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改感悟

2015-09-10 07:22郭金玉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问题分析数学教学

郭金玉

摘 要: 作者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课改便难以走上正轨。本文就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阐述。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教学 问题分析 教学对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近年来,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笔者近年来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课改便难以走上正轨。下面笔者对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一、数学教改存在的问题

1.数学新课改精神落实不到位。目前通过数学新课标的学习,不少教师很重视新课改的指导神,尽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能够落实的只有知识目标。部分教师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例如,在讲初一年级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生活中的事例关注不够,更是对整体的运算律或简化运算注重不够,而把数学引入生活中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重要。教材中作为重点处理,但《课程标准》上并没有规定这个知识点,故全书不出现结论。教材上这样安排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及过程的体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即可。至于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并不是本节内容所强调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恰恰只注意到概念与法则的教学,只注重了知识的目标,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2.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获得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真正从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论断中吸取感悟。现在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畅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3.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一些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在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在教改问题上,有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急于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开口便是自己的“什么法”或“什么式”等。

4.部分学校教改过程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以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于是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得不偿失。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去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二、面对数学教改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探究教改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采取措施,使数学教改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笔者认为,采取解决的措施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首先,教师在教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目的。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2.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3.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教师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教师教改的方向要明确,目标宜具体:要通过教改实验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4.同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能顺利实施,教师就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都能参加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这就必须杜绝和防止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现象,老教师不要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自居,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而自傲。

5.教师讲解中要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在九年级下册才正式引入证明,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正式开始。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训练的时间太短,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达不到要求,这将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利因素。三年实验结果也可证实这一现实。如我市某年数学毕业卷的压轴题是:“△ABC是⊙O的内接等边三角形,D为⊙0上的一点,AD与BC相交于E,连接BD,AE=4cm,ED=lcm。求:(1)∠D的度数;(2)AB的长。”该题应是一道较简单的题目,但评卷后的抽样统计结果是:该题得分率为28.6%。这反映出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薄弱。因此,在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八年级《四边形》一章开始,加强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搞好实验、合情说理的前提下,渗透演绎推理;三是《证明》一章的教学提前;四是加强几何分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问题分析数学教学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