做出判断后,对于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使其迸发继续努力的激情;对于学生的错误,应当怀有一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之心,并非袒护,而是保护他,避免公开批评伤其自尊心,利用贴切和真诚的鼓励使他从尴尬中走出来,重归自信,让教师的语言成为他的指路明灯。

结语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育学、心理学和说话技巧的完美结合,是在无数次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教师应全力锤炼语言艺术,提升教育艺术,争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口吐金言、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骆小兰.教师语言的艺术[J].文教资料,2005,3,47.

[2]戈向红.以言成事:教师话语的自觉追求[J].江苏教育,2011(16).

[3]王有鸿,王国华.论教师的语言美及语言修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陈素敏,杜品.教师语言的艺术[J].文教资料,2007(21).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